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5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之下,又有不可企而望者。」思明亦嘗聞之乎?予令崇 仁茲八稔,凡士之臧否、民之淑慝,詣之淳漓概知之, 而于孝義節行者尤加獎勵,即思明之名堂,不亦重 可嘉耶?且聞其嘗從乾沒,以資祿養,未嘗私蓄,而先 疇悉推讓季弟,母子兄弟,庭無閒言,可謂家之肥矣。 官南陬將再考,雖未詳其志之取舍,政之設施,目其 容,耳其言論,以覘其趨向,非碌碌者比。任久考稱,不 其為國之肥乎?考之老萊子,隱逸未仕,而孝以成仕。 思明釋戲綵以榮圭組,又當敷萊子之德,移孝為忠, 以補報天朝之知遇,使得繼《循良傳》,而顯親揚名。夫 然後天下之肥,將不啻于戲綵云爾也。予與思明同 職事者,雖努力所學,而老病逡巡,惟日憂惕。思明勉 之,「毋以予為舍己而求諸人。」

《和集堂記》
王英

崇仁楊君思立作堂以居其鄉,士大夫為名曰《和集》, 以其篤于孝友也。思立沒已若干年,厥嗣刑部主事 祖字自新者請記于余。考之思立之父寶叔,生三子, 長思直,次思立,次思博,俱讀書好禮,敦和氣,尚名教, 為鄉閭所敬服。而思直、思博蚤逝,遺孤子女六人皆 幼。思立顧諸孤而嘆曰:「楊氏世德之厚,其來遠矣。」北 魏時,大府卿播與弟侍中椿、尚書令津篤友于之義, 子姓同居,庭無閒言。今吾兄、吾弟俱物故,其遺孤可 使無依乎?於是誓不分財異居,撫諸姪,教以禮義,撫 諸女姪,擇婿嫁之,而兄嫂謝,弟婦郭,得安居守志,無 艱難營辦之憂。一門之內,翕然而和,而又肅然有禮。 所以人稱思立之孝友,而名其堂曰「和集」,厥有以也。 自思立既世之後,蓋二十年於茲,而其家雍穆如故。 思立之家教其善,繼北魏之遺風矣哉。嗚呼!人之行 莫大於孝弟,良心所發,固未嘗無之。而世俗偷薄,失 其良心,遂至於不孝不弟,而父子兄弟之閒,釁起鬩 牆者多矣,況兄弟之遺孤乎?視之如途人者多矣。有 撫育教誨,淑之有成,而與之聚處者乎?楊播敦道于 當時,而思《立景》遺風于百世,其見稱于人也宜矣,奚 啻于和集已邪?自新以進士列官於明時,既克承令 緒,而又徵言以記其堂,其能「續孝思」以繼父志,又何 如哉?自茲以往,敦孝友以聚和樂,當必久而勿替,以 無忝前人。故特書此以示其後。

《孝子亭記》
陳宗舜

李孝子墓在儒學之西偏。知州費震題其墓石曰「隋 李孝子之墓。」至山西,李恆甫來尹茲邑,復構亭於墓 前,立碑亭上。進士陳宗舜為之《記》曰:「吉水忠節名天 下,而李氏子獨以孝稱。夫能使是邦之人自隋至今, 稱為孝子無異詞。又能使邦之賢大夫前後表章而 出一轍,必非偶然而得者。蓋嘗求其故矣。」李氏子,大 業中人。性至孝。幼喪母,易其孝於父。每出踰里,輒返, 曰:「吾可暫離父膝下乎?」父病十旬,衣不解帶,既沒未 葬,比鄰失火,火驟至,伏棺慟哭而死。去今千二百餘 年,載《縣志》猶有可徵。墓在宮牆之側,得聖人為之依 歸,其孝義不傳于時,書名字不聞于後世。幸而人心 之史,有甚于紀載之史,每有過其墓者,莫不顧瞻咨 嗟曰:「此孝子墓也。」徘徊不忍去。異時嘗與拔萃毛恂 列祠于歐陽文忠公、楊忠襄公之次,二公以忠,毛、李 以孝祠之,以為勸也。墓之前有李孝子之亭,不知創 何代。前州尹曹侯訝其卑陋,謀于葉教諭,改而新之。 兵燬來,堂與廟學悉化,煙埃一抔無恙,蓋有相之之 道。今山西李侯恆甫來尹茲邑,視政先孝,既新廟學, 復構斯亭。文學子沖謂曰:「是役也,有功綱常,宜文其 事於石,不鄙」屬筆於予。予聞身也者,親之枝也。傷其 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李孝子以身殉棺,舉 付之烈焰之中,豈非本既不保,枝亦隨斃?孝子豈復 願恤其身,以覬苟延于世哉?夫天理之在人心,固有 耿耿「而不可昧者,有生生而不可死者乎?孝子不昧 其不可昧,不死其不可死,故始雖昧而卒不昧,始雖 死而卒不死,百世之下,尤炳煜顯白,知有孝子。而吾 侯《斯亭》之作,又不容已。」嗚呼!良可重也。夫在人心者, 固不在亭之興廢、記之有無。然以曹娥女子耳,當時 死于孝,而邑人為之立碑,且托柳州文以不朽。李孝 子更唐歷宋,以繼於元,而一碑之立,復有在于李侯。 《詩》不云乎:「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其斯之謂與!侯之 此舉,其于聖朝清化,蓋不為無助。雖然,斯亭之建,崇 教基也,匪直觀美也。後之人有能心侯之心,尚因而 存之,俾勿壞。於是乎記。

《重修李孝子亭記》
周敘

人子之於親,當無往而不盡乎誠也。生則養以適其 歡,沒則葬祭以致其寧,此其常也。脫有不幸,捐軀隕 命,所不暇顧,是皆出乎天理民彝之貞,夫豈以偽為 哉!吉水李孝子,隋大業中人。幼喪母,哀毀過甚,事父 益至,每出踰里輒返,曰:「吾豈可一日亡膝下乎?」父病 十旬,衣不解帶,既沒未葬,鄰舍失火,火驟至,遂慟哭 伏棺而死。載《縣志》。其墓在學宮之旁,墓之前有亭,廢 興不一。國朝洪武初,知州李恆甫新之,前進士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