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經及《周官》《儀禮》《國語》《爾雅》《山海經》《本草》並再抄,子史 諸集皆一遍,未嘗倩人假手,並躬自抄錄,大小百餘 卷,不足傳之好事,蓋以備遺忘而已。」又《與諸兒書論 家世集》云:「史傳稱安平崔氏及汝南應氏並累世有 文才,所以范蔚宗世擅雕龍,然不過父子兩三世耳, 非有七葉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繼,人人有集,如吾 門世者也。」沈少傅約語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 四代之史。自開闢已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 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觀堂構,思各努力。」筠自撰其 文章,以一官為一集,自洗馬、中書、中庶子、吏部佐、臨 海、太府各十卷,《尚書》三十卷,凡一百卷,行於世。

蕭子範滂確

按《梁書蕭子恪傳》:「子範字景則,子恪第六弟也。齊永 明十年,封祁陽縣侯,拜太子洗馬。天監初,降爵為子, 除後軍記室參軍,復為太子洗馬,俄遷司徒主簿,丁 所生母憂去職。子範有孝性,居喪以毀聞。服闋,又為 司徒主簿,累遷丹陽尹丞、太子中舍人,出為建安太 守,還除大司馬南平王戶曹屬,從事中郎。王愛文學」 士,子範偏被恩遇,嘗曰:「此宗室奇才也。」使製《千字文》, 其辭甚美,王命記室蔡薳注釋之,自是府中文筆皆 使草之。王薨,子範遷宣惠諮議參軍,護軍臨賀王正 德長史。正德為丹陽尹,復為正德信威長史,領尹丞。 歷官十餘年,不出藩府,常以自慨。而諸弟並登顯列, 意不能平。及是為到府牋曰:「上藩首佐,於茲再忝;河 南雌伏,自此重昇。」以老少異時,盛衰殊日,雖佩恩寵, 還羞年鬢。子範少與弟子顯、子雲才名略相比,而風 采容止不逮,故官途有優劣。每讀《漢書》,杜緩兄弟五 人至大官,唯中弟欽官不至而最知名,常吟諷之,以 況己也。尋復為宣惠武陵王司馬,不就。仍除中散大 夫,遷光祿、廷尉卿,出為戎昭將軍、始興內史。還除大 中大夫,遷祕書監。太宗即位,召為光祿大夫,加金章 紫綬,以逼賊不拜。其年葬,簡皇后使與張纘俱製《哀 策文》,太宗覽讀之,曰:「今葬禮雖闕,此文猶不減於舊。」 尋遇疾卒,時年六十四。賊平後,世祖追贈金紫光祿 大夫,諡曰文。前後《文集》三十卷。二子滂、確,並少有文 章,太宗東宮時,嘗與邵陵王數諸蕭文士,滂、確亦與 焉。

滂官至尚書殿中郎中軍、宣城王記室,先子範卒。 確,太清中歷官宣城王友、司徒右長史,賊平後赴江 陵,因沒關西。

徐摛

按《梁書》本傳:「徐摛,字士秀,東海郯人也。祖憑道,宋海 陵太守。父超之,天監初仕至員外散騎常侍。摛幼而 好學,及長,遍覽經史,屬文好為新變,不拘舊體。起家 太學博士,遷左衛司馬。會晉安王綱出戍石頭,高祖 謂周捨曰:『為我求一人,文學俱長,兼有行者,欲令與 晉安遊處』。捨曰:『臣外弟徐摛,形質陋小,若不勝衣,而 堪此選』。」高祖曰:「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簡其容貌。以摛 為侍讀。後王出鎮江州,仍補雲麾府記室參軍,又轉 平西府中記室。王移鎮京口,復隨府轉為安北中錄 事參軍,帶郯令,以母憂去職。王為丹陽尹,起摛為秣 陵令。普通四年,王出鎮襄陽,摛固求隨府西上,遷晉 安王諮議參軍。大通初,王總戎北伐,以摛兼寧蠻府 長史,參贊戎政,教命軍書,多自摛出。王入為皇太子, 轉家令,兼掌管記,尋帶領直摛。文體既別,春坊盡學 之,「宮體」之號,自斯而起。高祖聞之怒,召摛加讓。及見, 應對明敏,辭義可觀,高祖意釋。因問《五經》大義,次問 歷代史及百家雜說,末論釋教。摛商較縱橫,應答如 響,高祖甚加嘆異。更被親狎,寵遇日隆。領軍朱异不 說,謂所親曰:「徐叟出入兩宮,漸來逼我,須早為之所。」 遂承間白高祖曰:「摛年老,又愛泉石,意在一郡,以自 怡養。」高祖謂摛欲之,乃召摛曰:「新安大好山水,任昉 等並經為之,卿為我臥治此郡。」大通三年,遂出為新 安太守。至郡,為治清靜,教民禮義,勸課農桑,期月之 中,風俗便改。秩滿還為中庶子,加戎昭將軍。是時,臨 城公納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姪女也。晉宋已來,初 婚三日,婦見舅姑,眾賓皆列。觀。引《春秋義》云:「『『丁丑夫 人姜氏』至戊寅,公使大夫宗婦覿,用幣』。戊寅,丁丑之 明日。」故禮官據此皆云宜依舊貫。太宗以問摛,摛曰: 「《儀禮》云:『質明,贊見婦於舅姑』。《雜記》又云:『婦見舅姑,兄 弟姊妹,皆立於堂下。政言婦是外宗,未審嫺令,所以 停坐三朝,觀其七德。舅延外客,姑率內賓,堂下之儀, 以備盛禮。近代婦於舅姑,本有戚屬,不相瞻看。夫人 乃妃姪女,有異他姻,覿見之儀,謂應可略』。」太宗從其 議,除太子左衛率。太清三年,侯景攻陷臺城,時太宗 居永福省,賊眾奔入,舉兵上殿,侍衛奔散,莫有存者, 摛獨嶷然侍立不動,徐謂景曰:「侯公當以禮見,何得 如此?」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憚摛。太宗嗣位,進 授左衛將軍,固辭不拜。太宗後被幽閉,摛不獲朝謁, 因感氣疾而卒,年七十八。長子陵最知名。

庾肩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