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者意義為不鏗鏘激越。此務省文之失也。

《前漢書》好用「人人」字。如《文帝紀》,「人人自以為得之者 以萬數。」又曰:「人人自安難動搖。」《元帝紀》,「人人自以得 上意。」《食貨志》,「人人自愛而重犯法。」《韓信傳》,「人人自以 為得大將。」《曹參傳》,「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張良 傳》,「人人自堅。」《叔孫通傳》,「吏人人奉職。」《賈誼傳》,「人人各 如其意所出。」《揚雄傳》,「人人自以為咎繇。」《鮑宣傳》,「人人 牽引所私」;《韓延壽傳》「人人問以謠俗,人人為飲」;《張騫 傳》「人人有言輕重」;《李尋傳》「人人自賢」;《王莽傳》「人人延 問」,《嚴安傳》「人人自以為更生」,《王吉傳》「人人自制」是也。 《後漢書》亦間有之。如《崔駰傳》「人人有以自優」,《五行志》 「人人莫不畏憲」,《吳漢傳》「諸將人人多請之」,《申屠剛傳》 「人人懷憂」,《王允傳》「人人自危」,《荀彧傳》「人人自安」,《呂強 傳》「諸常侍人人求退」是也。又「元元」二字,考之六經無 所見,而兩《漢書》多用之。如《前漢·文帝紀》「全天下,元元 之戶」,《武紀》「燭幽隱」,「勸元元所以化元元」,《宣紀》「不忘元 元」,《元紀》「元元失望,元元何辜,元元大困,元元之民勞 於耕耘」,「元元騷動,元元安所歸命」,《成紀》「元元冤失職 者眾」,《哀紀》「元元不贍。」《刑法志》:「罹元元之不逮。」《嚴安傳》: 「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嚴助傳》:「使元元之民,安生樂 業。」《賈捐之傳》:「保全元元。」《東方朔傳》:「元元之民,各得其 所。」《魏相傳》:「慰安元元,唯陛下留神元元。」《鮑宣傳》:「為天 牧養元元。」《蕭育傳》:「安元元而已。」《康衡薛宣傳》:「哀閔元 元。」《王嘉傳》:「憂閔元元。」《谷永傳》:「以慰元元之心。」《匈奴傳》: 「元元萬民」是也。《後漢?光武紀》:「下為元元所歸,賊害元 元」,「元元愁恨」,「惠茲」「元元」,《章紀》「誠欲元元,去末歸本」,「元 元未諭,深元元之愛。」《和紀》「愛養元元下濟」,「元元」,《順紀》 「元元被害」,《質紀》「元元嬰此困毒」,《桓紀》「害及元元。」《鄧后 紀》·《劉毅傳》:「垂恩元元」,《王昌傳》:「元元創痍」,《耿弇傳》:「元元 叩心」,《郎顗傳》「弘濟元元貸贍」元元,《曹裦傳》「仁濟元元。」 《范升傳》:「元元焉所呼,天免元元之急。」《鍾離意傳》:「憂念 元元。」《何敞傳》:「元元怨恨,安濟元元。」《楊終傳》:「以濟元元。」 《虞詡傳》:「遭元元無妄之災。」《皇甫規傳》:「『平志畢力,以慶 元元』是也。」予謂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 元元黎民,元元萬民」,近於複重矣。故顏注或云:「元元, 善意也。」

故簏中得舊書一帙,題為《晉代名臣文集》,凡十四家, 所載多不能全,真太山一毫芒耳。有張敏者,太原人, 仕歷平南參軍、太子舍人、濟北長史。其一篇曰:「頭責 子羽文,極為尖新,古來文士皆無此作,恐《藝文類聚》 《文苑英華》或有之,惜其泯沒不傳,謾采之以遺博雅 君子。」其序云:「太原溫長仁、潁川荀景伯、范陽張茂先」、 士鄉劉先生、南陽鄒潤甫、河南鄭思淵。余友有秦生 者,雖有姊夫之尊,少而狎之。同時昵好張荀之徒,數 年之中,繼踵登朝。而此賢身處陋巷,屢沽而無善價, 抗志自若,終不衰墮,為之慨然。又恠諸賢既已在位, 曾無伐木嚶鳴之聲,又違王貢彈冠之義,故因秦生 容貌之盛,為《頭責》之文以戲之,并以嘲六子焉。雖似 諧謔,實有興也。《文》曰:「維泰始元年,頭責子羽曰:『吾託 為子頭,萬有餘日矣。大塊稟我以精,造我以形,我為 子蒔髮,膚,置鼻,耳,安眉,額插牙齒,眸子橋光,雙權隆 起,每至出入人間,邀遊市里,行者辟易,坐者竦跽,或 稱君侯,或言將軍,捧手傾側,佇立踦』。」請幫助識別此字。「如此者,故我 形之足偉也。子冠冕弗戴,金銀弗佩,艾以當笄,幍以 代帶,百味弗嘗,食粟茹菜,歲暮年過,曾不自悔。子厭 我形容,我賤子意態,若此者,必子行己累也。子遇我 如讎,我視子如仇,居常不樂,兩者俱憂,何其鄙哉!子 欲為仁賢耶,則當如皋陶、后稷、巫咸、伊陟,保乂王家, 永見封殖。子欲為名高耶,則當如許由」、《子臧》,卞隨《務 光》,洗耳逃祿,千載流芳。子欲為游說耶?則當如陳軫 蒯通,陸生鄧公。轉禍為福,含辭從容。子欲為進趨耶? 則當如賈生之求試,終軍之請使,砥礪鋒穎,以幹王 事。子欲為恬淡耶?則當如老聃之守一,莊周之自逸。 漠然離俗,志凌雲日。子欲為隱遯耶?則當如榮期之 帶索,漁父之《瀺灂》。栖遲「神岳,垂餌巨壑,此一介之人 所以顯身成名者也。今子上不睎道德,中不效儒墨, 塊然窮賤,守此愚惑。察子之情,觀子之志,退不為處 士,進無望三事,而徒玩日勞形,習為常人之所喜,不 亦過乎?」子羽愀然深念而對曰:「凡所教敕,謹聞命矣。 受性拘係,不聞禮義,誤以天幸,為子所寄。今子欲使 吾為忠耶,當如包胥、屈平;欲使吾為信耶,則當殺身 以成名;欲使吾為節耶,則當赴水火以全貞。此四者 人之所忌,故吾不敢造意。」頭曰:「子所謂天刑地網,剛 德之尤,不登山抱木,則褰裳赴流。吾欲告爾以養性, 誨爾以優游,而與蟣虱同情,不聽我謀。悲哉!俱御人 體,而獨為子頭!且儗人以倫,喻子儕偶,曾不如太原 溫顒、潁川荀禹、范陽張華、士鄉劉許、南陽鄒湛、河南 鄭詡。」此數子者,或蹇吃無宮商,或尪陋希言語,或淹 伊多姿態,或讙譁少智諝,或口如含膠飴,或頭如巾 虀杵,而猶以文采可觀,意思詳序,攀龍附鳳,並登天 府。夫舐痔得車,沉淵竊珠,豈若夫子徒令脣舌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