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8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嘉,亦有德操,高尚不仕,舉秀才,及州辟召,並稱疾不

就。孝武帝以太學博士、散騎侍郎、給事中,累徵,遂不 起,卒于家。

陶淡

按《晉書隱逸傳》:「陶淡,字處靜,太尉侃之孫也。父夏,以 無行被廢。淡幼孤,好導養之術,謂僊道可祈。年十五、 六,便服食絕穀,不婚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數,淡終日 端拱,曾不營問,頗好讀《易》,善卜筮。於長沙臨湘山中 結廬居之,養一白鹿以自偶。親故有候之者,輒移渡 澗水,莫得近之。州舉秀才,淡聞,遂轉逃羅縣埤山中」, 終身不返,莫知所終。

范宣

按《晉書范宣傳》:「宣字宣子,陳留人也。年十歲,能誦詩 書。嘗以刀傷手,捧手改容。人問:『痛邪』?答曰:『不足為痛, 但受全之體而致毀傷,不可處耳』。家人以其年幼而 異焉。少尚隱遁,加以好學,手不釋卷,以夜繼日,遂博 綜眾書,尤善《三禮》。家至貧儉,躬耕供養。親沒,負土成 墳,廬于墓側。太尉郄鑒命為主簿,詔徵太學博士、散」 騎郎,並不就。家於豫章。太守殷羨見宣茅茨不完,欲 為改宅,宣辭之。庾爰之以宣素貧,加年荒疾疫,厚餉 給之,宣又不受。爰之問宣曰:「君博學通綜,何以大儒?」 宣曰:「漢興,貴經術,至于《石渠》之論,實以儒為弊。正始 以來,世尚老莊,逮晉之初,競以裸裎為高。僕誠大儒, 然立不與《易》。」宣言談未嘗及老莊。客有問「『人生與憂 俱生』,不知此語何出。」宣云出《莊子至樂篇》。客曰:「君言 不讀《老》《莊》,何由識此?」宣笑曰:「小時嘗一覽。」時人莫之 測也。宣雖閑居屢空,常以讀誦為業。譙國戴逵等皆 聞風宗仰,自遠而至,諷誦之聲,有若齊、魯。太元中,順 陽范甯為豫章太守。甯亦儒博通綜,在郡立鄉校,教 授恆數百人。由是江州人士並好經學,化「二范」之風 也。年五十四卒。著《禮》《易》《論難》,皆行於世。子輯,歷郡守、 國子博士、大將軍從事中郎,自免歸,亦以講授為事。 義熙中,連徵不至。

戴逵

按《晉書隱逸傳》:「戴逵,字安道,譙國人也。少博學,好談 論,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其餘巧藝,靡不畢綜。總角 時,以雞卵汁溲白瓦屑作《鄭元碑》,又為文而自鐫之。 詞麗器妙,時人莫不驚歎。性不樂當世,常以琴書自 娛。師事術士范宣於豫章,宣異之,以兄女妻焉。太宰 武陵王晞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 『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聞命, 欣然擁琴而往。逵後徙居會稽之剡縣,性高絜,常以 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道,乃著《論》曰:「夫親沒而採 藥不反者,不仁之子也;君危而屢出近關者,苟免之 臣也。而古之人未始以彼害名教之體者何?達其旨 故也。達其旨,故不惑其跡。若元康之」人,可謂好遯跡 而不求其本,故有捐本徇末之弊,舍實逐聲之行。是 猶美西施而學其顰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所以為 慕者,非其所以為美,徒貴貌似而已矣。夫紫之亂朱, 以其似朱也。故鄉原似中和,所以亂德;放達似連,所 以亂道。然竹林之為放,有疾而為顰者也;元康之為 放,無德而折巾者也。可無察乎?且儒家尚譽者,本以 興賢也,既失其本,則有色取之行。懷情喪真,以容貌 相欺,其弊必至於末偽。道家去名者,欲以篤實也,苟 失其本,又有越檢之行。情禮俱虧,則仰詠兼忘,其弊 必至於本薄。夫偽薄者,非二本之失,而為弊者,必託 二本以自通。夫道有常經,而弊無常情,是以《六經》有 失,一政有弊,苟乖其本,固聖賢所無奈何也。嗟夫!行 道之人,自非性足體備,闇蹈而當者,亦曷能不棲情 古烈,擬規前修。苟迷擬之然後動,議之然後言,固當 先辨其趣舍之極,求其用心之本,識其枉尺直尋之 旨,採其被褐懷玉之由。若斯,塗雖殊,而其歸可觀也, 跡雖亂,而其契不乖也。不然,則流遯忘反,為風波之 行,自驅以物,自誑以偽,外眩囂華,內喪道實,以矜尚 掩其真主,以塵垢翳其天真,貽笑千載,可不慎歟!孝 武帝時,以散騎常侍、國子博士累徵,辭父疾不就。郡 縣敦逼不已,乃逃於吳。吳國內史王珣有別館在武 丘山,逵潛詣之,與珣游處積旬。會稽內史謝元慮逵 遠遯不反,乃上疏曰:「伏見譙國戴逵,希心俗表,不嬰 世務,棲遲衡門,與琴書為友,雖策命屢加,幽操不回, 超然絕跡,自求其志。且年垂耳順,常抱羸疾,時或失 適,轉至委篤。今王命未回,將離風霜之患。陛下既已 愛而器之,亦宜使其身名並存,請絕其召命。」疏奏,帝 許之,逵復還剡。後王珣為尚書僕射,上疏復請徵為 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徵之,復不至。太元二十年,皇 太子始出東宮,太子太傅會稽王道子、少傅王雅、詹 事王珣又上疏:「逵執操貞厲,舍味獨游,年在耆老,清 風彌劭。東宮虛德,式延事外,宜加旌命,以參僚侍。逵 既重幽居之操,必以難進為美,宜下所在,備禮發遣。」 會病卒。長子勃,有父風,義熙初,以散騎常侍徵,不起。 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