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8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為當矣。鄭康成漢末之通儒,後學所宗,正釋五室之 位,謂「土居中,木、火、金、水各居四維。」然四維之室,既乖 其正,施令聽朔,各失厥衷,左右之個,棄而不顧,乃反 文之以美說,飾之以巧辭。言「水木用事,交於東北;木 火用事,交於東南;火土用事,交於西南;金水用事,交 於西北。」既依五行,當從其用事之交,出何經典,可謂 攻於異端。言非而博,疑誤後學,非所望於先儒也。《禮 記·玉藻》曰:「天子聽朔於南門之外,閏月則闔門左扉, 立於其中。」鄭元注曰:「天子之廟及路寢,皆如明堂制。」 明堂在國之陽,每月就其時之堂而聽朔焉,卒事反 宿,路寢亦如之。閏月非常月,聽其朔於明堂門下,還 處路寢門,終月也。而《考工記》「周人明堂」,元注曰:「或舉 王寢,或舉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制同也。」其同制之言, 皆出鄭注。然則明堂與寢,不得異矣。而《尚書·顧命》篇 曰:「迎子釗南門之外,延入翼室。」此之翼室,即路寢矣。 其下曰:「大貝賁鼓在西房,垂之竹矢在東房」,此則路 寢有左右房,見於經史者也。《禮記·喪大記》曰:「君夫人 卒於路寢,小斂,婦人髽,帶麻於房中。」鄭元注曰:「此蓋 諸侯禮。」帶麻於房中,則西南,天子諸侯左右房,見於 注者也。論路寢則明其左右,言明堂則闕其左右。個 同制之說,還相矛楯,通儒之注,何其然乎?使九室之 徒奮筆而爭鋒者,豈不由處室之不當哉?《記》云:「東西 九筵,南北七筵,五室,凡室二筵。」置五室於斯堂,雖使 班、倕搆思,王爾營度,則不能令三室不居其南北也。 然則三室之間,便居六筵之地,而室壁之外,裁有四 尺五寸之堂焉。豈有天子布政施令之所,宗祀文王 以配上帝之堂,周公負扆以朝諸侯之處,而室戶之 外,僅餘四尺而已哉?假在儉約,為陋過矣。論其堂宇, 則偏而非制,求之道理,則未愜人情,其不然,一也。余 恐為鄭學者苟求必勝,競生異端以相訾。抑云二筵 者,乃室之東西耳,南北則狹焉。余故備論之曰:「若東 西二筵,則室戶之外為丈三尺五寸矣。南」北戶外復 如此,則三室之中,南北裁各丈二尺耳。《記》云:「四房兩 夾窗,若為三尺之戶,二尺之窗,窗戶之間,裁盈一尺。」 繩樞甕牖之室,蓽門圭竇之堂,尚不然矣。假令復欲 小廣之,則四面之外,闊狹不齊,東西既深,南北更淺, 屋宇之制,不為通矣。驗之眾塗,略無算焉。且凡室二 筵,丈八地耳,然則戶牖之間,不踰二尺也。《禮記·明堂》: 「天子負斧扆南向而立。」鄭元注曰:「設斧於戶牖之間。」 而鄭氏《禮圖說扆制》曰:「縱廣八尺,畫斧文於其上,今 之屏風也。以八尺扆置二尺之間。」此之叵通,不待智 者,較然可見矣。且若二筵之室,為四尺之戶,則戶之 兩頰裁各七尺耳,全以置之,猶自不容,矧復戶牖之 間哉?其不然二也。又復以世代驗之,即虞夏尚樸,殷 周稍文,制造之差,每加崇飾,而夏后世室,堂脩二七, 周人之制,反更促狹,豈是夏禹卑宮之意,周監郁郁 之美哉?以斯察之,其不然三也。又云:堂崇一筵,便基 高九尺,而壁戶之外,裁四尺五寸,於營制之法,自不 相稱。其不然四也。又云「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而 復云凡室二筵而不以几,還自相違。其不然五也。以 此驗之,記者之謬,抑可見矣。《盛德篇》云:「明堂凡九室, 三十六戶,七十二牖,上圓下方,東西九仞,南北七筵, 堂高三尺也。」余謂《盛德篇》得之於戶牖,失之於九室。 何者?五室之制,旁有夾房,面各有戶,戶有兩牖,此乃 因事立則,非拘異術。戶牖之數,固自然矣。九室者,論 之五帝,事既不合,施之時令,又失其辰。左右之個,重 置一隅,兩辰同處,參差出入,斯乃義無所據,未足稱 也。且又堂之脩廣,裁六十三尺耳。假使四尺五寸為 外之基,其中五十四尺,便是五室之地,計其一室之 中,僅可一丈,置其戶牖,則於何容之哉?若必小而為 之,以容其數,則令帝王側身出入,斯為怪矣。此匪直 不合典制,抑亦可哂之甚也。余謂其九室之言,誠亦 有由。然竊以為戴氏聞三十六戶、七十二牖,弗見其 制,靡知所置,便謂一室有四戶之窗,計其戶牖之數, 即以為九室耳,或未之思也。蔡伯喈漢末之時學士, 而見重於當時,即識其脩廣之不當,而必未思其九 室之為謬,更脩而廣之,假其法象,可謂因偽飾辭,順 非而澤,諒可歎矣。余今省彼眾家,委心從善,庶探其 衷,不為苟異。但是古非今,俗閒之常情;愛遠惡近,世 中之恆事。而千載之下,獨論古制,驚俗之談,固延多 誚。脫有深賞君子者,覽而揣之,儻或存焉。謐不飲酒, 好音律,愛樂山水,高尚之情,長而彌固,一遇其賞,悠 爾忘歸,乃作《神士賦》歌曰:「周、孔重儒教,莊、老貴無為。 二途雖如異,一是買聲兒。生乎意不愜,死名用何施? 可心聊自樂,終不為人移。脫尋余志者,陶然正若斯。」 延昌四年卒,年三十二,遐邇悼惜之。其年,四門小學 博士孔璠等學官四十五人上書曰:「竊見故處士趙 郡李謐,十歲喪父,哀」號,罷鄰人之相。幼事兄瑒恭順, 盡友于之誠。十三通《孝經》《論語》《毛詩》《尚書》歷數之術, 尢盡其長。州閭鄉黨有「神童」之號。年十八,詣學受業。 時博士即孔璠也,覽始要終,論端究緒,授者無不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