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復入翰林,閣筆而已。同列戲之曰:「不同文賦,《易為是》 者之乎?」竟以不稱職,數日而罷。

唐晉相李沇,磎相之子也。文學淵奧,迥出輩流,於時 公相之子弟無能及者。應舉時,文卷行《明易先生書》, 又有《答明易先生書》,朝士覽之,不測涯涘,即其他文 章可知也。然恃才躁進,竟罹非禍。爾後磎相追雪,贈 太子太師,諡曰「文。」司空圖撰行狀,沇贈禮部員外郎。 先是,劉崇魯舍人撰磎相麻,因而貶黜。沇以大彰先 世因贓仰藥,撰《鸚鵡杯賦》。李沇酬詞云:「玉犬吠天關, 彩童哭仙吏。一封紅篆書,為奏塵寰事。八極鼇柱傾, 四溟龍鬣沸。長庚冷有芒,文曲澹無氣。烏輪不再中, 黃砂瘞腥鬼。請帝命真官,臨雲啟金匱。方與清華宮, 董正紫極位。曠古雨露恩,安得惜沾施?生人血欲盡, 欃槍無飽意。」甚有文義焉。又皮日休曾謁歸融尚書 不見,因撰《夾蛇龜賦》,譏其不出頭也。而歸氏子亦撰 《皮靸鞋賦》,遞相謗誚。皮生後為湖南軍倅,亦甚傲誕, 自號「間氣。」布衣莊布,以長書責之,行於世也。

唐滎陽鄭準,以文筆依荊州成中令,常欲比肩陳玩。 自集其所作為三卷,號《劉表軍書》。雖有胸襟,而辭體 不雅。至《祝朝貴書》云:「中書令舍人日草麻」,通事舍人 曰「奏可。」又賀襄州趙令嗣襲其書云:「不沐浴佩玉而 有祁兆,不登山取符而無恤封。是於慶賀中顯言其 庶賤也。鄰道之敬,其若是乎?」應舉日,詩卷題《水牛》曰: 「護犢橫身立;逢人揭尾跳。」朝士以為大笑。

唐吳融侍郎策名後,曾依相國太尉韋公昭度,以文 筆求知,每起草先呈,皆不稱旨。吳乃祈掌武親密,俾 達其誠,且曰:「某幸得齒在賓次,唯以文字受眷,雖愧 荒拙,敢不著力,未聞愜當,反甚憂懼。」掌武笑曰:「吳校 書誠是藝士,每有見請,自是吳家文字非干老夫。」由 是改之,果愜上公之意。散版出官,寓於江陵,為僧貫 休撰《詩序》,以唐來唯元、白休師而已。又《祭陸龜蒙文》 即云:「海內文章,止魯望而已。」自相矛盾,於時不免識 者所譏。

唐末,鳳翔判官王昭,推奉李茂貞,挾曹馬之勢,牋奏 文檄,恣意翱翔。王蜀先主初下成都,馮涓節制判宰, 其牋奏歲久,轉廳,以掌記辟韋郎中,於權變之間,未 甚愜旨。閬州人王保晦,有文才而無體式,然其切露 直致,易為曉悟。加以鳳翔用王超牋奏,一本舊族,恩 偶風雲,每遇飛章,言偽而辯。蜀先主愛之,以二王書 題表槁示長樂公,公乃致書遜謝,倍加贊賞,其要曰: 「有眼未見,有耳未聞。」蓋譏其阻兵恃強,失事君去就。 王超後為興元留後,遇害,有《鳳鳴集》三十卷行於世。 後又有石欽若者,體效其筆,為劉知俊判官,隨軒降 蜀,不能謙退遠害,賓主爭露鋒穎,竟同誅之。閱其緘 題,表章行行,然宜其見忌而取禍也。許存初背荊州, 成中令降蜀,先主有意殺之,親吏柳修業勸其謙靜, 每立大功而皆託疾,由是獲免於先主之世,即彭城 之舊寮,不若高陽之小吏矣。《王超全集》三十卷,今只 見三卷,聞於盧卿宏也。

李商隱員外依彭陽,令狐楚以牋奏受知相國危疾, 有寶劍嘗為君上所賜,將進之,命李起草,不愜其旨, 因口占云:前件武庫神兵,先皇特賜,既不合將歸泉 下,又不宜留在人間。」時人服其簡當。彭陽之子綯,繼 有韋平之拜,似疏隴西,未嘗展分。重陽日,義山詣宅, 於廳事上留題,其略云: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 有所思。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許再窺。」相國睹 之,慚悵而已,乃扃閉此廳,終身不處也。蜀中庾傳昌 舍人,始為永和府判官,文才敏贍,傷於冗雜。因候相 國張公有故,未及見,庾怒而歸,草一啟事,僅數千字, 授於謁者,拂袖而去。他日張相謂朝士曰:庾舍人見 示長牋,不可多得。雖然,曾聞其草《角觗牒詞,動乃數 幅,譏其無簡當體要之用也。黃錄:壇場星辰備位顧 雲:博士為高燕公草齋詞云:天靜則星辰可摘。奇險 之句,施於至敬可乎?唐末亂離,渴於救時之術。孔相 國緯每朝士上封事,不暇周覽,但曰:「古今存亡,某知 之矣。未審所陳利害,其要如何?蓋鄙其不達時也。國 子司業于晦曾上崔「〈相國公引啟事〉》數千字,上至堯 舜,下及隋唐,一興一替,歷歷可紀。其末散漫,殊非商 略所有儒生中變通者鮮矣。

屯難之世,君子遭遇不幸,往往有之。唐進士章魯封 與羅隱齊名,皆浙中人,頻舉不第,聲采甚著。錢尚父 土豪崛起,號「錢塘八都。」洎破董昌奄有杭、越,於是章、 羅二士離其籠罩。然其出於草萊,未諳事體,重縣宰 而輕郎官,嘗曰:「某人非才,只堪作郎官,不堪為縣令, 即可知也。」以章魯封為表奏孔目官,章拒而見笞,差 羅隱宰錢塘,皆畏死稟命。章羅以之為恥,錢公用之 為榮,玉石俱焚。吁!可惜也。或云:章魯封後典蘇州,著 《章子》三卷行於世,羅隱為中朝所重,錢公尋倍加欽, 官至給事中,享壽考溫飽而卒。

唐天復中,張道古,滄州蒲臺縣人,擢進士第,拜左補 闕,文學甚富,介僻不群,因上《五危二亂表》,左授施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