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十篇,以讀古《尚書》,後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 勃補完𡙇逸,定著二十五篇。嘗謂人子不可不知醫。 時長安曹元有祕術,勃從之游,盡得其要。嘗讀《易》,夜 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極,子勉思之。」寤而作《易》,發揮 數篇,至晉卦會病止。又謂:「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數盡 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數。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數。 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數,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數。 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黃帝至漢,五運適周,土復歸 唐,唐應繼周,漢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魏、晉以降,非 真主正統,皆五行沴氣,遂作唐家千歲曆。武后時,李 嗣真請以周、漢為二王後,而廢周、隋。中宗復用周、隋。 天寶中,太平久,上言者多以詭異進。有崔昌者,采勃 舊說,上《五行應運曆》,請承周、漢,廢周、隋為閏。右相李 林甫亦贊佑之,集公卿議可否。集賢學士衛包、起居 舍人閻伯璵上表曰:「都堂集議之夕,四星聚於尾,天 意昭然矣。」於是元宗下詔,以唐承漢,黜隋以前帝王, 廢介酅公,尊周、漢為二王後,以商為三恪。京城起周 武王、漢高祖廟,授崔昌太子贊善大夫,衛包司虞員 外郎,楊國忠為右相,自稱隋宗。建議復用魏為三恪, 周、隋為魏王,後酅、介二公復舊封。貶崔昌烏雷尉,衛 包夜郎尉,閻伯璵涪川尉,勃兄劇、弟助,皆第進士。 按《舊唐書文苑傳》,「李敬元尤重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與勃等四人」,謂必當顯貴,裴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 識而後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 之器耶!楊子沈靜,應至令長;餘得令終為幸。」果如其 言。
按《酉陽雜俎》。「王勃少時。夢人遺以墨丸盈袖。」
按,《雲仙雜記》:王勃圍棋,率下四子,成一首詩。勃猶詫 之,向人曰:「吾自奪造化,雖一時之間,百用亦可。」 《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請託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 織筆耕。」
按《摭言》:王勃著《滕王閣敘》,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 信,令人伺其下筆。初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老生常談。」又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不語。至「落霞 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曰:「此真天才, 垂不朽矣!」〈勃作序時其父在交阯往省卒年二十九今云十四誤也〉
王劇
按《唐書王勃傳》:「劇長壽中為鳳閣舍人。壽春等五王 出閣,有司具儀,忘載冊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闕。宰相 失色,劇召五吏執筆,分占其辭,粲然皆畢,人人嗟服。 尋加弘文館學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儉典選,見 劇與蘇味道曰:『二子者皆銓衡才』。至是語驗。劇素善 劉思禮,用為箕州刺史,與綦連耀謀反。劇與兄涇州」 刺史勔及助皆坐誅。神龍初,詔復官。
王助
按《唐書王勃傳》:「王助,字子功。七歲喪母,哀號,鄰里為 泣。居父憂,毀骨立。服除,為監察御史裡行。」初,勔、劇、勃 皆著才名,故杜易簡稱「三珠樹。」其後,助、劼又以文顯。 劼早卒,福畤少子勸亦有文。福畤嘗詫韓思彥,思彥 戲曰:「武子有馬癖,君有譽兒癖,王家癖何多耶?」使助 出其文,思彥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楊炯
按《唐書王勃傳》:「炯,華陰人。舉神童,授校書郎。永隆二 年,皇太子已釋奠,表豪俊充崇文館學士。中書侍郎 薛元超薦炯及鄭祖元、鄧元挺、崔融等,詔可。遷詹事 司直。俄坐從父弟神讓與徐敬業亂,出為梓州司法 參軍。遷盈川令。張說以箴贈行,戒其苛。至官,果以嚴 酷稱。吏稍忤意,榜殺之,不為人所多,卒官下。中宗時」, 贈著作郎。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 名,天下稱王、楊、盧、駱四傑。炯嘗曰:「吾媿在盧前,恥居 王後。」議者謂然。
按《舊唐書文苑傳》:「楊炯,華陰人。伯祖虔威,武德中官 至右衛將軍。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神童舉,拜校書 郎,為崇文館學士。儀鳳中,太常博士蘇知幾上表,以 公卿已下冕服,請別立節文,敕下有司詳議。炯獻議 曰:『古者太昊庖羲氏仰以觀象,俯以察法,造書契而 文籍生。次有黃帝軒轅氏,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垂衣 裳而天下理』。」其後數遷五德,君非一姓,體國經野,建 邦設都,文質所以再而復,正朔所以三而改。夫改正 朔者,謂夏后氏之建寅,殷人建丑,周人建子,至於以 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此三王相襲之道也。夫 易服色者,謂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至於 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代可知之道。 謹按《虞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由此言之,則其所從 來者尚矣。日月星辰者,明光照下土也。山者,布散雲 雨,象聖王大澤霑下也。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機 布殺也。華蟲者,雉也,身被五彩,象聖王體兼文明也。 宗彝者,武蜼也,以剛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也。藻 者,逐水上下,象聖王隨代而應也。火者,陶冶烹飪,象 聖王至德日新也。粉米者,人恃以生,象聖王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