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6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冠女,汴州沒入死,商錢且千萬。滑州賦於民以千,授

於人以八百。朝廷饋東師,主計者誤命牛車四千三 百乘,飛芻越太行,類是數十事,或移或奏皆主之。貞 元以來,不慣用文法,內外寵臣皆喑嗚,會河南尹房 式詐諼事發,奏攝之,前所喑嗚者叫噪。宰相素以劾 叛官事相銜,乘是黜予江陵掾。後十年,始為膳部員 外郎。穆宗初,宰相更相用事,丞相段公一日獨得對, 因請亟用兵部郎中薛存慶、考功員外郎牛僧孺,予 亦在請中,上然之。不十數日,次用為給舍。他忿恨者 日夜搆飛語。予懼罪,比上書自明,上憐之,三召與語, 語及兵賦洎西北邊事,因命經紀之。是後書奏及進 見,皆言天下事,外間不知,多臆度。陛下益憐其不漏 禁中語,召入禁林,且欲亟用為宰相。是時裴度在太 原,亦有宰相望。巧者謀欲俱廢之,乃以予所無,構於 裴。裴奏至,驗之,皆失實。上以裴方握兵,不欲校曲直, 出予為工部侍郎,而相裴之期亦衰矣。不累月,上盡 得所構者,雖不能暴揚之,遂果初意,卒用予與裴俱 為宰相。復有購狂民告予《借客刺裴》者,鞫之復無狀, 然而裴與予以故俱罷免。始元和十五年八月得見 上,至是未二歲,僭忝恩寵,無是之速「者;遭罹謗咎,亦 無是之甚者。是以心腹腎腸,縻費於扶衛危亡之不 暇,又惡暇經紀陛下之所付哉?然而造次顛沛之中, 前後列上兵賦邊防之狀,可得而存者一百一十五, 苟而削之,是傷先帝之器使也。至於陳暢《辨謗》之章, 去之則無以自明於朋友矣。」其餘郡縣之奏請、賀慶 之禮,因亦附於件目。「始教本書,至於《為人雜奏》,二十 有七軸,凡二百二十有七奏。終歿吾世,貽之子孫式, 所以明經制之難行,而銷毀之易至也。」其自敘如此。 欲知其作者之意,備於此篇。稹,文友,與白居易最善, 後進之士最重龐嚴,言其文體類己,保薦之。

按《雲仙雜記》:「元稹為翰林承旨,朝退行鐘廊,時初日 映九英梅隙,光射,稹有氣勃勃然,百僚望之」,豈腸胃 文章映日可見乎?

元微之、白樂天,兩不相下。一日同詠李花,微之先成, 曰:「葦綃開萬朵。」樂天乃服葦白而綃輕。

按雲溪友議安人元相國應科制之選,歷天祿畿尉, 則聞西蜀樂籍有薛濤者,能篇詠,饒詞辯,常悄悒於 懷抱也。及為監察,求使劍門,以御史推鞫,得見焉。及 就除拾遺,府公嚴司空綬知微之之欲,每遣薛氏往 焉。臨途訣別,不敢挈行。洎登翰林,以詩寄曰:「錦江滑 膩峨嵋秀,化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 分得鳳凰毛。紛紛詞客皆停筆,箇箇君侯欲夢刀。別 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元公既在中書,論 與裴晉公度子弟譔《及第議》,出同州,乃廉問浙東,別 濤已逾十載,方擬馳使往蜀取濤,乃有俳優周季南、 季崇及妻劉採春,自淮甸而來,善弄陸參軍歌,聲徹 雲,篇詠雖不及濤,而華容莫之比也。元公似忘薛濤 而贈採春曰:「新妝巧樣畫雙蛾,慢裹恆州透額羅。正 面偷輪光滑笏,緩行輕踏皺紋靴。言辭雅措風流足, 舉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 歌》。」《望夫歌》者,即《羅嗊》之曲也。採春所唱一百二十首, 皆當代才子所作,五六七言皆可和者。採春一唱是 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洏,且以槁砧尚在,不可奪焉。元 公求在浙江七年,因醉《題東武亭》詩曰:「役役人間事, 紛紛碎簿書。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餘。病痛梅天發, 親情海岸疏。因循未歸得,不是戀鱸魚。」盧侍郎戲曰: 「丞相雖不戀鱸魚,乃戀誰耶?」初娶京兆韋氏,字蕙藂, 官未達而苦貧。繼室河東裴氏,字柔之。二夫人俱有 才思,時彥以為佳偶。初,韋蕙藂卒,不勝其悲,為詩悼 之曰:「謝家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 搜畫篋,浼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 薪仰古槐。今日贈錢過百萬,為君營奠復營齋。」又曰: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復自會稽拜尚 書右丞,到京未逾月,出鎮武昌。是時,中門外搆緹幕, 候天使送節次。忽聞宅內慟哭,侍者曰:「夫人也,乃傳 聞旌鉞將至,何長慟焉?」裴氏曰:「歲杪到家鄉,先春又 赴任,寄情未半相見,所以如此。」立贈柔之詩曰:「窮冬 到鄉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異,常看遠地花。碧幢 還照耀,紅粉莫咨嗟。嫁得浮雲壻,相隨卻是家。」裴氏 柔之答曰:「侯門初擁節,御」苑柳絲新。不是悲殊命。惟 愁別是親。黃鶯遷古木。珠履徙清塵。想到千山外。滄 江正暮春。

白居易

按《唐書》本傳,「居易,字樂天,其先蓋太原人。北齊五兵 尚書建,有功於時,賜田韓城,子孫家焉。又徙下邽。父 季庚,為彭城令。李正己之叛,說刺史李洧自歸,累擢 襄州別駕。居易敏悟絕人,工文章。未冠,謁顧況。況,吳 人,恃才少所推可。見其文自失曰:『吾謂斯文遂絕,今 復得子矣』。」貞元中,擢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 元年,對制策乙等,調盩厔尉,為集賢校理。月中,召入 翰林為學士,遷左拾遺。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詔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