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敗而皆受其難,被其名而終身不可辭也。故其為 上者,不敢不誨,為下者,不敢不諫。世治道行,則人能 循義而自得;世衰道微,則人猶顧義而自全。間有不 若,則亦無害於眾焉耳。此所謂理勢,持之雖百代可 知也。親,非天性也;合,非人情也;從,非眾心也。群而同, 別而異,有善不足與「榮,有惡不足與辱,大道之行,公 於義者可至焉。」下斯而言,其能及者鮮矣。是以聖人 崇之,以列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而壹為達道也。聖 人既沒而其義益廢,於今則亡矣。夫人有四肢所以 成身,一體不備則謂之廢疾,而人倫缺焉,何以為世? 嗚呼!處今之時而望古之道,難矣。姑求其肯告吾過 也,而「樂聞其過者,與之友乎?」退居潁州,久之不肯仕, 在廷多薦者。治平中,以為忠武軍節度推官、知南頓 縣,命下而卒。回在潁川,與處士常秩友善。熙寧中,秩 上其文集,補回子汾為郊社齋郎。弟向。
王向
按《宋史王回傳》:「回弟向,字子直,為文長於序事。」戲作 《公默先生傳》曰:「公議先生剛直任氣,好議論,取當世 是非辯明。游梁宋間,去潁,弟子任意對曰:『先生無復 念去也。弟子從先生久矣,亦各厭行役。先生舍潁為 居廬,必有生計。主人公賢,遇先生不淺薄,今又去之, 弟子未見先生止處也。先生豈薄潁邪』?公議先生曰: 『來,吾語爾,君子貴行道,信於世;不信貴容,不容貴去。 古之辟世辟地、辟色、辟言是也。吾行年三十,立節循 名,被服先王,究窮《六經》,頑鈍晚成,所得無幾,張羅大 綱,漏略零細,校其所見,未為完人,豈敢自忘,冀用於 世。予所厭苦,正謂不容予行。世間波混流同,予譽不 至,予毀日隆。小人鑿空造事,形跡侵排萬端,地隘天 側。《詩》不云乎:『讒人罔極。正人明恕,故未見疑。不幸去 我,來者謂誰讒,一日效我終顛危。智者利身,遠害全 德,不如亟行,以適異國』』。」語已,任意對曰:「先生無言也。 意輩弟子嘗竊論先生樂取怨憎,為人所難,不知不 樂也。今定不樂,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聰明才能 過人遠甚,而刺口論世事,立是立非,其間不容毫髮, 又以公議名,此人之怨府也。《傳》曰:『議人者不得其死, 先生憂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為先生計:先生 幸聽意,不必行;不聽,先生雖去絕海,未見先生安也』。」 公議先生彊舌不語,下視任意,目不轉移。時卒問任 意,對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視?高出重泉,險不足比。聞 善於彼陽譽陰非,反背復憎,詆笑縱橫,得其細過,聲 張口播,緣飾百端,德敗行破,自然是人賤彼善我意。 策之三,此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議先生曰: 「不能,爾試言其次者。」對曰:「捐棄骨肉,徉狂而去,令世 人不復顧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議先生 曰:「不能,爾試言其又次者。」對曰:「先生之行己,視世人 所不逮何等也!曾未得稱高世,而詆訶鋒起,幾不得 與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禍也。先生能不好議而好默, 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於不容?此策之最下者 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議》」先生喟然歎曰:「吁!吾為爾用 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顧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於世 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陽思曰:「今日非任 意先生不可得留。」與其徒謝意,更因意請去。公議為 公默。先生弟同,字容季,性純篤,亦善序事,皆蚤卒。仕 止於縣主簿。
蘇洵
按《宋史文苑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 發憤為學。歲餘,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悉焚 常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 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其二子軾、轍皆至京師,翰 林學士歐陽修上其所著書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 爭傳之,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所著權書、衡論」、 機策,文多不可悉錄。錄其《心術》《遠慮》二篇。《心術》曰:「為 將之道,當先治心。太山覆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 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不 動。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凡戰之道, 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 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 而優游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勵,所以養其氣。用人 不盡其所為,所以養其心。故士當蓄其怒,懷其欲而 不盡。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故雖并天 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凡 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 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後可與 之皆死。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 於嶮。鄧艾縋兵於穴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 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 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凡主將之道,知理 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 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見小利 不動,見小患不遷。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 後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