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夫不耕,或受其飢;一婦不織,或受其寒。」況數萬之眾,

其所損廢,亦已多矣。推之「於古,驗之於今,必然之效 也。誠聖主所宜思量。」高宗納之。允以高宗纂承平之 業,而風俗仍舊,婚娶喪葬,不依古式。允乃諫曰:「前朝 之世,屢發明詔,禁諸婚娶不得作樂,及葬送之日,歌 謠鼓舞,殺牲燒葬,一切禁斷。雖條旨久頒,而俗不革 變,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為下者習以成俗,教化陵 遲,一至於」斯。昔周文以百里之地,修德布政,先於寡 妻,及於兄弟,以至家邦,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明為政 者,先自近始。《詩》云:「爾之教矣,民胥效矣。」人君舉動,不 可不慎。《禮》云:「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娶婦之家,三日 不舉樂。」今諸王納室,皆樂部給伎,以為嬉戲,而獨禁 細民不得作樂,此一異也。古之婚者,皆揀擇德「義之 門,妙選貞閑之女,先之以媒聘,繼之以禮物,集寮友 以重其別,親御輪以崇其敬。」婚姻之際,如此之難。今 諸王十五,便賜妻別居。然所配者,或長少差舛,或罪 入掖庭,而作合宗王,妃嬪藩懿,失禮之甚,無復此過。 往年及今,頻有檢劾。誠是諸王過酒致責,跡其元起, 亦由色衰相棄,致此紛紜。今皇「子娶妻,多出宮掖,令 天下小民必依禮限」,此二異也。萬物之生,靡不有死。 古先哲王,作為禮制,所以養生送死,折諸人情。若毀 生以奉死,則聖人所禁也。然葬者藏也,死者不可再 見,故深藏之。昔堯葬穀林,農不易畝;舜葬蒼梧,市不 改肆。秦始皇作為地市,下錮三泉,金玉寶貨,不可計 數。死不旋踵,尸「焚墓掘。」由此推之,堯舜之儉,始皇之 奢,是非可見。今國家營葬,費損巨億,一旦焚之,以為 灰燼,苟靡費有益於亡者,古之臣奚獨不然?今上為 之不輟,而禁下民之必止,此三異也。古者祭必立尸, 序其昭穆,使亡者有憑,致食饗之禮。今已葬之魂人, 直求貌類者,事之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損敗風化,瀆 「亂情理,莫此之甚。上未禁之,下不改絕,此四異也。夫 饗者所以定禮儀,訓萬國,故聖王重之。至乃爵盈而 不飲,肴乾而不食,樂非雅聲則不奏,物非正色則不 列。」今之大會,內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儀式。又俳優 鄙藝,污辱視聽。朝廷積習以為美,而責風俗之清純, 此五異也。今陛下當百王之末,踵晉「亂之弊,而不矯 然釐改,以厲頹俗,臣恐天下蒼生,永不聞見禮教矣。」 允言如此非一,高宗從容聽之,或有觸迕,帝所不忍 聞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輒求見。高宗知允意, 逆屏左右以待之,禮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積日居中, 朝臣莫知所論。或有上書陳得失者,高宗省而謂群 臣曰:「君父一也,父有是非,子何為不作書於人中諫 之,使人知惡,而於家內隱處也?豈不以父親恐惡彰 於外也?今國家善惡,不能面陳,而上表顯諫,此豈不 彰君之短,明己之美?至如高允者,真忠臣矣。朕有是 非,常正言面論,至朕所不樂聞者,皆侃侃言說,無所 避就。朕聞其過,而天下不知其諫,豈不忠乎?汝等在 左右,曾不聞一正言,但伺朕喜時求官乞職。汝等把 弓刀侍朕左右,徒立勞耳,皆至公王。此人把筆匡我 國家,不過著作郎,汝等不愧乎?」於是拜允中書令,著 作如故。司徒陸麗曰:「高允雖蒙寵待,而家貧衣布,妻 子不立。」高宗怒曰:「何不先言!今見朕用之,方言其貧。」 是日幸允第,惟草屋數間,布被縕袍,廚中鹽菜而已。 高宗歎息曰:「古人之清貧,豈有此乎?」即賜帛五百匹、 粟千斛。拜長子忱為綏遠將軍、長樂太守。允頻表固 讓,高宗不許。初,與允同徵游雅等,多至通官封侯。及 允部下吏百數十人,亦至刺史、二千石。而允為郎,二 十七年不徙官。時百官無祿,允常使諸子樵采自給。 初,尚書竇瑾坐事誅,瑾子遵亡在山澤,遵母焦沒入 縣官。後焦以老得免,瑾之親故莫有恤者。允愍焦年 老,保護在家,積六年,遵始蒙赦,其篤行如此。轉太常 卿,本官如故。允上《代都賦》,因以規諷,亦二京之流也, 文多不載。時中書博士索敞與侍郎傅默、梁祚論名 字貴賤,著議紛紜,允遂著《名字論》以釋其惑,甚有典 証。復以本官領祕書監,解太常卿,進爵梁城侯,加左 將軍。初,允與游雅及太原張偉同業相友,雅常論允 曰:「夫喜怒者,有生所不能無也。而《前史》載卓公寬中, 文饒洪量,褊心者或之弗信。余與高子遊處四十年 矣,未嘗見其是非,慍喜之色,不亦信哉!」高子內文明 而外柔弱,其言吶吶,不能出口,余常呼為文子。崔公 謂余云:「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 耳。」余亦然之。司徒之譴,起於纖微,及於詔責,崔公聲 嘶股戰不能言。宗欽已下,伏地流汗,都無人色。高子 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辨,音韻高亮。明主為之 動容,聽者無不稱善。仁及寮友,保茲元吉,向之所謂 矯矯者,更在斯乎!宗愛之任勢也,威振四海。嘗召百 司於都坐,王公以下,望庭畢拜,高子獨升階長揖。由 此觀之,汲長儒可臥見衛青,何抗禮之有!向之所謂 風節者,得不謂此乎!知人固不易,人亦不易知。吾既 失之於心內,崔亦漏之於形外。鍾期止聽於伯牙,夷 吾見明於鮑叔,良有以也。其為人物所推如此。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