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2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是故先帝雖有聖明之姿,而猶廣求得失。又因災異, 援引幽隱,重賢良、方正、敦朴、有道之選,危言極諫,不 絕於朝。陛下親政以來,頻年災異,而未聞特舉博選 之旨。誠當思省述,修舊事,使抱忠之臣展其狂直,以 解《易傳》「政悖德隱」之言。

三事。夫求賢之道,未必一塗,或以德顯,或以言揚。頃 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恆被謗訕之誅,遂使 群下結口,莫圖正辭。郎中張文前,獨盡狂言,聖聽納 受,以責三司,臣子曠然,眾庶解悅。臣愚以為宜擢文 右職,以勸忠謇,宣聲海內,博開政路。

「四事。」夫司隸校尉、諸州刺史,所以督察姦枉,分別白 黑者也。伏見幽州刺史楊憙、益州刺史龐芝、涼州刺 史劉虔,各有奉公疾姦之心。憙等所糾,其效尤多。餘 皆枉撓,不能稱職。或有抱罪懷瑕,與下同疾,綱網弛 縱,莫相舉察。公府臺閣,亦復默然。五年,制書議遣八 使,又令三公謠言奏事。是時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 者憂悸失色,未詳斯議,所因寢息。昔劉向奏曰:「夫執 狐疑之計者,開群枉之門;養不斷之慮者,來讒邪之 口。」今始聞善政,旋復變易,足令海內測度朝政。宜追 定八使,糾舉非法,更選忠清,平章賞罰。三公歲盡,差 其殿最,使吏知奉公之福,營私之禍,則眾災之原庶 可塞矣。

「五事。臣聞古者取士,必使諸侯歲貢。孝武之世,郡舉 孝廉,又有賢良文學之選,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 漢之得人,數路而已。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 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經術,聽政餘日,觀 省篇章,聊以游意當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 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 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或竊成文,虛冒名氏。臣每受 詔於盛化門,差次錄第,其未及者,亦復隨輩皆見拜 擢。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於義已弘,不可復 使理人及仕州郡。昔孝宣會諸儒於石渠,章帝集學 士於白虎,通經釋義,其事優大,文武之道,所宜從之。 若乃小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 故當志其大者。

六事:墨綬長吏,職典理人,皆當以惠利為績,日月為 勞,褒責之科,所宜分明。而今在任,無復能省。及其還 者,多召拜議郎、郎中,若器用優美,不宜處之冗散;如 有釁故,自當極其刑誅。「豈有伏罪懼考,反求遷轉,更 相放效,臧否無章。先帝舊典,未嘗有此。可皆斷絕,以 覈真偽。」

「七事,伏見前,一切以宣陵孝子者為太子舍人。」臣聞 孝文皇帝制喪,服三十六日,雖繼體之君,父子至親, 公卿列臣,受恩之重,皆屈情從制,不敢踰越。今虛偽 小人,本非骨肉,既無幸私之恩,又無祿仕之實,惻隱 思慕,情何緣生?而群聚山陵,假名稱孝,行不隱心,義 無所依,至有姦軌之人,通容其中。恆思皇后祖載之 「時,東郡有盜人妻者,亡在孝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 虛偽雜穢,難得勝言。又,前至得拜,後輩被遺。或經年 陵次,以暫歸見漏;或以人自代,亦蒙寵榮。爭訟怨恨, 凶凶道路。太子官屬宜搜選令德,豈有但取丘墓凶 醜之人!其為不祥,莫與大焉。宜遣歸田里,以明詐偽。」 書奏,帝乃親迎氣北郊及行辟雍之「禮。又詔宣陵孝 子為舍人者,悉改為丞、尉焉。」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 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 舉用辟召,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 侯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時妖異數見,人相 驚擾。其年七月,詔召邕與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 馬日磾、議郎張華、太史令單颺詣金商門,引入崇德 殿,使中常侍曹節、王甫就問災異及消改變故所宜 施行。邕悉心以對,事在《五行、天文志》。又特詔問曰:「比 災變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載懷恐懼。每訪群公 卿士,庶聞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盡心。以邕經學深 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 生疑」諱。具對經術,以皂囊封上。邕對曰:「臣伏惟陛下 聖德允明,深悼災咎,褒臣末學,特垂訪及,非臣螻蟻 所能堪副斯誠,輸寫肝膽,出命之秋,豈可以顧患避 害,使陛下不聞至戒哉!臣伏思諸異,皆亡國之怪也。 天於大漢,殷勤不已,故屢出祆變,以當譴責,欲令人 君感悟,改危即安。今災眚之發,不於它所,遠則門垣, 近在寺署」,其為鑒戒,可謂至切。蜺墮「雞化」,皆婦人干 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趙嬈,貴重天下,生則貲藏侔 於天府,死則丘墓踰於園陵,兩子受封,兄弟典郡。續 以永樂門史霍玉,依阻城社,又為姦邪。今者道路紛 紛,復云有程大人者,察其風聲,將為國患,宜高為隄 防,明設禁令,深惟趙霍,以為至戒。今聖意勤勤,思明 邪正,而聞太尉張顥,為玉所進,光祿勳偉璋,有名貪 濁,又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並叨時幸,榮富 優足。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賢之福。伏見 廷尉郭禧,純厚老成,光祿大夫橋元,聰達方直;故太 尉劉寵,忠實守正:並宜為謀主,數見訪問。夫宰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