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墮先賢之烈不著後世謂何?然先生主已出即入,恐

不享,不如專祠便。」既與予意合,遂亟允其請。已,復請 予記。予又允其請,乃躍而馳歸,遍卜地城中不得,竟 得平輿侯漆雕氏書院右隙地,在天中山南確山,西 抱,汝河東繞,而城垣當面若屏翰焉。蓋天地之中極, 河嶽之總會也。為祠前堂後寢,並四楹,門垣周繚率 如儀。經始嘉靖四十一年秋七月望日,越八月二十 日垂成。會予以少司馬命迫發,而徐子亟走。吏請記 云:「予往讀書山中,詮」論當代名家,則獨推轂李獻吉, 與先生若泰山北斗云然。問之交遊,或與或否。惟今 守同郡徐子以予言為然,則又未嘗不願一至其地, 瞻拜祠宇為恭敬也。豈謂予與徐子同宦斯地,而先 生之祠竟成於今日也?固數也。乃卜其祠既不在它 所,而竟與孔門高弟並峙千古,又非數哉!然予獨怪 鄙人之言曰:「文士鮮行。」乃概天下賢者,於是而謂文 章不得與節義齒列,則又未嘗不投翰興歎也。嗟夫! 是孰知文章之關于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經緯兩儀, 彌綸三極;其次恢展聖謨,潤色洪業;其次憫時政得 失,主文而譎諫,著之冊而勸戒昭,播之詩而美刺顯, 俾人紀允殖而天常不墜,是則文章之為教也。故比 干剖心,箕子不以演疇貶節;季路結纓,游夏不以文 學損譽。三仁四科,其致一也。豈若拘學抱咫尺之義 以孤于世者耶?明興百六十餘年,而文章迄無定體。 自先生崛起汝南,始與關中李獻吉發憤詞林,超覺 古始,乃排斥群疑,歸之《大雅》,何其雄也!即使來哲代 興,不無侵軼,然其開先基始之功,揆之羲和授時,神 禹治水,同一久遠矣。矧平生風節,又凜凜較著者哉! 方先生守中書時,猶散曹也,而公家之事,知無不言。 亡論抗疏慨忼,如應詔極言番僧義子錢寧數事,披 鱗蹈鑊,朝士奪色。即如逆瑾撓吏部權,則移書讓吏 部。會有兵事而致政乞休,則又移書讓執政。李獻吉 與御史姜某干奏也,則又移書太宰直獻吉矣。其感 憤時事而扶義俶儻,蓋素所蓄也。夫其平居敢諫若 此,而臨事顧不能仗節如許公為乎?何俗士之見晚 也。頃予會大梁,縉紳長老又云:「先生自幼沖時,謙抑 溫退,未嘗以才凌人。及論國事當否,則蹈厲憤發,有 萬人獨往之氣。由少逮沒齒,未嘗一問家產,而」人有 緩急,則又無不各厭其意。道弗合者,雖隆貴人,絕不 與見。至道藝士,即貧賤衰老,猶折節下之不倦也。夫 以彼其才而好修又若此,固蔚然醇儒也,獨奈何以 文藝少之哉!予又嘗讀先生《新論》十二篇,上下古今 天人之際至備矣。假令托以不御之權,則何遠不至! 乃齎志短折,而竟以一學掾死,有足傷心流涕者。然 先生功在斯文,節在朝宁,行在鄉曲,固萬世不朽矣, 而又何恨哉?予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詞華同類 而共訾之也。故不著其文,而獨詳其行誼大者,俾後 世得觀覽焉。是年秋,中丞安居胡公來代寔,克成厥 終,而臺察鳳翔李公、學使歸安陳公咸,右文敦節,先 後協謀于法,得《備書》云:「先生名景明,字仲默,門人稱 大復先生。」

《國寶新編序》
袁袠

蓋罕生逝而國子悲,惠施歿而莊叟嘆,人之云亡,邦 國殄瘁。昔魏文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 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 文章之無窮也。」袠三復斯言,未嘗不流涕也。有明龍 興,文章之美,特跨往代,鴻儒巧匠,川涌雲蒸。興文者 上規黃、虞,下獵秦、漢,晉、宋以還,未暇論也。草創之初, 人文未開,雖氣存淳朴,而體沿卑陋。劉宋諸公,從容 金馬,猶未能鋪張功烈,與謨訓媲美,《雅》《頌》同風,有識 者未嘗不咨嗟恨惜也。弘治間,君臣一德,中外乂安, 奇英妙哲,方軌並驅,文體始變,力追元古。于是有關 西李獻吉、姑蘇徐昌穀、信陽何仲默相與表裏,以鳴 國家之盛。今中丞顧公華玉崛起金陵,頡頏其間,塤 鏗箎應,莫敢軒輊。又如希哲之宏博,伯虎之奇俊,繼 之之古淡,升之之精工,太初之清曠,履吉之麗逸,元 敬之沖泊,伯時之淳鬯,欽佩之雋質,叔鳴之新警,咸 號名家,素稱國手。並與顧公敦道藝之交。今諸子繼 謝,而顧公獨存。遠惟伯子絕絃之感,近念高生開篋 之思,綴輯遺文,爰加壽梓,題曰:《國寶新編》,委袠校而 序之。夫文章與時高下,而變通之妙存乎其人。是以 孔父云:「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 今之作者其無與于斯文者乎?袠于茲編,而有感于 斯文之興廢也。編止所知,存者弗錄。李子而下總十 三人,陝二人、河一人、閩一人,南畿九人。

《唐荊川文集序》
王慎中

吳之有文學舊矣。諸樊為國,斷髮之治未變,蓋方甚 陋。而公子札已能盡通《易》《詩》《書》《禮》《樂》六藝之文,以觀 於中國,則名卿碩士有愧於其所知,悅其說之博雅, 而慕之如不及。孔子教於洙泗,來四方之學者,則言 偃踰江蹈淮而往游焉,卒以文學列於大賢之科。南 方之精華為之盡發,而孔氏之道,資其言之有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