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8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按《松江府志》:「孫道明,字明叔,華亭泗濱里人。好古,藏 書萬卷,遇祕本輒手自抄錄。嘗築映雪齋,延接四方 名士,較閱藏書為樂。又造一舟,曰水光山色,徜徉南 浦,自號停雲子。嘗與陶宗儀共泛,宗儀製詞,道明即 譜入調中,命洞簫吹之,與櫂歌相答,極鷗波縹緲之 思。宗儀有記。」

李淛

按《建昌府志》:「李淛,字宗海,覯之後,南城人。宋進士,不 仕,號梅曜先生。元初,臺臣舉淛,復故官。淛與謝枋得 固辭不就,時稱其忠。隱於龍馬峰,志存孝養,捐金購 書,研精考訂,以纘先代之緒。其所著述,皆有關於世 道者也。」

金可文

按《蘇州府志》:「金可文,字素公,郡人。賢智有才,自埋於 眾。嘗以丘園科召不起,曰:『幸有廬一區,可以避風雨; 田一丘,可以給衣食,學聖賢道,可以自樂,不願仕也』。 故集賢院署牒善行草。至正末,家燬於兵燧,不以介 意,挈妻子隱於長洲,自號笠澤漁者,不知所終。」

陳巖

按《青陽縣志》:「陳巖,字清隱,號九華山人。生宋季,博極 群書,負用世大志,屢舉進士不第。元主中國,徵求遺 佚,巖遂汗漫江湖以避之。嘗集杜少陵詩句為《鳳髓 集》,燬於兵。晚愛九華之勝,竟歸隱焉。築書院以供嘯 詠,山之諸勝,品題殆遍,因以『九華名集。大德三年卒』。」

張公直

按《濟南府志》:「張公直,長山人。精曉天文地理之學,好 吟詠,隱居南村,種植槐柳成行,人號其所居為『槐行。 累徵不起,因賜金字,旌其門焉』。」

潘音

按《紹興府志》:「潘音,字聲甫,新昌人。幼聰敏強記能文。 生甫十歲而宋亡,見長老談厓山事,即潸然涕下。及 長,讀《夷齊傳》,擊節憤歎,益以事元為戒。日惟杜門,讀 書談道,多所自得。後訪弟元甫於義烏,因往從草廬 吳澄學。泰定間,澄以薦召欲行,音勸止之,不從。遂歸, 築室南洲山中,自名其軒曰『待清隱居』。所著有《待清 軒稿》。」

武恪

按《元史隱逸傳》:「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 學江南,吳澄為江西儒學副提舉,薦入國學肄業。明 宗在潛邸,選恪為說書秀才。及出鎮雲南,恪在行,明 宗欲起兵陝西,恪諫曰:『太子比行,於國有君命,於家 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師發一箭,史官必書太子反』。 左右惡恪言,乃曰:『武秀才有母在京,合遣其回』。恪遂」 還京師,居陋巷,教訓子弟,文字知其名。除祕書監典 簿。秋滿,丁內艱,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縣尹,皆不 起。人或勸之仕,恪曰:「向為親屈,今親已死,不復仕矣。」 居數歲,會朝廷選守令,泰不華舉恪為平陽、沁水縣 尹,亦不赴。近臣又薦為授經郎,恪遂陽為瘖瘂不就。 恪好讀《周易》,每日堅坐。或問之曰:「先生之學,以何為 本?」恪曰:「以敬為本。」所著有《水雲集》若干卷,其從之學 者,多有所成。佛家奴為太尉,完者不花僉樞密院事, 皆有賢名。

何中

按《元史隱逸傳》:「何中,字太虛,撫之樂安人。少穎拔,以 古學自任。家有藏書萬卷,手自校讎。其學弘深該博。 廣平程鉅夫、清河元明善、柳城姚燧、東平王構,同郡 吳澂、揭傒斯皆推服之。至順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 岳柱聘為龍興郡學師。明年六月,以疾卒。所著有《易 類象》二卷,《書傳補遺》十卷,《通鑑綱目測海》三卷,《知非 堂槁》」十七卷。

曹知白

按《江南通志》:「曹知白,號雲西,居華亭長谷里。至元間, 從左丞鑿吳淞江,太府薦為崑山教諭,不從,辭去。嘗 遊京師,王侯巨公交章屢辟,知白悉辭謝曰:『吾聞冀 北多奇士,豈齷齪求官者耶』?」即日南歸,隱居讀《易》,終 日不出戶庭。

嚴侶

按《嚴州府志》:「嚴侶,字君友,桐廬人,子陵三十五世孫。 有奇氣,讀書不為覓舉計,從學漢英賈公。賈之學,實 源流於晦庵。朱子貴官至釣臺,必訪侶,勸之仕,則曰: 『漢雲臺諸將仕非不赫赫,今子孫無聞。吾遠祖去今 一千三百餘年,而高風逸韻,與富山桐水相為流峙。 某不敏,願為嚴陵賢子孫足矣』。居家教授生徒,從游」 者眾。一日,與宋文山客謝翱雪夜登西臺,祭酒慟哭, 以鐵如意擊石,復作《楚歌》,聲振林木,人莫能測其意。 暮年建汐社為會,取「晚而有信」之義。翱卒,無子,與社 中友買地臺南葬之,築許劍亭。嘗遊錢塘,偕石塘胡 公、山村仇公,過孤山酹林處士岳鄂王墓,忽有動於 中,告二人曰:「某當時如此,親必不安」,亟歸。及門,遽有 終天之別,躄踊氣絕者數四。治喪祭,一用朱子禮。廬 墓三年,不脫衰經,不見賓客,有白燕巢墳木。事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