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5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尚爾,況三才之令人,治本歸於三大,生民窮於五

孝。置天地而德盈,橫四海而不撓。履斯道而不行,吁 孔門其何教?

《孝德傳序》
元·帝

夫天經地義,聖人不加,原始要終,莫踰孝道,能使甘 泉自滔,鄰火不焚,地出黃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良 有可稱。

《孝德傳皇王篇贊》
同前

天子之孝,曰聖與仁。重瞳表德,參漏通神。皇矣高祖, 連鑣舜禹。天經地義,重規沓矩。道踰《七十》,聲超三五。

《孝德傳天性篇贊》
同前

生之育之,長之畜之。顧我復我,答施何時。欲報之德, 不可方思。涓塵之孝,河海之慈。廢書歎息,泣下漣洏。

《孝行傳序》
梁·書

《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此生民之為大,有國之所先歟。 高祖創業開基,飭躬化俗,澆弊之風以革,孝治之術 斯著。每發絲綸,遠加旌表。而淳和比屋,罕要詭俗之 譽;潛晦成風,俯列踰群之跡,彰于視聽,蓋無幾焉。今 採綴以備遺逸云爾。

《孝行傳序》
陳書

孔子曰:「夫聖人之德何以加于孝乎!」孝者百行之本 人倫之至極也。凡在性靈孰不由此。若乃奉生盡養 送終盡哀或泣血三年絕漿七日思《蓼莪》之慕切追 顧復之恩深或德感乾坤誠貫幽顯在于歷代蓋有 人矣。陳承梁室喪亂風漓化薄及跡隱閻閭無聞視 聽今之採綴以備闕云。

《孝感傳序》
魏·書

經云:「孝,德之本,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此蓋生人之大 者。淳風既遠,世情雖薄,孔門有以責衣錦,詩人所以 思素冠。且生盡色養之天,終極哀思之地,若乃誠達 泉魚,感通鳥獸,事非常倫,斯蓋希矣。至如溫床扇席, 灌樹負土,時或加人,咸為度俗。今書趙琰等以《孝感》 為目焉。

《孝義傳序》
周書

夫塞天地而橫四海者,其唯孝乎?奉大功而立顯名 者,其唯義乎!何則?孝始事親,惟后資于致治;義在合 宜,惟人賴以成德。上智稟自然之性,《中庸》有企及之 美。其大也,則隆家光國,盛烈與河海爭流;授命滅親, 峻節與竹帛俱茂。其小也,則溫枕扇席,無替于晨昏; 損己利物,有助于名教。是以堯、舜、湯、武居帝王之位, 垂至德以敦其風;孔、墨、荀、孟稟聖賢之資,弘正道以 勵其俗,觀其所由,在此而已矣。然而淳源既往,澆風 愈扇,禮義不樹,廉讓莫修。若乃綰銀黃,列鐘鼎,立于 朝廷之閒,非一族也。其出忠入孝,輕生蹈節者,則蓋 寡焉。積龜貝,實倉廩,居于閭巷之內,非一家也。其悅 《禮》敦《詩》,守死善道者,則又鮮焉。斯固仁人君子所以 興歎,哲后賢宰所宜屬心。如令明教化以救其弊,優 爵賞以勸其善,布懇誠以誘其進,積歲月以求其終, 則今之所謂少者,可以為多矣;古之所謂難者,可以 為易矣。故博採異聞,網羅遺逸,錄其可以垂範方來 者,為《孝義篇》云。

《王祥扣冰魚躍贊》
庾信

王祥之母,鮮鱗是求。水連鈞浦,凍塞寒流。精誠有感, 無假沈鉤。二老同膳,雙魚共浮。

《孝義傳序》
隋·書

《孝經》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論語》云: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呂 覽》云:「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萬事之綱紀也。執一術 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順者,其惟孝乎!」然則孝之為 德至矣,其為道遠矣,其化人深矣。故聖帝明王行之 於四海,則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齊其明;諸侯卿大 夫行之於國家,則永保其宗社,世守其祿位;匹夫匹 婦行之於閭閻,則播徽烈於當年,揚休名於千載。此 皆資純至以感物,故聖哲之所重。田翼、郎方貴等,闕 稽古之學,無俊偉之才,並能任其自然,情無矯飾。篤 於天性,勤其四體,竭股肱之力,盡愛敬之心,自足膝 下之歡,忘懷軒冕之貴。不言之化,人神通感,雖或位 登台輔,爵列王侯,祿積萬鍾,馬踰千駟,死之日曾不 得與斯人之徒隸齒,孝之大也,不其然乎?故述其所 行為《孝義傳》。

《孝友傳序》
唐·書

「唐受命二百八十八年,以孝悌名通朝廷者,多閭巷 刺草之民,皆得書于史官。萬年王世貴,長安嚴待封, 涇陽田伯明,華原韓難陀,華州王瞿曇,鄭縣辛法汪、 郭士舉、張長、郭士度、鄭迪、柳仁忠、能君德、劉崇、甘元 爽、韓子尚、韓思約,下邽張萬徹,朝邑申屠思恭、呂昂, 鶉觚張元亮,靈臺孫志和,新平馮猛將,宜川司馬芬, 洛交周崇俊,洛川何善宜,博陵崔定仁,冀州燕遺倩, 貝州馬衡,滄州鄭士才,清池孫楚信、劉賢,渤海邊鳳 舉,瀛州朱寶積,樂陵蘇伏念,邯鄲章徵,雞澤馮仁海、 郭守素,文安董相,武邑王達多、張丘感、張藝朗暨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