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4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出潁昌,京畿之地旋復。南城分徇而首尾互應,朱仙

進擊而手足猖披。惟是時之舉偶困於謗書,而此日 之功難言於覆簣。苟盡得策,豈」復至今?自兩河而言, 則銅梁為舊疆;由九郡而論,則金坡為限塞。平州與 三關異路而不豫計,真兒戲哉!白溝僅一水,累世而 不敢踰,亦幸安耳。今欲為能勝,而必不可勝,固當審 所圖而棄其難圖,豈徒舍敗績而趨成功,庶不因空 名而受寔禍?宣和之捷,所以胎靖康之變;隆興之戰, 所以成乾道之盟。惟思之遠而慮之深,庶功可成而 憂可弭。大姑少置,小亦未安。招攜固上策,而納歸正, 乃自困之資;用間誠至謀,而遣妄諜,乃無益之費。偽 官換授,是當誅而蒙賞;厚貲輕畀,是以寔而易虛。雖 至愚猶且知其非,豈在上顧甘循其弊?許移治者,是 許其棄地;令擇利者,是令其退師。徒使全家保妻子 之臣,用以藉口竊爵祿之寵。邊城保障,以廟堂使闕, 而不免於屢遷;戎閫事機,以主帥豢安,而常淹於難 達。偃然以承平文飾之體,巍乎居要境藩維之權。塞 下之粟,反內徙以自虛。軍中之弊,猶日朘而不止,歲 市駿而不能償耗。誰興開元監牧之謀,日計漕而未 足。饋軍,孰啟神爵屯田之策?民兵文具,禁籍虛員。奈 何欲興不世之儁功,尚爾未革易知之宿弊。此特言 其梗概,初未效於涓埃,已不勝賈生痛哭之私,矧欲 致臧宮鳴劍之議。試捈悶悶,毋謂平平。恭惟某官,以 世大儒,助國正論,貫兼資於文武,視一節於險夷。歸 自乘軺,公議浩然而歸;重畀之顓閫,天心昭若以可 知。上方勤西顧之憂,「公特任北門之寄。風露三神之 頂,洊爾褰裳;旌旗千騎之來,跫然望履。聳列城之觀 望,屹外閫之蕃宣。當盡遠猷,庶銷過計。」某辱知最渥, 因事有言。「屢矣蹉跎,雖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簡,得 毋貽小子之嗤。或可執鞭,願供磨盾。其諸軟熟之貢, 徒致高明之煩。嗣聽策勳,別當修贄。」畏齋在丹陽館, 一覽輒喜,親作數語謝曰:「抗身名以衛社稷,久沉射 虎之威;疏王爵以大門閭,將表食牛之氣。有來相過, 允荷不忘。監食學士風烈承宗,詞華振俗,喜北平之 有後,幸郎君之克家。庾氏卑官,王孫令器,必有表薦, 以發忠嘉。至於陳誼之甚高,與夫期待之太過,此則 諸君子之責,而非一郡守之憂。」某行官沔鄂之間,即 有兵民之寄,當呼老校退卒,問先烈之宏規,將與群 公貴人,誦故侯之名緒敘謝之意,匆草莫殫,於是一 得之謀,頗徹於諸公間矣。又一年,稍稍如言,宇文顧 齋聞之,從章以初錄本去,會除次對,謬以充自代薦, 且有志識不群之褒,初未相識也,故余《投謝駢儷》有 曰:「初不求於識面,亶自得于知心」,蓋指此。它日又《特 剡》亟稱之于廟堂,余迄不知所蒙。近繙《故笈》,偶見存 本,因悼殄瘁,潸然出涕,書之以志余之愧於知己者 焉。

《齊東野語》:傅伯壽為浙西憲,韓𠈁胄用事,伯壽首以 啟贄之曰:「澄清方效於范滂,跋扈遽逢於梁冀。人無 恥矣,咸依右相之山;我則異歟,獨仰韓公之斗。首明 趨向,願出鎔陶。」由是擢用,至僉書樞密院事。韓敗,追 三官,奪執政恩。

《輟耕錄》:「至元間,平原郡公趙氏與芮,宋福王也。其子 娶全竹齋少保之女,婚啟內一聯云:『休光薊北,苟安 公位之居;回首江南,惟重母家之念』。」儘有味。

箋啟部雜錄

《博物志》:「鄭元注《毛詩》曰箋。」不解此意。或云毛公嘗為 北海,元是此郡人,故以為敬耳。

《紫薇詩話》:正獻公守河陽,范蜀公司馬溫公往訪,公 具燕設口號,有云:「玉堂金馬,三朝侍從之臣;清洛洪 河,千古圖書之奧。」

夏英公《賀文靖公兼樞密使啟》云:「三公之尊,古無不 統。五代多故,政乃有歸。」又云:「部分諸將,獨出於禁中; 制決奇謀,不關於公府。」又云:「當清明之盛旦,布焜煌 之冊書。」

孫廣伯術《謝東萊公舉改官啟》云:「清朝薦士,寒門蒙 座主特達之知;絳帳傳經,賤子辱侍講非常之遇。」蓋 孫公莘老受知正獻公廣伯常從滎陽學也。

《泊宅編》:王欽臣除太僕卿,東坡賀啟有云:「萬事不理, 問伯始而可知;三篋若亡,賴安世之猶在。」其後孔平 仲《賀蘇子容頌吏部尚書》復云:「萬事不理,當問胡公; 三篋若亡,請詢安世。」

《澠水燕談錄》:「國初襲唐末士風。舉子見先達,先投刺, 謂之『請見。既與之見,他日再投啟事,謂之『謝見』。又數 日,再投啟事,謂之『溫卷』。或先達以書謝,或有稱譽,即 別裁啟事,委曲敘謝,更求一見。當時舉子之於先達 者,其禮如此之恭。近歲不復行此禮,而上官亦有延 譽而進者』。」

《春渚紀聞》:「余宣和間於楊文公五世孫德裕家,見文 公八九歲時《病起謝郡官》一啟,屬對用事,如老書生, 而筆蹟則童稚也。」

《老學庵筆記》:紹興中,有貴人好為俳諧體詩及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