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3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平王敦功,賜爵平陵鄉侯。時著作郎虞預私撰《晉書》, 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於隱,并借隱所著書 竊寫之,所聞漸廣。是後更疾隱,形於言色。預既豪族, 交結權貴,共為朋黨以斥隱。竟以謗免,黜歸於家,貧 無資用,書,遂不就。乃依征西將軍庾亮於武昌。亮供 其紙筆,書乃得成,詣闕上之。「隱雖好著述,而文辭鄙 拙,蕪舛不倫。其書次第可觀者,皆其父所撰,文體混 漫,義《不可解》」者,隱之作也。年七十餘,卒於家。

隱兄瑚,字處仲,少重武節。成都王穎舉兵向洛,以為 冠軍參軍,積功累遷遊擊將軍,與司隸滿奮、河南尹 周馥等俱屯大司馬門,以衛宮掖。時上官已縱暴,瑚 與奮等共謀除之,反為所害。

于寶

按《晉書》本傳,「寶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統,吳奮武將軍、 都亭侯。父瑩,丹陽丞。寶少勤學,博覽書記,以才器召 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賜爵關內侯。中興草創,未置 史官,中書監王導上疏曰:『夫帝王之跡,莫不必書,著 為令典,垂之無窮。宣皇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禪於 魏,至德大勳,等蹤上聖,而紀傳不存於王府,德音未 被乎管絃。陛下聖明,當中興之盛,宜建立國史,撰集 《帝紀》,上敷祖宗之烈,下紀佐命之勳,務以實錄,為後 代之準,厭率土之望,悅人神之心,斯誠雍熙之至美, 王者之弘基也。宜備史官,敕佐著作郎干寶等漸就 撰集』。」元帝納焉。寶於是始領國史,以家貧求補山陰 令,遷始安太守。王導請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 著《晉紀》,自宣帝迄於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 其書簡略,直而能婉,咸稱良史。性好陰陽術數,留思 京房。夏侯勝等傳:「寶父先有所寵侍婢,母甚妬忌。及 父亡,母乃生推婢於墓中。寶兄弟年小,不之審也。後 十餘年,母喪,開墓而婢伏棺如生。載還,經日乃蘇。言 其父常取飲食與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凶輒語之, 考校悉驗,地中亦不覺為惡,既而嫁之,生子。又寶兄 嘗病氣絕,積日不冷,後遂悟云:「見天地間鬼神事,如 夢覺,不自知死。」寶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 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二十卷,以示劉惔。惔曰:「卿可謂 鬼之董狐。」寶既博採異同,遂混虛實,因作序以陳其 志,曰:「雖考先志於載籍,收遺逸於當時,蓋非一耳一 目之所親聞睹也,亦安敢謂無失實者哉?衛朔失國, 《二傳》互其所聞;呂望事,周子長存其兩說。若此比類, 往往有焉。」從此觀之,聞見之難一由來尚矣。夫書赴 告之定辭,據國史之方策,猶尚若茲,況仰述千載之 前,記殊俗之表,綴片言於殘闕,訪行事於「故老,將使 事不二跡,言無異塗,然後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 然而國家不廢注記之官,學士不絕誦覽之業,豈不 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設有承於前 載者,則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訪近世之事,苟有虛錯, 願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 之不誣也。群言百家,不可「勝覽;耳目所受,不可勝載。 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微說而已。幸將來好 事之士,錄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寶又為 《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 皆行於世。

祖納

按《晉書祖逖傳》:「逖兄納,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 義可觀。性至孝,少孤貧,常自炊爨以養母。平北將軍 王敦聞之,遺其二婢,辟為從事中郎。有戲之曰:『奴價 倍婢』。納曰:『百里奚何必輕於五羖皮邪』?轉尚書三公 郎,累遷太子中庶子,歷官多所駁正,有補於時。齊王 冏建義,趙王倫收冏弟北海王寔及前黃門郎弘農」 董祚、弟艾與冏俱起,皆將害之,納上疏救焉,並見宥。 後為中護軍、太子詹事,封晉昌公。以洛下將亂,乃避 地東南。元帝作相,引為軍諮祭酒。納好奕棋,王隱謂 之曰:「禹惜寸陰,不聞數棋。」對曰:「我亦忘憂耳。」隱曰:「蓋 聞古人遭逢,則以功達其道;若其不遇,則以言達其 道。古必有之,今亦宜然。」當晉未有書「而天下大亂,舊 事蕩滅。君少長五都,遊官四方,華夷成敗,皆當聞見, 何不記述而有裁成!」應仲遠作《風俗通》,崔子真作《政 論》,蔡伯喈作《勸學篇》,史游作《急就章》,猶皆行於世,便 成沒而不朽。僕雖無才,非志不立,故疾沒世而無聞 焉,所以自強不息也。況國史明乎?得失之跡,俱取散 愁,此可兼濟,何必圍「棋然後忘憂也!」納喟然嘆曰:「非 不悅子之道,力不足耳!」乃言之於帝曰:「自古小國猶 有史官,況於大府,安可不置!」因舉隱,稱:「清純亮直,學 思沈敏,五經群史,多所綜悉。且好學不倦,從善如流, 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貶與奪,誠一時之儁也。」帝以 問記室參軍鍾雅,雅曰:「納所舉雖有史才,而今未能 立也。」事遂停。然史官之立,自納始也。初弟約與逖同 母,偏相親愛,納與約異母,頗有不平,乃密以啟帝,稱 約懷陵上之性,抑而使之可也。今顯侍左右,假其權 勢,將為亂階。人謂納與約異母,忌其寵貴,乃露其表 以示約。約憎納如讎,朝廷因此棄納。納既閑居,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