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5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五十九卷目錄

 策部總論

  劉勰文心雕龍議對篇

  王通中說問易篇

  徐炬事物原始

  吳訥文章辯體

  徐師曾文體明辯策問 策

 策部藝文

  策旨          宋李清臣

  集策序           秦觀

  答程正思          朱子

  跋黃君汝宜廷對策後    真德秀

  跋許教授一鶚廷對策    劉克莊

  題李龍庚殿策       文天祥

  題太平策後        明宋濂

  題湯大行殿試策問下    王守仁

 策部紀事一

文學典第一百五十九卷

策部總論

劉勰文心雕龍

《議對篇》

夫《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說也。言 中聖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

王通中說

《問易篇》

叔恬曰:「敢問策何謂也?」子曰:「其言也典,其致也博,憫 而不私,勞而不倦,其惟策乎?」子曰:「《續書》之有命邃矣, 其有君臣經略當其地乎?其有成敗於其間,天下懸 之不得已而臨之乎?進退消息,不失其幾乎?道甚大, 物不廢,高逝獨往,中權契化,自作天命乎?」文中子曰: 「事者其取諸仁義而有謀乎?雖天子必有師,然亦何」 常師之有?唯道所存。以天下之身,受天下之訓,得天 下之道,成天下之務,民不知其由也,其惟明主乎!《文 中子》曰:「廣仁益智,莫善於問;乘事演道,莫善於對。非 明君孰能廣問?非達臣孰能專對乎?」其因宜取類,無 不經乎?洋洋乎晁、董、公孫之對。《文中子》曰:「有美不揚, 天下何觀?君子之於君,贊其美而匡」其失也。所以進 善不暇,天下有不安哉。

徐炬事物原始

《策》

「事始曰策。」起漢武帝策董仲舒之始,當以文帝時晁 錯《對賢良策》為始。

吳訥文章辯體

《策》

按《說文》:「策者,謀也。」凡錄政化得失,顯而問之,謂之對 策。考之於史,實始漢之晁錯。遇文帝恭謙好問之主, 不能明目張膽以答所問,惜哉!唯董仲舒學識醇正, 又遇孝武初政清明,策之再三,故克罄竭所蘊。帝因 是罷黜百家,專崇孔氏,以表章六經,厥功茂焉。迨宋 蘇軾之答仁宗制策,亦克輸忠陳義,婉切懇到,君子 「有取焉。」

徐師曾文體明辯

《策問》

按:古者選士,詢事考言而已,未有問之以策者也。漢 文中年,始策賢良,其後有司亦以策試士,蓋欲觀其 博古通今,與夫剸劇解紛之識也。然對策存乎士子, 而策問發於上人,尤必善為疑難。今取古人策問之 工者數首,分為二類:一曰《制策》,二曰《試策》。

《策》

按:《說文》云:「策者,謀也。」《漢書·音義》作「簡策難問,例置案 上,在試者意投射,取而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 失,顯而問之,謂之對策。」劉勰云:「射策者,探事而獻說 也,以甲科入仕。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以第一登庸。 皆選賢之要術也。」夫策士之制,始於漢文。晁錯所對, 蔚為舉首。自是而後,天子𨓏𨓏,臨軒策士,而有司亦 以策舉人,其制迄今用之。又學士、大夫有私自議政 而上進者三者均謂之策。一曰「制策」,天子稱制以問 而對者是也;二曰「試策」,有司以策試士而對者是也; 三曰「進策」,著策而上進者是也。又宋曾鞏有《本朝政 要策》,蓋當時進士帖括之類,故今不錄。夫策之體,練 治為上,工文次之。然人才不同,或練治而寡文,或工 文而疏治,故入選者《劉勰》稱為「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