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兄弟和而後父母順」 ,友之關于孝蓋如此。

詩經

《小雅斯干》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尤矣。」

《小宛》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 《有懷二人》。

朱注《明發》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

《何人斯》

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朱注「《吹壎》吹篪」,言其心相親愛而聲相應和也。

《大雅皇矣》

「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

大全華谷嚴氏曰:「孝弟之道,豈可以偽為哉?因其心而然耳。生而無不知愛其親,長而無不知敬其兄,本于良知良能,豈非因心而然哉?」

《下武》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朱注言武王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為四方之法者,以其長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孝可為法耳。若有時而忘之,則其孝者偽耳,何足法哉。

《既醉》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朱注「君子既孝」而嗣子又孝,其孝可謂「源源不竭」矣。

《卷阿》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

大全疊山謝氏曰:「孝于親者,必忠于君,取其孝,正求其忠也。」

《周頌閔予小子》

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朱注《皇考》,武王也。歎武王之終身能孝也。

禮記

《曲禮上》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 爭。」

陳注溫以禦其寒,凊以致其涼,定其衽席,省其安否。「醜」同類也;「夷」,平等也。一朝之忿,忘其身則害及其親。故在群眾儕輩之中,一于遜讓。大全藍田呂氏曰:「溫凊定省,所以養體也。醜夷不爭,所以養志也。」

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 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 交遊稱其信也。

陳注古之仕者,一命而受爵,再命而受衣服,三命而受車馬。有車馬則尊貴之體貌備矣。今但受三賜之命,而不與車馬同受,故言「不及車馬」也。君之有賜,所以禮其臣,子之不受,不敢並于親也。孝之所該者大,故其稱最廣。曰慈,曰弟,曰仁,曰信,皆孝之事也。「僚友」,官同者;執友,志同者。「交遊」,則泛言遠近之往來者。

「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 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大全嚴陵方氏曰:「見父之執,于進退之節有所不敢,則一舉足不敢忘親可知;于對問之節有所不敢,則一出言不敢忘親可知。孝子之行,孰過乎是?」

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 業,《恆言》不稱老。

大全藍田呂氏曰:「出必告,反必面,受命于親而不敢專也。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體親之愛而不敢貽其憂也。《恆言》不稱老,極子之慕而不忍忘也。」

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 食饗不為概,祭祀不為尸。聽于無聲,視于無形,不登 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 親也。

大全金華邵氏曰:「事親之道,當自卑以尊其親,尤當自重以愛其身。主奧、中席,皆尊者所居;中道、中門皆尊者所由;為概、為尸,皆尊者之事,人子皆不敢當,既不嫌于逼其親矣。聽于無聲,常若親有命;視於無形,常若親在前。又不至于違其親。其尊之者為如何,不登高而下,皆愛其身也。」

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為人子者。「父母存,冠 衣不純素。」

陳注親在而以身許人,是有忘親之心;親在而以財專己,是有離親之志。大全馬氏曰:「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樂于中者,文必稱于外,冠衣不純素,所以文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