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年,遷中書郎,以公事左遷安西諮議參軍,兼散騎常 侍。使魏還,復除中書郎。頃之,權兼司徒右長史,又兼 寧遠長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累遷尚書左丞,兼御 史中丞。在職彈糾,無所顧望,當時稱之。十年,出為伏 波將軍、臨海太守。是時政網疏闊,百姓多不遵禁。孝 儀下車,宣示條制,勵精綏撫,境內翕然,風俗大革。中 大同元年,入守都官尚書。太清元年,出為明威將軍、 豫章內史。二年,侯景寇京邑,孝儀遺子勵帥郡兵三 千人,隨前衡州刺史韋粲入援。三年,宮城不守,孝儀 為前歷陽太守莊鐵所逼,失郡。大寶元年,病卒,時年 六十七。孝儀為人寬厚,內行尤篤。第二兄孝能早卒。 孝儀事寡嫂甚謹,家內巨細,必先諮決,與妻子朝夕 供事,未嘗失禮,世以此稱之。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第五弟孝勝,歷官邵陵王法曹,湘東王安西主簿,記 室,尚書左丞,出為信義太守,公事免。久之,復為尚書 右丞,兼散騎常侍,聘魏,還為安西武陵王紀長史、蜀 郡太守。太清中,侯景陷京師,紀僭號於蜀,以孝勝為 尚書僕射。承聖中,隨紀出峽口,兵敗,被執下獄,世祖 尋宥之,起為司徒右長史。

第六弟孝威,初為安北晉安王法曹,轉主簿,以母憂 去職。服闋,除太子洗馬,累遷中舍人、庶子、率更令,並 掌管記。大同九年,白雀集東宮,孝威上頌,其辭甚美。 太清中,遷中庶子,兼通事舍人。及侯景寇亂,孝威于 圍城得出,隨司州刺史柳仲禮西上,至安陸,遇疾卒。 第七弟孝先,武陵王法曹、主薄。王遷益州,隨府轉安 西記室。承聖中,與兄孝勝俱隨紀軍出峽口,兵敗,至 江陵,世祖以為黃門侍郎,遷侍中。兄弟並善五言詩, 見重於世。文集值亂,今不具存。

王筠

按《梁書》本傳,「『筠字元禮,一字德柔,琅邪臨沂人。祖僧 虔,齊司空簡穆公。父楫,大中大夫。筠幼警悟,七歲能 屬文,十六為《芍藥賦》,甚美。及長,清靜好學,與從兄泰 齊名。陳郡謝覽,覽弟舉,亦有重譽。時人為之語曰:『謝 有覽舉,王有養炬』。」炬是泰,「養』即筠,並小字也。起家中 軍臨川王行參軍,遷太子舍人,除尚書殿中郎。」王氏 過江以來,未有居郎署者,或勸逡巡不就,筠曰:「陸平 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吾得比蹤昔人,何所 多恨!」乃欣然就職。尚書令沈約,當世辭宗,每見筠文, 咨嗟吟詠,以為不逮也。嘗謂筠:「昔蔡伯喈見王仲宣, 稱曰:『王公之孫也』。吾家書籍,悉當相與。僕雖不敏,請 附斯言。」自謝朓諸賢零落已後,平生意好,殆將都絕。 不謂疲暮,復逢於君。約於郊居宅造閣齋,筠為草木 十詠,書之於壁,皆直寫文詞,不加篇題。約謂人云:「此 詩指物呈形,無假題署。」約製《郊居賦》,構思積時,猶未 都畢,乃要筠示其草,筠讀至「雌霓。」五激反《連蜷約撫掌 欣抃》曰:「僕嘗恐人呼為霓。」五雞反次至「墜石。」「星及冰 懸埳而帶坻。」筠皆擊節稱贊。約曰:「知音者希,真賞殆 絕,所以相要,政在此數句耳。」筠又嘗為詩呈約,即報 書云:「覽所示詩,實為麗則,聲和被紙,光影盈字,夔牙 接響,顧有餘慚,孔翠群翔,豈不多愧。古情拙目,每佇 新奇,爛然總至,權輿已盡。會昌昭發,蘭揮玉振,克諧 之義,寧比笙簧,思力所該,一至乎此。歎服吟」研,周流 忘念。昔時幼壯,頗愛斯文,含咀之間,倏焉疲暮。不及 後進,誠非一人,擅美推能,實歸吾子。遲比閑日,清覯 乃申。筠為文,能壓強韻,每公宴並作,辭必妍美。約常 從容啟高祖曰:「晚來名家,唯見王筠獨步。」累遷太子 洗馬,中舍人,並掌東宮管記。昭明太子愛文學士,常 與筠及劉孝綽、陸倕、到洽、殷芸等遊宴元圃,太子獨 執筠袖,撫孝綽肩而言曰:「所謂『左把浮丘袖,右拍洪 崖肩』。」其見重如此。筠又與殷芸以方雅見禮焉。出為 丹陽尹丞、北中郎諮議參軍,遷中書郎。奉敕製《開善 寺寶誌大師碑文》,詞甚麗逸。又敕撰《中書表奏》三十 卷,及所上賦頌,都為一集。俄兼寧遠湘東王長史,行 府國郡事。除太子家令,復掌管記。普通元年,以母憂 去職。筠有孝性,毀瘠過禮,服闋後,疾廢久之。六年,除 尚書吏部郎,遷太子中庶子,領羽林監,又改領步兵。 中大通二年,遷司徒左長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為 《哀策文》,復見嗟賞。尋出為貞威將軍、臨海太守,在郡 被訟,不調累年。大同初,起為雲麾豫章王長史,遷祕 書監。五年,除太府卿。明年,遷度支尚書。中大同元年, 出為明威將軍、永嘉太守,以疾固辭,徙為光祿大夫。 俄遷雲騎將軍、司徒左長史。太清二年,侯景寇逼,筠 時不入城。明年,太宗即位,為太子詹事。筠舊宅先為 賊所焚,乃寓居國子祭酒蕭子雲宅。夜忽有盜攻之, 驚懼墜井卒,時年六十九。家人十餘人同遇害。筠狀 貌寢小,長不滿六尺,性弘厚,不以藝能高人,而少擅 才名,與劉孝綽見重當世。其自序曰:「余少好書,老而 彌篤,雖遇見瞥觀,皆即疏記。後重省覽,懽興彌深,習 與性成,不覺筆倦。」自年十三四齊建武二年乙亥至 梁大同六年,四十載矣。幼年讀五經,皆七八十,遍愛 《左氏春秋》,吟諷嘗「為口實,廣略去取,凡三過五抄,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