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6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還者,必與之從容,訊其山川土地之終始,是以九州 之夷險,百蠻之土俗,區分指畫,備究源流。自吐蕃陷 隴右積年,國家守於內地,舊時鎮戍不可復知。耽乃 畫《隴右山南圖》,兼黃河經界,遠近聚其說,為書十卷, 表獻曰:『臣聞楚左史倚相能讀《九丘》,晉司空裴秀創』」 為六體。《九丘》乃成賦之古經,《六體》則為圖之新意。臣 雖愚昧,夙嘗師範,累蒙拔擢,遂忝台司。雖歷踐職任, 誠多曠闕,而率土山川,不忘寤寐。其大圖外薄四海, 內別九州,必藉精詳,乃可摹寫,見更纘集,續冀畢功。 然而隴右一隅,久淪蕃寇,職方失其圖記,境土難以 區分。輒扣課虛微,採掇輿議,畫關中、隴右及山南九 州等圖一軸。伏以洮、湟舊墟,連接監牧;甘、涼右地,控 帶朔陲。岐路之偵候交通,軍鎮之備禦衝要,莫不匠 意就實,依俙像真。如聖恩遣將護邊,新書授律,則靈、 慶之設險在目,原、會之封略可知。諸州諸軍,須論里 數人額;諸山諸水,須言首尾源流。圖上不可備書,憑 據必資記注。謹譔《別錄》六卷。又黃河為四瀆之宗,西 戎乃群羌之帥。臣並研尋史牒,剪棄浮詞,罄所聞知, 編為四卷,《通錄》都成十卷。文義鄙樸,伏增慚悚。德宗 覽之稱善,賜廄馬一匹,雜綵百匹,銀缾盤各一。至十 七年,又譔成《海內華夷圖》及《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 四十卷,表獻之曰:「臣聞地以博厚,載物,萬國棋布;海 以委」輸,環外百蠻繡錯,中夏則五服九州,殊俗則七 戎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昔毌丘出師,東銘不耐; 甘英奉使,西抵條支;奄蔡乃大澤無涯,罽賓則懸度 作險。或道里回遠,或名號改移,古來通儒,罕遍詳究。 臣弱冠之歲,好聞《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觀研 考,垂三十年。絕域之比鄰,異蕃之習俗,梯山獻琛之 路,乘舶來朝之人,咸究竟其源流,訪求其居處。闤闠 之行賈,戎貊之遺老,莫不聽其言而掇其要;閭閻之 瑣語,風謠之小說,亦收其是而芟其偽。然殷周以降, 封略益明,承曆數者八家,渾區宇者五姓,聲教所及, 惟唐為大。秦皇罷侯置守,長城起於臨洮;孝武卻地 開邊,障塞限於雞鹿。東漢則哀牢請吏,西晉則裨離 結轍。隋室列四郡於卑和,海西創三州於扶南、江北, 遼陽失律,因而棄之。高祖神堯皇帝,誕膺天命,奄有 四方。太宗繼明重熙,柔遠能邇,踰太磧通道,北至仙 娥,於骨利幹,置元闕州。高宗嗣守丕績,克廣前烈,遣 單車齎詔,西越蔥山,於波刺斯立疾陵府。中宗復配 天之業,不失舊物;睿宗含先天之量,維新永圖。元宗 以大孝清內,以無為理外;大宛驥騄,歲充內廄,與貳 師之「窮兵黷武」,豈同年哉?肅宗掃平氛祲,潤澤生人; 代宗划除殘孽,彝倫攸敘。伏惟皇帝陛下以上聖之 姿,當太平之運,敦信明義,履信包元,惠養黎蒸,懷柔 遐裔。故瀘南貢麗水之金,漠北獻余吾之馬,元化洋 溢,率土霑濡。臣幼切磋於師友,長趨侍於軒墀。自揣 孱愚,叨榮非據,鴻私莫答,夙夜兢惶。去興元元年伏 奉進止,令臣修撰國圖,旋即充使魏州、汴州,出鎮東 洛。東都間以眾務,不遂專門,績用尚虧,憂愧彌切。近 乃力竭衰病,思殫所聞見,藂於丹青。謹令工人畫《海 內華夷圖》一軸,廣三丈,從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 百里。別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縮四極於纖縞,分百 郡於作繢。宇宙雖廣,舒之不盈庭;舟車所通,覽之咸 在目。」并撰《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中國以《禹 貢》為首,外夷以班史發源,郡縣紀其增減,蕃落敘其 衰盛,前《地里書》以黔州屬酉陽,今則改入巴郡;前《西 戎志》以安國為安息,今則改入康居。凡諸疏舛,悉從 釐正。隴西十地,播棄於永初之中;遼東、樂浪,陷屈於 建安之際。曹公棄陘北,晉氏遷江南。緣邊累經侵盜, 故墟日致堙毀。舊史撰錄,十得二三,今書搜補,所獲 大半。《周禮》職方,以淄、時為幽州之浸,以華山為荊河 之鎮,既有乖於《禹貢》,又不出於淹中。多聞闕疑,詎敢 「編次?其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題以『朱』,古今殊文,執 習簡易。臣學謝小成,才非博物。伏波之聚米,開示眾 軍;酇侯之圖書,方知扼塞。企慕前哲,嘗所寄心,輒罄 庸陋,多慚紕繆。」優詔答之。賜錦綵二百匹,袍緞六,錦 帳二,銀瓶盤各一,銀榼二,馬一匹,進封魏國公。

韋渠牟

按《唐書》本傳:「渠牟,京兆萬年人,工部侍郎述從子也。 少警悟,工為詩。李白異之,授以古樂府。去為道士,不 終,更為浮屠。已而復冠浙西。韓滉表試校書郎,進至 四門博士。貞元十二年,德宗誕日,詔給事中徐岱、兵 部郎中趙需、禮部郎中許孟容與渠牟及佛老二師 並對麟德殿,質問大趣。渠牟有口辯,惟於三家未究 解,然答問鋒生」,帝聽之意動。遷祕書郎,進詩七百言。 未浹旬,擢右補闕內供奉。始,同列易之,後數遣中人 專召渠牟,繇是皆屬目。歲中至諫議大夫。大抵延英 對,雖大臣率漏下二三刻止。渠牟每奏事,輒五六刻 乃罷,天子歡甚。渠牟為人佻躁,志向浮淺,不根於道 德仁義,特用憸巧中帝意,非有嘉謨「正辭感悟得君 也。」自陸贄免,帝躬攬庶政,不復委權於下,宰相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