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5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通如此。服制未終,父又卒,盾居喪五年不出廬戶,形 骸枯顇,家人不復識。鄉人王端以狀聞,高祖嘉之,敕 累遣抑譬。」

《劉訏傳》:「訏幼稱純孝,數歲父母繼卒,居喪哭泣孺慕, 幾至滅性,赴弔者莫不傷焉。後為伯父所養,事伯母 及昆姊孝友篤至,為宗族所稱。自傷早孤,人有誤觸 其諱者,未嘗不感結流涕。長兄絜為之聘妻,剋日成 婚。訏聞而逃匿,事息乃還。」

《劉苞傳》:苞四歲而父終,及年六七歲,見諸父常泣。時 伯叔父悛繪等並顯貴,苞母謂其畏憚怒之,苞對曰: 「早孤不及有識,聞諸父多相似,故心中欲悲,無有他 意」,因而欷歔,母亦慟甚。初,苞父母及兩兄相繼亡沒, 悉假瘞焉。苞年十六,始移墓所經營改葬,不資諸父, 未幾皆畢,繪常歎服之。

《王規傳》:規八歲以丁所生母憂,居喪有至性。太尉徐 孝嗣每見必為之流涕,稱曰「孝童。」

《褚翔傳》:「太清二年,翔遷守吏部尚書。其年冬,侯景圍 宮城,翔於圍內丁母憂,以毀卒,時年四十四,詔贈本 官。翔少有孝性,為侍中時,母疾篤,請沙門祈福,中夜 忽見戶外有異光,又聞空中彈指,及曉,疾遂愈。或以 翔精誠所致。」

《任昉傳》:「昉為尚書殿中郎,轉司徒竟陵王記室參軍, 以父憂去職。性至孝,居喪盡禮。服闋,續遭母憂,常廬 於墓側,哭泣之地,草為不生。」

《裴子野傳》:「子野生而孤,為祖母所養。年九歲,祖母亡, 泣血哀慟,家人異之。少好學,善屬文,起家齊武陵王 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遭父憂去職,居喪盡禮, 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有白兔馴擾其側。」 《袁昂傳》:「昂父覬,泰始初舉兵奉尋陽王子勛,事敗誅 死,昂時年五歲。初覬敗,傳首京師,藏於武庫,至是始 還之。昂號慟歐血,絕而復蘇。昂為衛軍武陵王長史, 丁內憂,哀毀過禮,出為豫章內史。丁所生母憂去職。 以喪還,江路風浪暴駭,昂乃縛衣著柩,誓同沈溺。及 風止,餘船皆沒,惟昂所乘船獲全,咸謂精誠所致。」 《陳書蔡徵傳》:「徵七歲丁母憂,居喪如成人禮。繼母劉 氏,性悍忌,視之不以道,徵供持益謹,初無怨」色。徵本 名覽,《景歷》以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

《張種傳》:「侯景之亂,種奉其母東奔,久之得達鄉里。俄 而母卒,種時年五十,而毀瘠過甚,又迫以凶荒,未獲 時葬,服制雖畢,而居處飲食,恆若在喪。及景平,司徒 王僧辯以狀奉聞,起為貞威將軍,治中從事史,并為 具葬禮。葬畢,種方即吉。」

《張譏傳》:「譏幼喪母,有錯綵經帕,即母之遺製。及有所 識,家人具以告之。每歲時輒對帕哽噎,不能自勝。及 丁父憂,居喪過禮。」

《姚察傳》:「察字伯審,吳興武康人。幼有至性,事親以孝 聞。」

《鄱陽王伯山傳》:「伯山性寬厚,美風儀。丁所生母憂,居 喪以孝聞。」

《宗元饒傳》。元饒,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學,以孝敬聞。太 建十三年卒。

《顧野王傳》:「野王體素清羸,又居喪過毀,殆不勝衣。第 三弟充國早卒,野王撫養幼孤,恩義甚厚。」

《王質傳》:「質少慷慨,涉獵書史。起家祕書郎、太子舍人, 尚書殿中郎。遭母憂,居喪以孝聞。」

《虞荔傳》:荔第二弟寄寓於閩中,依陳寶應。荔每言之, 輒流涕。文帝哀而謂曰:「我亦有弟在遠,此情甚切,他 人豈知。」乃敕寶應求寄,寶應終不遣,荔因以感疾,帝 數往臨視。

《袁憲傳》:「憲幼聰敏,好學,有雅量。釋褐祕書郎,遷太子 舍人。尋丁父憂,哀毀過禮。」

《徐陵傳》:「陵子份,性孝悌。陵嘗疾甚篤,份燒香泣涕,跪 誦《孝經》,晝夜不息,如此者三日,陵疾豁然而愈。親戚 皆謂份孝感所致。」

《王元規傳》:「元規性孝,事母甚謹,晨昏未嘗離左右。梁 時山陰縣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規惟有一小船,倉卒 引其母妹并孤姪入船,元規自執楫棹而去,留其男 女三人,閣於樹杪。及水退獲全,時人皆稱其至行。」 《阮卓傳》:「卓性至孝,其父隨岳陽王出鎮江州,遇疾而 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累日。屬侯 景」之亂,道路阻絕,卓冒履險艱,載喪柩還都。在路遇 賊,卓形容毀瘁,號哭自陳,賊哀而不殺之,仍護送出 境。及渡彭蠡湖,中流忽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四。卓仰 天悲號,俄而風息,人皆以為孝感。

《孔奐傳》:「奐為儀曹侍郎,遭母憂,哀毀過禮。」時天下喪 亂,皆不能終三年之喪。維奐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 守持法度,並以孝聞。

《傅縡傳》:「梁太清末,縡攜母南奔避難,俄丁母憂,在兵 亂之中,居喪盡禮,哀毀骨立,士友以此稱之。」

《陸瓊傳》:瓊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歎曰:「此 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