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論》以表世,所謂功名實富貴耳。大父珍山為潞南州 守,元伯冢嗣無息子潞南命咸後之,含飯執紼,悉能 合禮。已而喪後母黃旋以承重處苫塊者若而年,究 心喪祭諸禮,著《為人後論難》。凡里中喪祭聚訟,難可」 否者,悉就裁決。己受舅氏密齋廖公命,執贄程天津 先生門,與曾儀部金簡、劉金吾思漁相從討證,三人 遂為莫逆。繼遊學芝陽,旋肆業成均,講學吳下,聲名 籍籍。衡守斗野李公奇公才,勸終博士業,不聽。乃謝 鉛槧,與豐城朱鳴洪倡和于「花藥」、石鼓、鴈峰間無虛 日。時李見羅中丞撫鄖來招,以母老未赴,而顧涇陽 太史自越至,訪于家,結知己去。因置共學軒,日與門 人子弟講究其中。郡丞介菴沈公時過從問難,常曰: 「叔虛予師也。」復因軒湫隘,徙置監司署右,即故京兆 尹李慎菴第也。太守濱岳徐公率僚屬從公商訂,名 其館為「義聚」,四方從遊日益眾。公事母廖至孝,白首 子舍侍,臥起饔膳惟謹。至是,母謂公曰:「兒何戀戀庭 闈,而不為東西南北遊?」曩不赴鄖中招,甚為惜之。乃 西訪安成塘南王先生,趨閩北面李見羅先生證授, 知《本宗傳》。及期而返。因受零陵令聘,講學芝城,執禮 者半。永道後,之武昌,大會浹旬。自是歸奉養母氏不 復出。言笑周旋,皆中曲禮,即盛暑必飭衣冠。辛亥春 暮,夢坐席地寤,輒嘆曰:「其兩楹之奠乎!席地者,與土 親也。」逾月疾作,遂卒。公穎慧天授,於往籍,目無奧義, 行事動師古法。初從劉凝齋司馬授《天文、兵法》《樂律》 《皇極》,每嘆得公晚,常子夜登南岳碧雲峰察災祥,有 所見即以語諸門人關白、楊應龍之變,談在先數年 前,竟驗如左券焉。其反初服也,會前太守李公斗野 以廉察過,衡拜于室,握手曰:「何遽皤然而峨冠?吾遜 子勇矣。學使者省吾金。」公初謂公才拾金緋如芥,至 是以分察至,嘆曰:「鳳翔千仞矣!」題其堂曰:「志伊學顏」, 為之月旦曰:「心探性命,學慕前修。高誼直薄衡雲,沖 襟真同湘水。充其所造不可知,要為吾道所難得。」及 卒,監司虛舟鄧公慕其學行,顏其堂曰:「湖南高士。」

吳自守

按《黃州府志》:「吳自守,字介夫。當嘉靖間,王文成良知 之學盛行,自守深究其奧旨,尤邃于《易》。顧日巖建室, 顏之曰『讀易菴。學者稱易菴先生。家江上,設講堂泉 湖側,以待四方來學者。萬曆庚寅,門人私諡之曰『聞 道』』。」

楊民服

按《黃州府志》:「楊民服,字信甫,以歲貢授吳縣學訓導, 與管東溟論道大契,轉蔚州學正,輒自罷還,絕不預 世事,教人以求放心,尋本體為訓。學者稱之曰任菴 先生。」

吳一菴

按《黃州府志》:「吳一菴為諸生不得志,感念人生碌碌 無益也,遂潛心性理之學,攜篋匡山,閉戶鍛鍊,情識 豁然,謝絕人事,本源澄徹,布衣蔬水,養親極其誠敬。 韓南皋與一菴相友,而學術稍異。一菴主宋儒持敬, 而南皋直捷頓悟,以陽明先生為歸,與人遊,愛同骨 肉,雖極貧,猶減衣食以給。無告將卒,沐浴衣冠,笑語」 而逝。

王襞

按《揚州府志》:「王襞,字宗順,艮次子也。九歲隨父謁王 守仁,士大夫會者千人。守仁命童子歌,多囁嚅不能 應。襞意氣恬易,歌聲若出金石。守仁詫曰:『吾固知越 中無此兒也』。奇而授之學。踰十年歸娶。已而之越,復 留者八年。父歿,襞望日隆,四方聘以主教者沓至,多 與講習,博問精討,靡不厭其欲以去。居恆不煩繩削」, 動應矩矱。非其義,千金至前,不一盼也。喪祭必遵古 禮,建先祠,置祭田,月朔率子弟肅衣冠致奠。考其一 月中所為,竟日乃罷。敦孝悌,睦宗族,關于行誼者,毛 髮必謹。中丞凌儒疏薦于朝,將召用,襞堅臥不應。臨 終,屏婦女,毋使近。諭門人子弟親賢講學,語不及私; 學者稱「東崖先生。」

魯邦彥 徐養相

按《野史》:「魯邦彥,字鄭卿,睢州人。嘉靖二十八年鄉試 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行人,奉使唐府,卻其饋。考滿,當 選科道,大學士嚴嵩欲汲引之,示以意,邦彥遂乞終 養歸,杜門掃軌,潛心經術,十有餘年。時海內學者多 宗王守仁良知之學,邦彥以為非是,嘗語人曰:『今異 論蜂起,聖學不絕如線。吾欲自附程、朱,闢邪崇正之 義,顧力有未能耳』。」又曰:「從古論學皆主敬,濂溪獨曰 靜,一字不同,即成岐路。今師心自用,鼓其詖詞,以聞 見為支離,以踐履為義。外夷考其行,果聖人之徒哉?」 隆慶改元,搜訪遺逸,言官交薦。起吏部主事,改光祿 丞,皆不拜。上疏陳十事,首言聖學以敬為主,次言諒 闇之內停罷游讌,三言大臣宜輪對便殿。四言言官 當崇大體,大臣當略小嫌,勿使天子輕其人并疑其 言。五言內臣宜近正人。六言大臣當有匡輔之實,無 專以擬旨題覆為事。七言宜倣程頤奏,開延英院,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