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5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賊,舉蜀以遺之,四驗也。蜀「為西南一都會,國之寶府, 又人富粟多,浮江而下,可濟中國。今圖僥倖之利以 事西羌,得羌地不足耕,得羌財不足富,是過殺無辜 之眾以傷陛下之仁,五驗也。蜀所恃有險也;蜀所安 無役也。今開蜀險,役蜀人。險開則便寇,人役則傷財, 臣恐未及見羌,而姦盜在其中矣。」異時益州長史李 崇真託言「吐蕃寇松州,天子為盛軍師,趣轉餉以備 之,不三年,巴蜀大困,不見一賊,而崇真姦贓已鉅萬。 今得非有姦臣圖利,復以生羌為資,六驗也。蜀士尪 孱不知兵,一虜持矛,百人不敢當。若西戎不即破滅, 臣見蜀之邊垂且不守,而為羌夷所暴,七驗也。國家 近廢安北,拔單于,棄龜茲、疏勒,天下以為務仁不務 廣,務養不務殺,行太古三皇事。」今徇貪夫之議,誅無 罪之羌,遺全蜀患,此臣所未諭。方山東饑,關隴弊,生 人流亡,誠陛下寧靜思和天人之時,安可動甲兵,興 大役,以自生亂?又西軍失守,北屯不利,邊人駭情,今 復舉輿師,投不測,小人徒知議夷狄之利,非帝王至 德也。善為天下者,計大而不計「小,務德而不務刑,據 安念危,值利思害。願陛下審計之后,復召見使論為 政之要,適時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子昂乃奏八 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賢,四去疑,五招諫,六勸賞,七 息兵,八安宗子。其《大榷》謂:「今百度已備,但刑急罔密, 非為政之要。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亂叛逆之人 為我驅除,以明天誅,凶叛已滅,則順人情,赦過宥罪。 蓋刑以禁亂,亂靜而刑息,不為承平設也。太平之人, 樂德而惡刑,刑之所加,人必慘怛,故聖人貴措刑也。 比大赦,澡蕩群罪,天下蒙慶,咸得自新。近日詔獄稍 滋,鉤捕支黨,株蔓推窮,蓋獄吏不識天意,以扺慘刻。 誠宜廣愷悌之道,敕法慎罰,省白誣冤,此太平安人」 之務也。官人惟賢,政所以治也。然君子小人,各尚其 類。若陛下好賢而不任,任而不能信,信而不能終,終 而不賞,雖有賢人,終不肯至,又不肯勸。反是,則天下 之賢集矣。議者乃云:「賢不可知,人不易識。」臣以為固 易知,固易識。夫尚德行者無凶險,務公正者無邪朋, 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智不為愚者謀,「勇不為怯者死, 猶鸞隼不接翼,薰蕕不共氣,其理自然。何者?以德並 凶,勢不相入;以正攻邪,勢不相利;以廉勸貪,勢不相 售;以信質偽,勢不相和。智者尚謀,愚者所不聽;勇者 徇死,怯者所不從。」此趣向之反也。賢人未嘗不思效 用,顧無其類則難進,是以湮汨於時。誠能信在俊良, 知左右有灼然賢行者,賜之尊爵厚祿,使以類相舉, 則天下之理得矣。陛下知得賢,須任今未能者,蓋以 常信任者不效,如裴炎、劉褘之、周思茂、蘇味道,固蒙 用矣,皆孤恩前死,以是陛下疑於信賢。臣固不然。昔 人有以噎得病,乃欲絕食,不知食絕而身殞。賢人於 國,猶食在人,人不可以一噎而止餐,國不可以謬一 賢而「遠正士」,此神鑒所知也。聖人大德,在能納諫。太 宗德參三王,而能容魏徵之直。今誠有敢諫骨鯁之 臣,陛下廣延順納,以新盛德,則萬世有述。臣聞勞臣 不賞,不可勸功;死士不賞,不可勸勇。今或勤勞死難, 名爵不及,偷榮尸祿,寵秩妄加,非所以表庸勵行者 也。願表顯徇節,勵勉百僚。古之賞一人千萬人悅者, 蓋云當也。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歲興,賦役不省。興 師十萬,則百萬之家不得安業。自有事北狄,於今十 年,不聞中國之勝。以庸將御冗兵,徭役日廣,兵甲日 敝。願審量損益,計利害,勢有不可,毋虛出兵,則人安 矣。虺賊于紀,自取屠滅,罪止魁逆,無復緣坐,宗室子 弟,皆得更生。然臣願陛下「重曉慰之,使明知天子慈 仁,下得自安。臣聞人情不能自明則疑,疑則懼,懼則 罪生,惟賜愷悌之德,使居無過之地。」俄遷右衛胄曹 參軍。后既稱皇帝,改號周,子昂上《周受命頌》以媚悅。 后雖數召見,問政事,論亦詳切,故奏聞輒罷。以母喪 去官,服終,擢右拾遺。子昂多病,居職不樂,會武攸宜 討契丹,高置幕府,表子昂參謀。次漁陽,前軍敗,舉軍 震恐,攸宜輕易無將略。子昂諫曰:「陛下發天下兵以 屬大王,安危成敗在此舉,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 立,如小兒戲,願審智愚,量勇怯,度眾寡,以長攻短,此 刷恥之道也。夫按軍尚威嚴,擇親信,以虞不測。大王 提重兵精甲,頓之境上,朱亥竊發之變,良可懼也。王 能聽愚計,分麾下萬人為前驅,契丹小醜,指日可禽。」 攸宜以其儒者,謝不納。居數日,復進計,攸宜怒,徙署 軍曹。子昂知不合,不復言。聖曆初,以父老,表解官歸 侍,詔以官供養。會父喪,廬冢次,每哀慟,聞者為涕。縣 令段簡貪暴,聞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納錢二十萬緡 𥳑薄其賂,捕送獄中。子昂之見捕自筮,卦成,驚曰:「天 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獄中,年四十三。子昂資褊躁, 然輕財好施,篤朋友,與陸餘慶、王無競、房融、崔泰之、 盧藏用、趙元最厚。唐興,文章承徐、庾餘風,天下祖尚, 子昂始變雅正。初為《感遇詩》三十八章,王適曰:「是必 為海內文宗。」乃請交。子昂所論著,當世以為法。大曆 中,東川節度使李叔明為立旌德碑於梓州,而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