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2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目錄

 文學總部藝文七

  文苑傳序          宋史

  文章傳敘        冊府元龜

  唐文粹序          姚鉉

  文箴            孫何

  答張洞書          孫復

  多文為富賦以儒者崇學多以為富為韻文彥博

  柳如京文集序        張景

  尹師魯河南集序      范仲淹

  與黃校書論文章書     歐陽修

  答吳充秀才書        前人

  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   前人

  與荊南樂秀才書       前人

  江鄰幾文集序        前人

  釋祕演詩集序        前人

  釋惟儼文集序        前人

  送曾鞏秀才序        前人

  送徐無黨南歸序       前人

  送梅聖俞歸河陽序      前人

  讀李翱文          前人

  祭蘇子美文         前人

  祭石曼卿文         前人

  祭尹師魯文         前人

  祭梅聖俞文         前人

文學典第一百二十五卷

文學總部藝文七

《文苑傳序》
宋·史

自古創業垂統之君,即其一時之好尚,而一代之規 橅,可以豫知矣。藝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 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學 之名,及其即位,彌文日增。自時厥後,子孫相承,上之 為人君者,無不典學;下之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 錄,無不擢科,海內文士,彬彬輩出焉。」國初,楊億、劉筠 猶襲唐人聲律之體,柳開、穆修志欲變古而力弗逮。 廬陵歐陽修出,以古文倡,臨川王安石、眉山蘇軾、南 豐曾鞏起而和之,宋文日趨於古矣。南渡文風不及 東都,豈不足以觀世變歟?作《文苑傳》。

《文章傳敘》
冊府元龜

《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仲尼曰:「言之不文,行之 不遠。」蓋斯文之作,其來尚矣。經藝之設,本於儒術;辭 賦之起,原乎六藝。騷人之後,風流彌劭。漢氏中葉,稍 革古制,藻絢交錯,岐派逾廣。英才間出,眾體互興,分 鑣並驅,因枝振葉。故子雲有鞶帨之說,蕭統興推輪 之嘆。而沿襲或異,意制橫作,習尚殊軌,氣韻相高。沈 約有云:「自漢至魏,四百載間,文體三變,自是而下,豈 勝道哉!繇靈均以來,汔於五代,屬辭之士,連衡接武, 或用全次,以備夫《廣記》」云。

《唐文粹序》
姚鉉

五代衰微之弊,極於晉漢,而漸革於周氏。我宋㪍興, 始以道德仁義根乎政,次以《詩》《書》禮樂源乎化,三聖 繼作,煜然文明。霸一變至於王,王一變至於帝。風教 逮下,將五十年。熙熙蒸黎,久忘干戈戰伐之事,侁侁 儒雅,盡識聲明文物之容。《堯典》曰:「文思安安。」《大雅》云: 「濟濟多士。」盛德大業,英聲茂實,并屆於一代,得非崇 文重學之明效歟?況今歷代墳籍,略無亡逸,內則有 龍圖閣,中則有祕書監、崇文院之列,三館國子監之 印,群書雖唐漢之盛,無以加此。故天下之人,始知文 有江而學有海,識於人而際於天,譔述纂錄,悉有依 據。由是大中祥符紀號之四,祀皇帝祀汾陰后土之 月。吳興姚鉉集《文粹》成。《文粹》謂「何纂」唐賢文章之英 粹者也。《詩》之作,有《雅》《頌》之雍容焉;《書》之興,有典誥之 憲度焉。禮備樂舉,則威儀之可觀,鏗鏘之可聽也。《大 易》定天下之業,而兆乎爻象,《春秋》為一王之法而繫 於褒貶,若是者,得非文之純粹而已乎?是故志其學 者,必探其道。探其道者,必詣其極,然後隱而晦之,則 金渾玉璞,君子之道「也;發而明之,則龍飛虎變」,大人 之文也。自微言絕響,聖道委地,屈平、宋玉之辭,不陷 於怨懟,則溺於諂惑。漢興,賈誼始以佐王之道、經世 之文,而求用於文帝。絳、灌忌才,卒罹讒謫。其後公孫 弘、董仲舒、晁錯,咸以文進,或用或升,或黜或誅。至若 嚴助、徐樂、吾丘壽王、司馬長卿輩,皆才之雄者也,終 不得大用,但侍從優游而已。如劉向、司馬遷、揚子雲, 東京二班、崔、蔡之徒,皆命世之才,垂後代之法,張大 德業,浩然無際。至於魏、晉,文風下衰,宋齊以降,益以 澆薄。然其間鼓曹、劉之氣燄,聳潘、陸之風格,舒顏、謝 之清麗,藹何、劉之婉雅,雖風興或缺,而篇翰可觀。至 梁昭明太子統,始自《楚》《騷》,終於本朝,盡索歷代才士 之文,築臺而選之,得三十卷,號曰《文選》,亦一家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