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亮安成太守傅君銘》「棲心古烈,擬踵前修。淹流孔 老,宛然內求。」
《王僧孺傳》:「摛綺縠之清文,談希微之道德。」
《謝幾卿傳》:「濤波之辯,懸河不足譬;春藻之辭,麗文無 以匹。」
《金樓子》:「揚雄作賦,有夢腸之談;曹植為文,有反胃之 論。言勞神也。」
梁簡文帝《答張纘謝示集》綱好文章,於今二十五載 矣,竊嘗論之,日月參辰,火龍黼黻,尚且著於元象,章 乎人事,而況文辭可止,詠歌可輟乎?不為壯夫,揚雄 實小言破道,非謂君子,曹植亦小辨破言,論之科刑, 罪在不赦,至如春庭樂景,轉蕙承風,秋雨且晴,檐梧 初下,浮雲生野,明月入樓,時命親賓,乍動嚴駕,車渠 「屢酌,鸚鵡驟傾。伊昔三邊,久留四戰,胡霧連天,征旗 拂日,時聞塢笛,遙聽塞笳,或鄉思悽然,或雄心憤薄, 是以沉吟短翰,補綴庸音,寓目寫心,因事而作。」 昭明太子《答晉安王書》,得《五月二十八日疏》,并詩一 首,省覽周環,慰同促膝。汝本有天才,加以愛好,無忘 所能,日見其善,首尾裁凈,可為佳作,吟玩反覆,欲罷 不能。相如奏賦,孔璋呈檄。曹劉異代,並號知音。發歎 凌雲,興言愈病。嘗謂過差,未以信然。一見來章,而樹 諼忘痗。方證昔談,非為妄作。炎涼始貿,觸興自高。睹 物興情,更向篇什。
沈約《答陸厥問聲韻書》:「文章之音韻,同絃管之聲曲, 則美惡妍蚩,不得頓相乖反。譬猶子野操曲,安得忽 有嘽緩失調之聲?以《洛神》比陳思他賦,有似異手之 作。故天機啟則律呂自調,六情滯則音韻頓舛也。士 衡雖云『炳若縟錦,寧有濯色江波,其中復有一片,是 衛文之服』。」此則陸生之言,即復不盡者矣。
又「《懺悔文》,性愛墳典,苟得忘廉,取非其有,卷將二百。」 又綺語者眾,源條繁廣,假妄之愆,雖免大過,微觸細 犯,亦難備陳。
北魏《溫子昇祖瑩墓誌》:「口含碧雞之辨,手握雕龍之 文,言析秋毫,辭連春藻。」
北齊邢邵《蕭仁祖集序》:「蕭仁祖之文,可謂雕章間出。 昔潘陸齊軌,不襲建安之風;顏謝同聲,遂革太元之 氣。自漢逮晉,情賞猶自不諧;河北江南,意製本應相 詭。」
北周庾信《趙國公集序》:「文參曆象,即入天官之書;韻 涉絲桐,咸歸總章之觀。論其壯也,則鵬起半天;語其 細也,則鷦巢蚊睫。」〈又〉昔者屈原、宋玉,始於哀怨之深; 蘇武、李陵,生於別離之世。自魏建安之末,晉太康以 來,雕蟲篆刻,其體三變,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抱荊 山之玉」矣。公斟酌《雅》《頌》,諧和律呂,若言乖節目,則曲 臺不顧;聲止操縵,則成均無取。遂得棟梁文囿,冠冕 詞林,《大雅》扶輪,《小山》承蓋。
又《謝滕王集序啟》,「紫微懸映,如傳闕里之書,青鳥遙 飛,似送層城之璧,若夫甘泉宮裏,玉樹一叢,元武闕 前,明珠六寸,不得譬此光芒,方斯燭照,有節有度,即 是能平八風,愈昌愈高,殆欲去天三尺。」〈又〉譬其毫翰, 則風雨爭飛;論其文采,則魚龍百變。
陳李那《答徐陵書》「麗藻星鋪,雕文錦縟。風雲景物,義 盡緣情。經綸憲章,辭彈表奏。久已京師紙貴,天下家 藏。調移齊右之音,韻改河西之俗。豈直揚雲藻翰,獨 留千金;嗣宗文雅,惟傳好事。」
張說《上官昭容集序》:「臣聞五聲無主,律呂綜其和;五 彩無章,黼黻交其麗。是知氣有噎鬱,非巧辭莫之通; 形有萬變,非工文莫之寫。先王以是經天地,究神人, 聞寂寥,覽幽昧,文之辭義大矣。」
李華《贈禮部尚書孝公崔沔集序》「文章本乎作者,而 哀樂繫乎時。本乎作者,六經之志也;繫乎時者,樂文 武而哀幽、厲也。立身揚名,有國有家,化人成俗,安危 存亡,於是乎觀之。宣於志者曰言飾而成之曰文。有 德之文信,無德之文詐。皋陶之歌,史克之頌,信也;子 朝之告,宰嚭之詞,詐也;而士君子恥之。夫子之文章」, 偃商傳之。偃、商歿而孔伋、軻、孟作,蓋《六經》之遺也。屈 平、宋玉哀而傷,靡而不遠,《六經》之道遯矣。論及後世, 力足者不能知之。知之者力或不足,則文義寖以微 矣。
又《揚州功曹蕭穎士文集序》:「君以為六經之後,有屈 原、宋玉,文甚雄壯,而不能經。厥後有賈誼,文詞詳正, 近於理體;枚乘、司馬相如,亦瓌麗才士,然而不近《風》 雅。揚雄用意頗深,班彪識理,張衡宏曠,曹植豐贍,王 粲超逸,嵇康標舉。此外皆金相玉質,所尚或殊,不能 備舉。左思詩賦,有《雅》《頌》遺風;干寶著論,近乎王化根」 源,此後敻絕無聞焉。近日陳拾遺子昂,文體最正,以 此而言,見君之述作矣。
賈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則唐虞賡歌,殷周雅頌,羙 文之盛也。厥後四裔交侵,諸侯征伐,文王之道將墬 地。於是仲尼刪《詩》述《易》,作《春秋》,而敘帝王之書,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