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5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欲為者歟?先生之孫嘗守姑孰,將刻板以惠學者。余 屬托斯文之雅,俾為序其首,故余為掇其大旨而書 之。

《孝感錄序》
前人

《傳》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天與人相去邈矣。然人心 者,神明所舍,而感應之機在焉。當其至感之際,有非 智力所能及者。今觀孝子孫庸之事,得不為之興慨 乎!庸滁人,字允良。昔其父景和之行役也,庸猶在母 腹。生始六月,而父客死廣西之南寧。甫三歲,母氏見 背鞠於祖父母。未幾,祖父母沒,則依季父母。弱冠俾 婿於同郡朱氏,每痛失怙之早,而未知所在,與人言, 輒嗚咽不自休。及季父卒,歸承家祀,乃得見其父死 信于故篋,即大慟,幾隕絕。庸家素貧,嚮往雖未克,而 其心未嘗一日不在南寧也。正統己未春,忽夢至廳 事,有持公牒示之者,上有父名,旁書「城西關學邊」五 字。既寤,以為神靈告我也,遂與家人訣別,曰:「不得父 骸骨,誓不還。」乃服練,茹淡草,行路宿,自冬徂春,始至 其境。至城西關詢問,果有學宮故址。往視之,忽隔岸 有鵲,自草中驚噪而去。於是結茅其側,且刺血寫哀, 遍告樷祠,日夜號哭,聞者為之悲酸。復披髮哀訴,環 歷諸家,尋有二老嫗來,指瘞所即鵲起處,遂白所司。 既得骸骨,或謂當血滲之用,其言信,乃具櫝負之以 歸。卜地滁南旦子岡,復廬墓三年。郡大夫上其事於 朝,命未下,而吾友太僕少卿王君希仁來自滁陽,為 余道其事,且以其姻屬謝敬氏所輯詩文曰《孝感錄》 者,需言序首簡。嘗論自昔忠臣孝子,方其平時,不過 循職守分,以盡其在己者而已,豈有意於標奇立偉 以驚「世駭俗哉?及其臨危蹈變,惟知尊在君父,故其 赫然之志,霄漢可凌也,夢澤可吞也;河海之大,可以 徒涉;而虎兕之猛,可以赤手而搏也。」寧知其有詩哉? 嗚呼!若庸之焦形瘵思,視萬里天涯如在咫尺,眾不 堪其勞苦,而神相天助以成其孝也,其立志何如耶? 然則《斯錄》之傳,宜與古人爭輝於不朽,尚奚以余言 為哉。

《孝友傳序》
聶中行

夫孝友,庸行也。烏哺鴈序,異類尚猶知之,況血氣心 知之人乎?吾於「循吏」之後而附以「孝友」者何居?豈徒 為人子、為人弟之鵠哉?即《君陳》是亦為政之說也。獨 怪東西兩漢重節義,舉孝廉,而內行淳至者不概見。 南北周隋之際,道喪世矣,而以孝友著聞者,史不勝 書,而唐而宋舉不及焉,漢又無論矣,豈建元、大業閒, 遣十二部使行視風俗,故郡邑各舉其人,以應明詔。 而唐以詞賦程材,宋以十科取士,所重在彼而不在 此。與夫愛親敬長,不關學慮,寧俟勸威?則有待而興, 猶非其至也。今聖天子廣厲學宮,詔以三經列《詩》《書》 《易》《禮》後,令子衿就試者熟肄之,課始得最,亦古者具 訓蒙士之意矣。而應之者果以實不「以文,足副惓惓 之功令否?夫平居無孝子仁人,則服官安得有循吏?」 因於積雪之下,篝燈擁絮,取生平所閱者輯數十卷, 以足前書。昔孔子作《孝經》,每夕必簪筆衣絳,面向北 辰,罄折良久,及作《春秋》,亦復如是。一夕,忽有赤色從 斗閒落几前,則孝弟之道上通於天如此。茲集也,閱 之者當毋曰此赤子「之能事,與經生之常談,而弁髦 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