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2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厲行,以古人自期,而視與己 同列者皆不勝己,則遂以為可矣。其後困益甚,然後 取古人之文而讀之,始覺其出言用意與己大異。時 復內顧,自思,其才則又似夫不遂止於是而已者。由 是盡燒其曩時所為文數百篇,取《論語》《孟子》《韓子》及 其他聖人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 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觀於其外而駭 然以驚。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 人之言固當然者,然猶未敢自出其言也。時既久,胸 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而書之。已而再三讀 之,渾渾乎覺其來之易矣,然猶未敢以為是也。近所 為《洪範論》、史論,凡七篇,執事觀其如何?噫嘻!區區而 自言「不知」者,又將以為自譽,以求人之知己也。惟執 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不偶然也而察之。

《再上歐陽內翰書》
前人

內翰、諫議執事,士之能以其姓名聞乎天下後世者, 夫豈偶然哉?以今觀之,乃可以見生而同鄉,學而同 道,以某問某,蓋有曰「吾不聞」者焉,而況乎天下之廣, 後世之遠,雖欲求《髣髴》,豈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稱、以 一善書者,愚未嘗敢忽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 而死者,更千萬人,不稱不書也。彼之以一能稱、以一 善書者,皆有以過乎千萬人者也。自孔子沒百有餘 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後數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 後乃稍闊遠。二百餘年而揚雄稱於世。揚雄之死,不 得其繼,千有餘年而後屬之韓愈氏。韓愈氏沒三百 年矣,不知天下之將誰與也?且以一能稱、以一善書 者,皆不可忽,則其多稱而屢書者,其「為人宜尤可貴 重。奈何數千年之間,四人而無加此其人宜何如也? 天下病無斯人,天下而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洵一 窮布衣,於今世最為無用,思以一能稱,以一善書,而 不可得者也。況夫四子者之文章,誠不敢冀其萬一。 頃者張益州見其文,以為似司馬子長,洵不悅辭焉。 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稱其文似司馬遷,不悅而辭, 無乃為不近人情?」誠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懼張公之 不能副其言,重為世俗笑耳。若執事,天下所就而折 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稱之曰:「子之《六經》」論,荀卿子之 文也。平生為文,求於千萬人中,使其姓名髣髴於後 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齒於四人者之中,天下 烏有是哉?意者其失於斯言也。執事於《文》稱師魯,於 《詩》稱子美聖俞,未聞有此言也。意者其戲也?惟其愚 而不顧,日書其所為文,惟執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屢 請而屢辭焉,曰:「吾未暇讀也。」退而處,不敢復見,甚慚 於朋友曰:「信矣其戲也。」雖然,天下不知其為戲,將有 以議執事,洵亦且得罪。執事憐其平生之心,苟以為 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無曰》《荀卿》云者,幸甚。

《答劉沔書》
蘇軾

軾頓首。都曹劉君足下:蒙示書教及編錄拙詩文二 十卷。軾平生以言語文字見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 人,得失相補,不如不作之安也。以此常欲焚棄筆硯, 為瘖默人,而習氣宿業,未能盡去,亦謂隨手雲散烏 沒矣。不知足下默隨其後,掇拾編綴,略無遺者,覽之 慚汙,可為多言之戒。然世之蓄軾詩文者多矣,率真 偽相半,又多為俗子所改竄,讀之使人不平。然亦不 足怪,識真者少,蓋從古所病。梁蕭統集《文選》,世以為 工。以軾觀之,拙於文而陋於識者,莫統若也。宋玉賦 《高唐神女》,其初略陳所夢之因,如《子虛》亡是,公相與 問答,皆賦矣,而統謂之「敘」,此與兒童之見何異?李陵、 蘇武贈別長安,而詩有江漢之語,及陵與武書,詞句 儇淺,正齊梁間小兒所擬作,決非西漢文,而統不悟。 劉子元獨知之。蔚宗作《蔡琰傳》,載其二詩,亦非是。董 卓已死,琰乃流落。方卓之亂,伯喈尚無恙也,而其詩 乃云「以卓亂故,流入於胡。」此豈真琰語哉?其筆勢乃 效建安七子者,非東漢詩也。李太白、韓退之、白樂天 詩文,皆為庸俗所亂,可為太息。今足下所示二十卷, 無一篇偽者,又少謬誤。及所示書詞,清婉雅奧,有作 者風氣,知足下致力於斯文久矣。某窮困,本坐文字, 蓋願刳形去皮而不可得者。然幼子《過文》益奇,在海 外,孤寂無寥,過時出一篇見娛,則為數日喜,寢食有 味。以此知文章如金玉珠貝,未易鄙棄也。見足下詞 學如此,又喜吾同年兄龍圖之有後也,故勉作報書。 匆匆不宣。

《答謝民師書》
前人

軾啟。軾受性剛簡,學迂材下,坐廢累年,不敢復齒搢 紳。自還海北,見平生親舊,惘然如隔世人,況於左右 無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數賜見臨,傾蓋如故,幸甚! 過望,不可言也。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 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 不可不止,文理自然,恣態橫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 之不遠。」又曰:「詞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則疑若不 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 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