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盡舉其語。兵形扼塞、漕河水利諸用世之務,目規」 手畫,鑿鑿可見施行。晚受一官,不竟其用,天下惜之。 所著有《四書讀五經讀》《易正義》《太乙山房集》《己吾集》, 皆行於世。子孝威、孝逸,並知名。
張溥〈張采〉
按《明外史》本傳:「溥字天如,太倉人。伯父輔之,南京工 部尚書。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 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 數日輒割去。冬月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 曰『《七錄》』,以此也。為諸生,招同里張采共學,益肆力經 史,名籍甚,號婁東二張。崇禎元年,以選貢生入都,采」 方成進士,兩人名徹都下。已而采官臨川,溥歸,集郡 中名士相與復古學,名其文社曰復社。四年成進士, 改庶吉士。以葬親乞假歸,讀書若經生,無間寒暑。四 方噉名者爭走其門,盡名為「復社。」溥亦傾身結納,交 游日廣,聲氣通朝右。所品題甲乙,頗能為榮辱,大吏 多承其謦欬。諸奔走附麗者,輒自矜曰:「吾以嗣東林 也。」執政大僚由此惡之。里人陸文聲者,輸貲為監生, 求入社,不許。采又嘗以事抶之。文聲詣闕言:風俗之 弊,皆原於士子。溥、采為主盟,倡復社,亂天下。溫體仁 方枋國,下其事於提學御史倪元珙。元珙移兵備參 議馮元颺,元颺下太倉知州周仲璉,遷延久之,言復 社無可罪。三人皆貶斥,嚴旨窮究不已。閩人周之夔 者,嘗為蘇州推官,坐事罷去,疑溥為之,恨甚。聞文聲 訐溥,遂伏闕言溥等把持計典,已罷職,實其所為,因 及復社恣橫狀。章下巡撫張國維等言。之夔去官,無 預溥事,亦被旨譙讓。至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猶未竟。 刑部侍郎蔡奕琛,坐黨薛國觀繫獄,未知溥卒也,訐 溥遙握朝柄,己罪由溥,因言采結黨亂政。詔責溥,采 回奏。采上言:「復社非臣事。然臣與溥生平相淬礪,死 避網羅,負義圖全,誼不出此。念溥日夜解經論文,矢 心報稱,未曾一日服官,懷忠入地。即今嚴綸之下,并 不得泣血自明,良足哀悼。」當是時,體仁已前罷,繼者 張至發、薛國觀,皆不喜東林,故所司不敢覆奏。及是 至發、國、觀亦相繼罷。而周延儒當國,溥座主也。其獲 再相,溥有力焉。故采疏上,事即得解。明年,御史劉熙 祚、給事中姜埰交章言溥砥行博聞,所纂述經史,有 功聖學,宜取備。乙夜,觀因薦采學行。帝御講筵,問及 二人。延儒對曰:「讀書好秀才。」帝曰:「溥已卒,采小臣,言 官何為薦之?」延儒曰:「二人好讀書,能文章。言官為舉 子時,讀其文,又以其用未竟,故惜之耳。」帝曰:「亦未免 偏。」延儒言:「誠如聖諭。溥與黃道周皆偏,因善讀書,以 故惜之者眾。」帝頷之,遂有詔徵溥遺書,而道周亦復 官。有司先後錄上三千餘卷,帝悉留覽。溥詩文敏捷, 四方徵索者,率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 高一時。卒時年止四十。采字受先,與溥善。溥性寬泛, 交博,愛采特嚴毅,喜甄別可否,人有過,嘗面叱之。知 臨川摧強扶弱,聲大起。移疾歸,士民泣送載道。知州 劉士斗、錢肅樂嚴重之,以奸蠹詢采,片紙報,咸置之 法。福王時,起禮部主事,進員外郎,乞假去。南都失守, 奸人素銜采者,群擊之死,復用大錐亂刺之,已而甦, 避之鄰邑。又三年卒。
按《蘇州府志》:「采字受先,太倉人。崇禎戊辰進士。少敏 慧,弱冠後折節讀書。時海內學者尚諸子,張溥延采 於七錄齋,日夜相砥礪,期以《六經》《史》《漢》復古學。兩人 先後成進士,遂翕然服從。采謁選歸,集鄉老於城隍 廟,誓曰:『自今以往,幸通籍,毋以勢凌人,毋縱奴僕橫, 毋使宗黨子弟肆里門,毋使私屬隸官府。有渝約者』」, 共斥之,風俗亦大變。令臨川奉母間進肉,妻子以下 率烹園葵。政在恤民隱,繩暴必以法,不少借。有貴人 妻黨恣邑中,擒斃之,豪強屏跡。已,移疾歸。會里猾上 封事,指溥所立復社為朋黨,列采名,詔切責,牽連四 五年。溥死,采獨具疏曰:「謂復社是臣事,則出處年月 不符;謂復社非臣事,則生同砥礪,死避羅弋,負義圖 全,臣不出此。」上直其言,詔勿問。辛巳,旱蝗,采請於州 四門設粥廠,活萬人。作常平倉,講鄉約,立保甲法,凡 利民者,極言不少避。知州錢肅樂信采所言,無不從, 豪猾自此銜刺骨。乙酉亂,嘯聚數十人紿采,擁之去, 捶至死。一僧伺間負采出,得倖全。自後東西竄伏,輒 北向痛哭。三載卒,年五十三。采好善嫉惡,出於天性, 晚事理學,以程朱為宗。嘗過紹興劉宗周率子弟百 人聚而講學,宗周極推之。瀕行,封黃柑四枚,馳數十 里外為贈。尤留心經濟,丙子,兵備馮元颺入衛京師, 壬午程峋定海亂人材謀畫出,采居多。所著有《知畏 堂集》。《太倉州志》
曾異撰
按《明外史》本傳:「異撰字弗人,晉江人,家候官。父為諸 生,早卒。母張氏,以遺腹生家,窶甚,紡績給晨夕。異撰 起孤童,事母至孝。歲饑,採署葉雜糠籺食之。母妻嘗 負畚鋤乾草給爨。然性介甚,長吏知其賢,欲為地,不 屑也。久為諸生,見天下多故,究心經世學,其所言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