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7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能改齋漫錄》:楊文公億有重名,嘗因草制,為執政

者多所塗竄,楊甚不平,因取槁本上塗抹處,以濃墨 傅之,就加為難底樣,題其旁曰:「世業楊家難底。」人或 問其意,曰:「此語是它別人腳跡,當時傳以為鞋爾。」後 舍人草制,被點抹者,則相謔曰:「又遭難底。」

劉蒙叟

按《宋史劉熙古傳》:「熙古子蒙叟,字道民,乾德中,進士 甲科,歷岳、宿二州推官,以所知論薦,授太子中允,知 乾興,拜監察御史,徙知濟州,俄以秦王子德恭判州 事,就命為通判,郡事皆決於蒙叟。遷右補闕,轉起居 舍人,戶部鹽鐵判官,再遷屯田郎中,歷知廬、濠、滁、汝 四州,遷都官。咸平中,上疏曰:『陛下已周諒闇,方勤萬 務,望崇儉德,遵守前規,無自矜能,無作奢縱,厚三軍 之賜,輕萬姓之徭,使化育被於生靈,聲教加於中外。 且萬國已觀其始,惟陛下慎守其終,思鮮克之言,戒 性習之漸,則天下幸甚』。」上嘉之,以本官直史館。車駕 北巡,令知中宮名。表獻《宋都賦》,述國家受命建號之 地,宜建都立宗廟。時雖未遑,後卒從之。會詔直史館 各獻舊文,以蒙叟所著為嘉,改職方郎中。景德中,以 足疾拜太常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三。蒙叟好學,善屬 辭,著《五運甲子編、年曆》三卷。子宗儒,太子中書;宗弼、 宗誨,並進士及第。

李肅

按《宋史李穆傳》:「穆弟肅,字季雍。七歲讀書知大義,十 歲為詩,往往有警語。舉進士,登甲科。性嗜酒,歷濮、博 二州從事,遷保靜軍節度推官。詔方下,一夕與親友 會飲,酣寢而卒,年三十三。嘗作《大宋樂章》九首,取九 成」、「九夏之義,以頌國家盛德。其文甚工。又作《代周龥 答北山移文》《弔幽憂子文》《病雞賦》,意皆有所規焉。」

李宗諤

按《宋史李昉傳》:昉子宗諤,字昌武,七歲能屬文,恥以 父任得官,獨由鄉舉第進士,授校書郎。明年,獻文自 薦,遷祕書郎、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先是,後苑陪宴, 校理官不與京官乘馬,不得入禁門。至是,皆因宗諤 之請復之,遂為故事。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預重修 《太祖實錄》。從幸大名,上疏曰:「國家馭邊之術,制勝之 謀,將帥之短長,兵衛之眾寡,宸算廟謨,盡在吾術中 矣。今之言事者,不過請陛下益兵貯糧,分道掩殺,言 之甚易,行之則難。始受命,則無不以攻堅陷陣為壯 圖,及遇敵則惟以閉壘塞關為上計。孤君父之重委, 致生靈之重困。興言及此,誠可歎息。自古行軍出師, 無不首擇將帥。夫將帥隨材任使,守」一郡,控一城,分 領驍勇,爭據要害,又豈直三路主帥之名,然後能制 六師生死之命乎?今陛下選任非不至也,權位非不 重也,告戒非不丁寧也,處置非不專一也,而外敵犯 塞,車駕親征,曾不聞出丁人一騎,為之救助,不知深 溝高壘,秣馬厲兵,欲安用哉?臣以為臨軍易帥,拔卒 為將,在此時也。有功「者拔於朝,不用者戮於市,亦此 時也。惟陛下圖之。然後下哀痛之詔,行蠲復之恩,回 鸞上都,垂衣當宁,豈不盛哉!」遷知制誥、判集賢院,纂 《西垣集》,制刻石記名氏。嘗牒御史臺不平,空中丞呂 文仲移文詰之,往復再三。宗諤執言兩省故事與臺 司不相統攝者凡八。事聞,卒如宗諤議。景德二年,召 為翰林學士。是秋,將郊,命判太常大樂、鼓吹二署。先 是,樂工率以年勞遷補,至有抱其器而不知聲者。宗 諤素曉音律,遂加審定,奏斥謬濫者五十人。因修完 器具,更署職名,條上利病二十事,帝省閱而賞歎之。 事具《樂志》。又著《樂纂》以獻,命付史館,自是月再肄習 焉。時諸神祠壇多闕外壝之制,因深塹列樹以表之, 營葺齋室,舊典因以振起。屬契丹遣使來賀承天節, 詔宗諤為館伴使,自郊勞至飲餞,皆刊定其儀。大中 祥符初,從封泰山,改工部郎中。二年,始建昭應宮,命 副丁謂為同修宮使。三年,知審官院。屬祀汾陰后土, 命為經度制置副使,同權河中府事。禮成,優拜右諫 議大夫。嘗侍宴玉宸殿,上謂曰:「聞卿至孝,宗族頗多, 長幼雍睦。朕嗣守二聖基業,亦如卿之保守門戶也。」 又曰:「翰林清華之地,前賢揚歷,多有故事,卿父子為 之,必周知也。」宗諤嘗著《翰林雜記》,以紀國朝制度,明 日上之。宗諤究心典禮,凡創制損益,靡不與聞。修定 皇親故事,武舉、武選、入官資敘,閤門儀制,臣僚導從, 貢院條貫,餘多裁正。五年,迎真州聖像,副丁謂為迎 奉使。五月,以疾卒,年四十九。帝甚悼之,謂宰相曰:「國 朝將相家能以聲名自立,不墜門閥,唯昉與曹彬家 爾。宗諤方期大用,不幸短命,深可惜也。」既厚賻其家, 以白金賜其繼母,又錄其子若弟以官焉。初,昉居三 館、兩制之職,宗諤不數年皆踐其地。風流儒雅,藏書 萬卷。內行淳至,事繼母符氏以孝聞。二兄早世,奉嫂 字孤,恩禮兼盡。與弟宗諒友愛尤至,覃恩所及,必先 群從,及歿而己子有未仕者。程宿早卒,有弟無所依, 宗諤為表請於朝而官之。勤接士類,無賢不肖,恂恂 盡禮,獎拔後進,唯恐不及,以是士人皆歸仰之。宗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