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0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劉向別傳》:「揚信字子烏,雄第二子,幼而聰慧,雄笇《元 經》不會,子烏令作九數而得之。雄又疑《易》羝羊觸藩, 彌日不就。子烏曰:『大人何不云『荷戟入榛』』。」

《文士傳》:「張純字子純,與張儼及朱異俱童少,往見驃 騎軍朱據,聞三人才名,欲試之,曰:『為吾賦一物然後 坐』。儼賦犬,曰:『守則有威,出則有獲,韓盧宋鵲,書名竹 帛』。純賦席,曰:『席為冬設,簟為夏施,揖讓而坐,君子攸 宜』。異賦弩,曰:『南嶽之幹,鍾山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 墉』。據大欣悅。」

《拾遺記》:賈逵年五歲,神明過人。其姊韓瑤之婦,聞鄰 里諸生讀書,日抱逵隔籬而聽,逵靜聽無言,年十歲, 乃暗誦六經。姊謂逵曰:「吾家窮困,不曾有學者入門, 汝安知天下有三墳五典,而誦無遺句耶?」逵曰:「憶姊 抱逵往籬下,聽鄰家讀書,今萬不失一。」乃剝庭中桑 皮以為牋,或題于扉屏,且誦且記,期年經史遍通。 《東觀漢記》。「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賦頌,因數入禁中 讀書,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

《後漢書張霸傳》:「霸字伯饒,年數歲而知孝讓,雖出入 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秋》,復欲 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饒為之』。」故字曰 饒焉。

《孔融傳》:「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 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通家 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 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 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 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歎』」 息。大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 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慧乎!」膺 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世說》: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 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 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 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後漢書霍諝傳》:「諝字叔智,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明 經。有人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以為妄刊章 文,坐繫洛陽詔獄,掠考困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 曰:『將軍天覆厚恩,愍舅光冤結,前者溫教許為平議, 雖未下吏斷決其事,已蒙神明顧省之聽。皇天后土, 實聞德音,竊獨踴躍,私自慶幸。諝聞《春秋》之義,原情』」 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 而見書,此仲尼所以垂王法,漢世所宜遵前修也。《傳》 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斯蓋為大小窳隆醜美之形, 至于鼻目眾竅毛髮之狀,未有不然者也。情之異者, 剛柔舒急倨敬之間,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 均也。諝與光骨肉,義有相隱,言其冤「濫,未必可諒。且 以人情,平論其理。」光衣冠子孫,徑路平易,位極州郡, 日望徵辟,亦無瑕穢纖介之累。無故刊定詔書,欲以 何名?就有所疑,當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 微,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腸胃,已絕咽 喉,豈可為哉!昔東海孝婦,見枉不辜,幽靈感革,天應 枯旱。光之所坐,情既可原,守闕連年,而終不見理。呼 嗟紫宮之門,泣血兩觀之下,傷和致災,為害滋甚。凡 事更赦令,不應復案。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豈有 冤謗無徵,反不得理?是為刑宥正罪,戮加誣侵也。不 偏不黨,其若是乎!明將軍德盛位尊,人臣無二,言行 動天地,舉厝移陰陽。誠能留神,沛然曉察,必有于公 高門「之福,和氣立應,天下幸甚。」商高諝才志,即為奏 原光罪,由是顯名。

《吳祐傳》: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也。父恢,為南海太守。 祐年十二,隨從到官,恢欲殺青簡以寫經書,祐諫曰: 「今大人踰越五領,遠在海濱,其俗誠陋,然舊多珍怪, 上為國家所疑,下為權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 兩。昔馬援以薏苡興謗,王陽以衣囊徼名,嫌疑之間, 誠先賢所慎也。」恢乃止,撫其首曰:「吳氏世不乏季子」 矣。

《世說》:徐孺子年九歲,月下戲。人或曰:「月中無物,當極 明。」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可不暗乎?」 《後漢書陳蕃傳》: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 父友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洒掃以待賓客?」 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黃琬傳》:「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辯慧。祖父瓊初為魏 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 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 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 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後瓊為司徒,琬以公孫拜童 子郎,辭病不就,知名京師。時司空盛允有疾,瓊遣琬」 候問。會江夏上蠻賊事,副府允發書視畢,微戲琬曰: 「江夏大邦,而蠻多士少。」琬奉手對曰:「蠻夷猾夏,責在 司空。」因拂衣辭去。允甚奇之。

《商芸小說》:陳太丘與友期行,過期不至,太丘捨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