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1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院,以竑為之長。及定向里居,復往從之。萬曆十七年,

始以殿試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討習國朝典章。二 十二年,大學士陳于陛建議修《國史》,欲竑專領其事。」 竑遜謝,乃先撰《經籍志》,其他率無所撰,館亦竟罷。翰 林教小內侍書者,眾視為具文,竑獨曰:「此曹他日在 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惡,時與論說。皇長子 出閣,竑為講官。故事,講官進講,罕有問者。竑講畢,徐 曰:「博學審問,功用維均,敷陳或未盡,惟殿下賜明問。」 皇長子稱善,然無所質難也。一日,竑復進曰:「殿下言 不易發,得毋諱其誤耶?解則有誤,問復何誤?古人不 恥下問,願以為法。」皇長子復稱善,亦竟無所問。竑與 同列謀曰:「吾儕啟其端,以便下問,若何?」眾然之。適講 《舜典》,竑舉稽於眾,舍己從人為問。皇長子曰:「稽者,考 也。考集眾思,然後舍己之短,從人之長。」又一日,舉「上 帝降衷,若有恆性。」皇長子曰:「此無他,即天命之謂性 也。」時方十三齡,答問無滯,中外咸知。睿質之美,亦由 竑善啟迪也。嘗講次,群鳥飛鳴,皇長子仰視,竑輒肅 立輟講,皇長子斂容聽,乃復講如初。竑嘗為《養正圖 說》,採古儲君事可為法戒者擬進之。同官郭正域輩 惡其不相聞,目為賈譽,竑遂止。竑既負重名,性復疏 直,時事有不可,輒形之言論,政府亦惡之,張位尤甚。 二十五年,主順天鄉試。舉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險誕 語,竑被劾,謫福寧州同知。歲餘,大計,復鐫秩,竑遂不 出。竑博極群書,自經史至稗官雜說,無所不淹貫。善 為古文,典正馴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園》,竑所自號也。 自未仕至家居,無日不講學,以汝芳為宗,而善定、向 兄弟及李贄,時頗以禪學譏之。萬曆四十八年卒,年 八十。熹宗時,以先朝講讀恩,復官,贈諭德,賜祭,廕子。 福王時,追諡「文端。」子潤生,見《忠義傳》。

袁宏道宗道 中道 鍾惺 譚元春

按《明外史》本傳:「宏道,字中郎,公安人。與兄宗道、弟中 道並有才名,時稱三袁。宗道,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 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卒官右庶子。泰昌時,追錄 光宗講官,贈禮部右侍郎。宏道年十六,為諸生,即結 社城南為之長。間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舉萬曆二 十年進士,歸家,下帷讀書,詩文主妙悟。選吳縣知縣」, 聽斷敏決,公庭鮮事,與士大夫談說詩文,以《風雅》自 命,意有所不樂。解官去,遍遊吳、越,佳山水。起授順天 教授,歷國子助教、禮部主事。謝病歸,築園城南,植柳 萬株,號曰「柳浪」,與中道及一二老衲居焉。久之,起故 官。尋以清望,擢吏部驗封主事,改文選署司事。故事, 選人掣籤,時諸瑣事,悉曹郎躬親之,吏無敢近者。一 老吏排闥入,自陳受人金,欲與善地,後又擅留姻戚 之罷官者。宏道憤,縛送刑部,置重辟,都人大快。尋移 考功員外郎,立歲終考察群吏之法,言「外官三歲一 察,京官六歲,武官五歲,此曹安得獨免?」疏上,報可,遂 為定制。遷稽勳郎中。後謝病歸,數月卒。中道字小修, 十餘歲作《黃山雪》二賦五千餘言。長益豪邁,從兩兄 宦游京師,多交四方名士,足跡半天下。萬曆三十一 年始舉於鄉。又十四年,乃成進士。由徽州教授歷國 子博士,南京禮部主事。天啟四年,進南京吏部郎中, 卒於官。先是,王、李之學盛行,袁氏兄弟獨心非之。宗 道在館中,與同館黃輝力排其說,於唐好白樂天,於 宋好蘇軾,名其齋曰「白蘇。」至宏道,益矯以清新輕俊, 學者多舍王、李而從之,目為「公安體。」然戲謔嘲笑,間 雜俚語,空疏者便之。其後王、李風漸熄,而鍾、譚之說 大熾。鍾、譚者,鍾惺、譚友夏也。中道憂之,將昌言掊擊, 然時方競趨不能止。有子曰祈,年出後宏道少有俊 才,舉於鄉,早卒。惺,字伯敬,景陵人。萬曆三十八年進 士。授行人,稍遷工部主事。尋改南京禮部,進郎中,擢 福建提學僉事。以父憂歸,卒於家。惺貌寢羸,不勝衣, 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官南都,僦秦 淮水閣讀史,恆至丙夜。有所見,即筆之,名曰《史懷》。愛 名山水,所至必遊,不極幽邃不止。晚逃於禪以卒。自 宏道矯王、李詩之弊,倡以清真,惺復矯其弊,變而為 幽深孤峭。與同里譚元春評選唐人之詩為《唐詩歸》, 又評選隋以前詩為《古詩歸》。鍾、譚之名滿天下,謂之 「景陵體。」然兩人學不甚富,其識解多僻,大為通人所 譏。元春字友夏,名輩後於惺以詩歸,故與齊名。至天 啟七年,始舉鄉試第一,惺已前卒矣。

按《安陸府志》:「鍾惺,字伯敬,號𨓆谷,竟陵人。萬曆庚戌 進士,授行人。乙卯,典貴州鄉試,改工部主事,轉南禮 部,陞郎中。以僉事提學福建,考校興化、延平、福州三 府。尋丁父憂去職。公體貌清羸不勝衣,性如冰霜,不 喜交接世俗人。然待士以誠厚,薦人惟恐其知,因一 見而知其人,卒以成名者甚眾。萬曆甲寅、乙卯間,取」 歷代詩與同邑譚元春商訂,其所棄取,標新領異,世 傳「詩歸」是也。官南都時,僦秦淮一水閣,閉門讀史,筆 其所見,題曰「史懷。」復研精《楞嚴》,著《如說》十卷。公嘗使 巴蜀,歷三峽,登泰山,觀日出;入閩陟武夷,所至名山 川必遊,遊必足以淵窅,其詩文亦因以勇進勤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