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按《梁書文學傳》,「仲容,字仲容,潁川鄢陵人也,晉司空 冰六代孫。祖徽之,宋御史中丞。父漪,齊邵陵王記室。 仲容幼孤,為叔父泳所養。既長,杜絕人事,專精篤學, 晝夜手不輟卷。初為安西法曹行參軍,泳時已貴顯, 吏部尚書徐勉擬泳子晏嬰為宮僚,泳垂涕曰:『兄子 幼孤,人才粗可,願以晏嬰所忝迴用之』。勉許焉,因轉」 仲容為太子舍人,遷安成王主簿。時平原劉孝標亦 為府佐,並以彊學為王所禮接。遷晉安功曹史,歷為 永康、錢唐、武康令,治縣並無異績,多被劾。久之,除安 成王中記室。當出隨府,皇太子以舊恩特降餞宴,賜 詩曰:「孫生陟陽道,吳子朝歌縣。未若樊林舉,置酒臨 華殿。」時輩榮之。遷安西武陵王諮議參軍,除尚書左 丞,坐推糾不直免。仲容博學,少有盛名,頗任氣使酒, 好危言高論,士友以此少之。唯與王籍、謝幾卿情好 相得,二人時亦不調,遂相追隨,誕縱酣飲,不復持檢 操。久之,復為諮議參軍,出為黟縣令。及太清亂,客遊 會稽,遇疾卒,年七十四。仲容抄諸子書三十卷,眾家 地理書二十卷,《烈女傳》三卷,文集二十卷,並行於世。

陸雲公才子

按《梁書文學傳》雲:「公字子龍,吳郡人也。祖閑,州別駕。 父完,寧遠長史。雲公五歲誦《論語》《毛詩》,九歲讀《漢書》, 略能記憶。從祖倕,沛國劉顯質問十事,雲公對無所 失,顯嘆異之。既長,好學有才思。州舉秀才,累遷宣惠 武陵王平西湘東王行參軍。雲公先製《太伯廟碑》,吳 興太守張纘罷郡經途,讀其文,歎曰:『今之蔡伯喈也』。」 纘至都掌選,言之於高祖,召兼尚書儀曹郎,頃之即 真。入直壽光省,以本官知著作郎事,俄除著作郎,累 遷中書黃門郎,並掌著作。雲公善奕棋,嘗夜侍御坐, 武冠觸燭火,高祖笑謂曰:「燭燒卿貂。」高祖將用雲公 為侍中,故以此言戲之也。是時天淵池新製鯿魚舟, 形闊而短,高祖暇日常汎此舟。在朝唯引太常劉之 遴、國子祭酒到溉、右衛朱异。雲公時年位尚輕,亦預 焉。其恩遇如此。太清元年卒,時年三十七。高祖悼惜 之,手詔曰:「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陸雲公,風尚優敏, 後進之秀,奄然殂謝,良以惻然。可剋日舉哀。賻錢五 萬,布四十匹。」張纘時為湘州,與雲公叔襄兄《宴子書》 曰:「都信至,承賢兄、子」賢弟黃門殞折,非唯貴門喪寶, 實有識同,悲痛惋傷惜,不能已已。賢兄子賢弟,神情 早著,標令弱年,經目所睹,殆無再問。懷橘抱柰,稟自 天情,倨坐列薪,非因外獎。學以聚之,則一箸能立;問 以辨之,則師心獨寤。始踰弱歲,辭藝通洽,升降多士, 秀也詩流,見與齒過,肩隨禮殊,拜絕懷抱相得,忘其 年義,朝遊夕宴,一載於斯,翫古披文,終晨訖暮,平生 知舊,零落稍盡,老夫記意,其數幾何?至若此生,寧可 多過,賞心樂事,所寄伊人。弟遷職瀟湘,維舟洛汭,將 離之際,彌見情款。夕次帝郊,亟淹信宿,徘徊握手,忍 分岐路。行役數年,羈病侵迫,識慮惛怳,久絕人世。憑 几口授,素無其功,翰動若飛,彌有多愧。京「洛遊故,咸 成雲雨,唯有此生,音塵數嗣,形跡之外,不為遠近隔 情,襟素之中,豈以風霜改節?客遊半紀,志切首丘,日 望東歸,更敦昔款,如何此別,永成異世,揮袂之初,人 誰自保?但恐衰謝,無復前期,不謂華齡,方春掩質,理 玉之恨,無事多情,想引進之情,懷抱素篤,友于之至, 兼深家寶,奄有此恤,當何可言。」臨白增悲,言以無次。 雲公從兄才子,亦有才名,歷官中書郎、宣城王友,太 子中庶子,廷尉卿,先雲公卒。才子、雲公《文集》並行於 世。

任孝恭

按《梁書文學傳》,孝恭字孝恭,臨淮臨淮人也。曾祖農 夫,宋南豫州刺史。孝恭幼孤,事母以孝聞,精力勤學。 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遍,諷誦略無所 遺。外祖丘它,與高祖有舊,高祖聞其有才學,召入西 省撰史。初為奉朝請,進直壽光省,為司文侍郎,俄兼 中書通事舍人。敕遣製《建陵寺剎下銘》,又啟撰《高祖 集序》,文並富麗,自是專掌公家筆翰。孝恭為文敏速, 受詔立成,若不留意。每奏,高祖輒稱善,累賜金帛。孝 恭少從蕭寺雲法師讀經論,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 信受甚篤。而性頗自伐,以才能尚人,於時輩中多有 忽略,世以此少之。太清二年,侯景寇逼,孝恭啟募兵 隸蕭正德,屯南岸。及賊至,正德舉眾入賊。孝恭還赴 臺,臺門已閉,因奔入東府。尋為賊所攻,城陷見害。《文 集》行於世。

劉潛孝勝 孝威 孝先

按《梁書》本傳,「劉潛,字孝儀,祕書監孝綽弟也。幼孤,與 兄弟相勵勤學,並工屬文。孝綽常曰:『三筆,六詩。三即 孝儀,六孝威也。天監五年,舉秀才,起家鎮右始興王 法曹行參軍,隨府益州,兼記室王入為中撫軍,轉主 簿,遷尚書殿中郎』。」敕令製《雍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 麗。晉安王綱出鎮襄陽,引為安北功曹史,以母憂去 職。王立為皇太子,孝儀服闋,仍補洗馬,遷中舍人。出 為戎昭將軍、陽羨令,甚有稱績,擢為建康令。大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