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5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誘以高位,瞋目固拒,兄弟皆遇害。父聞,仰藥死,路人 為哭。事平,詔錄伏節十一姓,而正為冠,贈祕書少監, 以其子義方為華州參軍。

義方,歷京兆府司錄,韋夏卿、李實繼為尹,事必咨之。 歷虢、商二州刺史、福建觀察使。中官吐突承璀,閩人 也,義方用其親屬為右職。李吉甫再當國,陰欲承璀 奧助,即召義方為京兆尹。李絳惡其黨,出為鄜坊觀 察使,一切辨治,然苛刻,人多怨之。卒,贈左散騎常侍。 弟季方,舉明經,調楚丘尉,歷殿中侍御史。兵部尚書 王紹表為度支員外郎,遷金、膳二部郎中,號能職。王 叔文用事,憚季方不為用,以兵部郎中使新羅。新羅 聞中國喪,不時遣,供饋乏。季方正色責之,閉戶絕食 待死,夷人悔謝,結歡乃還。卒,年五十一,贈同州刺史。

陳子昂

按《唐書》本傳:「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 城。六世祖太樂。當齊時,兄弟競豪傑,梁武帝命為郡 司馬。父元敬,世高貲,歲餞,出粟萬石賑鄉里。舉明經, 調文林郎。子昂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尚氣決,弋博 自如。他日入鄉校,感悔,即痛修飭。文明初,舉進士,時 高宗崩,將遷梓宮長安,於是關中無歲。子昂盛言東」 都勝塏,可營山陵。上書曰:「臣聞秦據咸陽,漢都長安, 山河為固而天下服者,以北假胡、宛之利,南賓巴蜀 之饒,轉關東之粟而收山西之寶,長羈利策,橫制宇 宙。今則不然,燕、代迫匈奴,巴、隴嬰吐蕃,西老千里贏 糧,北丁十五乘塞,歲月奔命。秦之首尾不完,所餘獨 三輔間耳。頃遭荒饉,百姓薦饑,薄河而右,惟有赤地; 循隴以北,不逢青草。」父兄轉徙,妻子流離。賴天悔禍, 去年薄稔,贏耗之餘,幾不沈命。然流亡未還,白骨縱 橫,阡陌無主,至於蓄積,猶可哀傷。陛下以先帝遺意, 方大駕長驅,按節西京,千乘萬騎,何從仰給?山陵穿 復,必資徒役,率癯弊之眾,興數萬之軍,調發近畿,督 扶稚老,鏟山輦石,驅「以就功。春作無時,何望有秋?彫 甿遺噍,再罹艱苦,有不堪其困,則逸為盜賊,揭梃叫 呼,可不深圖哉!且天子以四海為家,舜葬蒼梧,禹葬 會稽,豈愛夷裔而鄙中國耶?示無外也。周平王、漢光 武都洛,而山陵寢廟並在西土者,實以時有不可,故 遺小存大,去禍取福也。」今景山崇秀,北對嵩邙,右眄 汝海,「祝融,太昊之故墟在焉,園陵之美,復何以加?且 太原廥鉅萬之倉,洛口儲天下之粟,乃欲捨而不顧, 儻鼠竊狗盜,西入陜郊,東犯虎牢,取敖倉一杯粟,陛 下何與遏之?」武后奇其才,召見金華殿。子昂貌柔野, 少威儀,而占對慷慨。擢麟臺正字。垂拱初,詔問群臣 調元氣當以何道?子昂因是勸后興明堂太學,即上 言:「臣聞之於師曰:『元氣天地之始,萬物之祖,王政之 大端也。天地莫大於陰陽,萬物莫靈於人,王政莫先 於安人,故人安則陰陽和,陰陽和則天地平,天地平 則元氣正。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於是養成群生,順 天德,使人樂遂業,甘其食,美其服,然後天瑞降,地符 升,風雨時,草木茂遂。故顓』」頊、唐、虞不敢荒寧。其《書》曰: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迺命羲、和,欽若 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和之得也。夏、商之衰, 桀、紂昏暴,陰陽乖行,天地震怒,山川鬼神,發妖見災, 疾疫大興,終以滅亡。和之失也。迨周文、武創業,誠信 忠厚,加於百姓,故成、康刑措四十餘年,天人方和,而 幽、厲亂常,苛慝暴虐,詬黷天地,川冢沸崩,人用愁怨。 其《詩》曰:「昊天不惠,降此大扆。」不先不後,為虐為瘵。顧 不哀哉!近隋煬帝恃四海之富,鑿渠決河,自伊、洛屬 之揚州,疲生人之力,洩天地之藏,中國之難起,故身 死人手,宗廟為墟,逆元氣之理也。臣觀禍亂之動,天 人之際,先師之說,昭然著明,不可欺也。陛下含天地 之德,日月之明,眇然遠思,欲求大和,此伏羲氏所以 為三皇首也。昔者,天皇大帝攬元符,東封太山,然未 建明堂,享上帝,使萬世鴻業闕而不昭,殆留此盛德, 以發揮陛下哉!臣謂和元氣,睦人倫,捨此則無以為 也。昔黃帝合宮,有虞總期,堯衢室、夏世室,皆所以調 元氣,治陰陽也。臣聞明堂有天「地之制,陰陽之統,二 十四氣、八風、十二月、四時、五行、二十八宿,莫不率備。 王者政失則災,政順則祥。」臣願陛下為唐恢萬世之 業,相國南郊,建明堂,與天下更始,按《周禮》《月令》而成 之。迺月孟春,乘鸞輅,駕蒼龍,朝三公九卿大夫于青 陽左個,負斧扆,馮玉几,聽天下之政。躬籍田親蠶,以 勸農桑;養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訟恤獄以息淫刑, 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貪吏,後宮非妃嬪御 女者出之,珠玉錦繡、雕琢伎巧,無益者棄之;巫鬼淫 祀、熒惑於人者禁之。臣謂不數期且見太平云。」又言: 「陛下方興大化,而太學久廢,堂皇埃蕪,《詩》《書》不聞,明 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學者,政教之地也, 君臣上下之取則也,俎豆揖讓之所興也,天子于此 得賢臣焉。今委而不論,雖欲睦人倫,興治綱,失之本 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 不為樂,樂必崩。奈何為天下而輕禮樂哉?願引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