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6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廷尉虞愿,愿遣車迎昭。時愿宗人通之在坐,並當世 名流。通之贈昭詩曰:「英妙擅山東,才子傾洛陽。清塵 誰能嗣,及爾遘遺芳。」太原王延秀薦昭於丹陽尹袁 粲,深為所禮,辟為郡主簿,使諸子從昭受學。會明帝 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經昭戶,輒歎曰: 「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非名賢。」尋為 總明學士,奉朝請。齊永明中,累遷員外郎,司徒竟陵 王子良參軍,尚書儀曹郎。先是御史中丞劉休薦昭 於武帝,永明初,以為南郡王侍讀。王嗣帝位,故時臣 隸爭求權寵,惟昭及南陽宗夬無所參入,竟不罹其 禍。明帝踐阼,引為中書通事舍人。時居此職者,皆勢 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麤糲,常 插燭板床。明帝聞之,賜漆合燭盤等,敕曰:「卿有古人 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累遷車騎臨海王記室參軍, 長史,校尉,太子家令,驃騎晉安王諮議參軍。尋除尚 書左丞,本州大中正。高祖素悉昭能,建康平,引為驃 騎錄事參軍。梁臺建,遷給事黃門侍郎,領著作郎,頃 之,兼御史中丞,黃門、著作、中正並如故。天監三年,兼 五兵尚書,參選事,四年,即真。六年,徙為左民尚書,未 拜,出為建威將軍、平南安成王長史、尋陽太守。七年, 入為振遠將軍、中權長史。八年,遷通直散騎常侍,領 步兵校尉,復領本州大中正。十年,復為左民尚書。十 一年,出為信武將軍、安成內史。安成自宋已來兵亂, 郡舍號凶。及昭為郡,郡內人夜夢見兵馬鎧甲甚盛, 又聞有人云:「當避善人。」軍眾相與騰虛而逝。夢者驚 起,俄而疾風暴雨,倏忽便至,數間屋俱倒。即夢者所 見軍馬踐蹈之所也。自後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 致。郡溪無魚,或有暑月薦昭魚者,昭既不納,又不欲 拒,遂餒於門側。十二年,入為祕書監,領後軍將軍。十 四年,遷太常卿。十七年,出為智武將軍、臨海太守。郡 有蜜巖,前後太守皆自封固,專收其利。昭以周文之 囿與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縣令嘗餉《栗寘》 絹於薄下,昭笑而還之。普通二年,入為通直散騎常 侍、光祿大夫,領本州大中正,尋領祕書監。五年,遷散 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中正如故。昭所蒞官,常以清 靜為政,不尚嚴肅。居朝廷無所請謁,不畜私門生,不 交私利。終日端居,以書記為樂,雖老不衰。博極古今, 尢善人物,魏、晉以來官宦簿伐,姻通內外,舉而論之, 無所遺失。性尤篤慎,子婦嘗得家餉牛肉以進,昭召 其子曰:「食之則犯法,告之則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 行己,不負闇室,類皆如此。京師後進宗其學,重其道, 人人自以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時年七十五。詔 賻錢三萬,布五十匹,即日舉哀,諡曰貞子。長子諝,尚 書郎、臨安令。次子肱。

虞寄

按《陳書虞寄傳》:「寄字次安,少聰敏。年數歲,客有造其 父者,遇寄於門,因嘲之曰:『郎君姓虞,必當無智』。寄應 聲答曰:『文字不辯,豈得非愚』?客大慚,入謂其父曰:『此 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及長,好學,善屬文,性 沖靜,有棲遁之志。弱冠舉秀才,對策高第。起家梁宣 城王國左常侍。大同中,嘗驟雨,殿前往往有雜色寶』」 珠,梁武觀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頌》。常謂寄兄荔 曰:「此頌典裁清拔,卿家之士龍也。將如何擢用?」寄聞 之,嘆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擊壤之情耳,吾豈買名 求仕者乎!」乃閉門稱疾,惟以書籍自娛。岳陽王為會 稽太守,引寄為行參軍,遷記室參軍,領郡五官掾。又 轉中記室,掾如故。在職簡略煩苛,務存大體,曹局之 內,終日寂然。侯景之亂,寄隨兄荔入臺。除鎮南湘東 王諮議參軍,加貞威將軍。京城陷,遁還鄉里。及張彪 往臨川,彊寄俱行,寄與彪將鄭瑋同舟而載。瑋嘗忤 彪意,乃刦寄奔於晉安。時陳寶應據有閩中,得寄甚 喜。高祖平侯景,寄勸令自結,寶應從之,乃遣使歸誠。 承聖元年,除和戎將軍、中書侍郎。寶應愛其才,託以 道阻不遣。每欲引寄為僚屬,委以文翰,寄固辭獲免。 及寶應結婚留異潛有逆謀,寄微知其意,言說之際, 每陳逆順之理。微以諷諫,寶應輒引說他事以拒之。 又嘗令左右誦《漢書》,臥而聽之。至蒯通說韓信曰:「相 君之背,貴不可言。」寶應蹶然起曰:「可謂智士。」寄正色 曰:「覆酈驕韓,未足謂智,豈若班彪王命識所歸乎!」寄 知寶應不可諫,慮禍及己,乃為居士服以拒絕之。常 居東山寺,偽稱腳疾不復起。寶應以為假託,使燒寄 所臥室,寄安臥不動,親近將扶寄出,寄曰:「吾命有所 懸避,欲安往?」所縱火者,旋自救之。寶應自此方信。及 留異稱兵,寶應資其部曲,寄乃因書極諫曰:「東山虞 寄致書於明將軍,使君節下。寄流離世故,飄寓貴鄉, 將軍待以上賓之禮,申以國士之眷,意氣所感,何日 忘之。而寄沈痼彌留,愒陰將盡,常恐卒填溝壑,涓塵 莫報。是以敢布腹心,冒陳丹款。願將軍留須臾之慮, 少思察之,則瞑目之日,所懷畢矣。夫安危之兆,禍福 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