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8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張祚時,太守楊宣畫其象於閣上,出入視之,作頌曰: 『為枕何石?為漱何流?身不可見,名不可求』。酒泉太守 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儀,鳴鐃鼓造焉。纖高樓重閣」, 距而不見。岌歎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 不可睹。吾而今而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銘詩於石 壁曰:「丹崖百丈,青壁萬尋。奇木蓊鬱,蔚若鄧林。其人 如玉,維國之琛。室邇人遐,實勞我心。」纖注《論語》及為 詩頌數萬言。年八十,篤學不倦。張祚後,遣使者張興 備禮徵為太子友,興逼喻甚切,纖喟然歎曰:「德非莊 生,才非干木,何敢稽停明命。」遂隨興至姑臧。祚遣其 太子太和以執友禮造之,纖稱疾不見,贈遺一皆不 受。尋遷太子太傅。頃之,上疏曰:「臣受生方外,心慕太 古,生不喜存,死不悲沒。素有遺屬,屬諸知識,在山投 山,臨水投水,處澤露形,在人親土,聲聞書疏,勿告我 家。今當命終,乞如素」願。遂不食而卒,時年八十二,諡 曰「元虛先生。」

郭荷

按《晉書隱逸傳》:「郭荷,字承休,洛陽人也。六世祖整,漢 安順之世,公府八辟,公車五徵,皆不就。自整及荷,世 以經學致位,荷明究群籍,特善史書,不應州郡之命。 張祚遣使者以安車束帛徵為博士祭酒,使者迫而 致之,及至,署太子友。荷上疏乞還,祚許之,遣以安車 蒲輪,送還張掖東山。年八十四卒,諡曰元德先生。」

董景道

按《晉書董景道傳》:「景道字文博,弘農人也。少而好學, 千里追師,所在惟晝夜誦讀,略不與人交通。明《春秋 三傳》、京氏《易》、馬氏《尚書》《韓詩》,皆精究大義。《三禮》之義, 專遵鄭氏,著《禮通論》,非駮諸儒,演廣鄭旨。永平中,知 天下將亂,隱於商洛山,衣木葉,食樹果,彈琴歌笑以 自娛,毒蟲猛獸皆繞其傍。是以劉元海及聰屢徵,皆」 礙而不達。至劉曜時,出山廬於渭汭。曜徵為太子少 傅、散騎常侍,並固辭,竟以壽終。

虞喜

按《晉書虞喜傳》:「喜字仲寧,會稽餘姚人,光祿潭之族 也。父察,吳征虜將軍。喜少立操行,博學好古。諸葛恢 臨郡,屈為功曹,察孝廉,州舉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 帝初鎮江左,上疏薦喜。懷帝即位,公車徵拜博士,不 就。喜邑人賀循為司空,先達貴顯,每詣喜,信宿忘歸, 自云不能測也。太寧中,與臨海任旭俱以博士徵,不」 就。復下詔曰:「夫興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 喪亂以來,儒雅陵夷,每覽《子衿》之詩,未嘗不慨然。臨 海任旭、會稽虞喜,並絜靜其操,歲寒不移,研精《墳》《典》, 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勵俗,博學足以明道。前雖不至, 其更以博士徵之。」喜辭疾不赴。咸和末,詔公卿舉賢 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華恆舉喜為賢良,會國有軍 事,不行。咸康初,內史何充上疏曰:「臣聞二八舉而四 門穆,十亂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闡,有自來矣。方今聖 德欽明,思恢遐烈,旌輿整駕,俟賢而動。伏見前賢良 虞喜,天挺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 傍綜廣深,博聞強識,鑽堅研微,有弗及之勤;處靜味 道,無風塵之志。高枕柴門,怡然自足。宜使蒲輪紆衡, 以旌殊操,一則翼贊大化,二則敦勵薄俗。」疏奏,詔曰: 「尋陽翟湯、會稽虞喜,並守道清貞,不營世務,耽學高 尚,操擬古人。往雖徵命,而不降屈,豈素絲難染,而搜 引禮簡乎?政道須賢,宜納諸廊廟。其並以散騎常侍 徵之。」又不起。永和初,有司奏稱:「十月殷祭,京兆府君 當遷」祧室,征西、豫章、潁川三府君初毀主,內外博議 不能決。時喜在會稽,朝廷遣就喜諮訪焉,其見重如 此。喜專心經傳,兼覽讖緯,乃著《安天論》以難渾、蓋,又 釋《毛詩略》,注《孝經》,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數十萬 言,行於世。年七十六卒。無子。弟豫自有傳。

許邁

按《晉書許邁傳》:「邁字叔元,一名映,丹陽句容人也。家 世士族,而邁少恬靜,不慕仕進。未弱冠,嘗造郭璞,璞 為之筮,遇《泰》之上六爻發,璞謂曰:『君元吉自天,宜學 升遐之道』。時南海太守鮑靚隱跡潛遁,人莫知之,邁 乃往候之,探其至要,父母尚存,未忍違親。謂餘杭懸 霤山近延陵之茅山,是洞庭西門,潛通五嶽,陳安世、 茅季偉常所游處。於是立精舍于懸霤,而往來茅嶺 之洞室,放絕世務,以尋僊館。朔望時節,還家自省而 已。」父母既終,乃遣婦孫氏還家,遂攜其同志,遍游名 山焉。初採藥於桐廬縣之桓山,餌朮涉三年,時欲斷 穀,以此山近人,不得專一,四面藩之。好道之徒欲相 見者,登樓與語,以此為樂。常服氣,一氣千餘息。永和 二年,移入臨安西山,登巖茹芝,眇爾自得,有終焉之 志,乃改名元,字遠游。與婦書告別,又著詩十二首,論 神僊之事焉。羲之造之,未嘗不彌日忘歸,相與為世 外之交。元遺羲之書云:「自山陰而至臨安,多有金堂 玉室,僊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漢末諸得道者皆在焉。」 羲之自為之傳,述靈異之跡甚多。不可詳記。元自後 莫測所終。好道者皆謂之「羽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