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5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昔人有惡形而惡鑑者,遇之則掩袂卻走。君將掩袂 卻走之不暇,而又烏揭之焉,日以示人,其志於伊呂 之事奚疑哉?君其勉矣!上帝臨汝,毋貳爾心。某亦嘗 繆承明問,雖其所以對揚,與其所以為志者,不可以 望君,然亦何敢忘自勖!

策部紀事一

《漢書晁錯傳》:「上詔有司舉賢良文學士,錯在選中,上 親策詔之。時賈誼已死,對策者百餘人,惟錯為高第, 由是遷中大夫。」

《公孫弘傳》:「武帝初即位,招賢良文學士。是時弘年六 十,以賢良徵為博士。使匈奴,還報不合意,上怒,以為 不能,弘乃移病免歸。元光五年,復徵賢良文學。菑川 國復推上弘,弘謝曰:『前已嘗西,用不能罷,願更選國 人』。」固推弘。弘至太常,上策詔諸儒,制曰:「蓋聞上古至 治,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陰陽和,五榖登,六畜蕃, 甘露降,風雨時,嘉禾興,朱草生,山不童,澤不涸,麟鳳 在郊藪,龜龍游於沼,河洛出圖書,父不喪子,兄不哭 弟,北發渠搜,南撫交阯,舟車所至,人跡所及,跂行喙 息,咸得其宜,朕甚嘉之。今何道而臻乎此?子大夫修 先聖之術,明君臣之義,講論洽聞,有聲乎當世。敢問 子大夫天人之道,何所本始?吉凶之效,安所期焉?禹 湯水旱,厥咎何由?仁義禮知,四者之宜,當安設施,屬 統垂業,物鬼變化,天命之符,廢興何如?天文地理,人 事之紀,子大大習焉。其悉意正議,詳具其對,著之於 篇,朕將親覽焉,靡有所隱。」弘對曰:「臣聞上古堯、舜之 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 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貴爵厚賞而民不勸,深刑重罰 而姦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賞重刑,未足 以勸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則分職 治;去無用之言,則事情得;不作無用之器,則賦斂省; 不奪民時,不妨民力,則百姓富;有德者進,無德者退, 則朝廷尊;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群臣逡;罰當罪,則 姦邪「止;賞當賢則臣下勸。凡此八者,治民之本也。故 民者,業之則不爭,理得則不怨,有禮則不暴,愛之則 親上」,此有天下之急者也。故法不遠義,則民服而不 離;和不遠禮,則民親而不暴。故法之所罰,義之所去 也;和之所賞,禮之所取也。禮義者,民之所服也;而賞 罰順之,則民不犯禁矣。故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犯 者,此道素行也。」臣聞之,氣同則從,聲比則應。今人主 和德於上,百姓和合於下,故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 和,形和則聲和,聲和則天地之和應矣。故陰陽和,風 雨時,甘露降,五穀登,六畜蕃,嘉禾興,朱草生,山不童, 澤不涸,此和之至也。故形和則無疾,無疾則不夭。故 父不喪子,兄不哭弟,德配「天地,明並日月,則麟鳳至, 龜龍在郊,河出圖,洛出書,遠方之君莫不說義奉幣 而來朝,此和之極也。」臣聞之:仁者,愛也,義者,宜也,禮 者,所履也,智者,術之原也。致利除害,兼愛無私,謂之 仁;明是非,立可否,謂之義;進退有度,尊卑有分,謂之 禮;擅殺生之柄,通壅塞之塗,權輕重之數,論得失之 道,使遠近「情偽必見於上,謂之術。」凡此四者,治之本, 道之用也,皆當設施,不可廢也。得其要則天下安樂。 法設而不用,不得其術,則主蔽於上,官亂於下,此事 之情屬,統垂業之本也。臣聞堯遭鴻水,使禹治之,未 聞禹之有水也;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桀紂行惡, 受天之罰;禹湯積德,以王天下。因此觀之,天德「無私 親,順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紀。臣弘 愚戇,不足以奉大對。」時對者百餘人,太常奏弘第居 下。策奏,天子擢弘對為第一。召入見,容貌甚麗,拜為 博士,待詔金馬門。

《河間獻王德傳》:「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 及詔策所問三十餘事。其對推道術而言,得事之中, 文約指明。」

《董仲舒傳》:「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百數,而 仲舒以賢良對策焉。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 《嚴助傳》:「助,會稽吳人,郡舉賢良對策百餘人,武帝善 助對,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

《後漢書徐防傳》:「永元十年,遷少府大司農。防勤曉政 事,所在有跡。十四年,拜司空。防以五經久遠,聖意難 明,宜為章句,以悟後學,上疏曰:臣聞《詩》《書》禮樂,定自 孔子;發明章句,始於子夏。其後諸家分析,各有異說。 漢承亂秦,經典廢絕,本文略存,或無章句。收拾缺遺, 建立明經,博徵儒術,開置太學。孔聖既遠,微旨將絕」, 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以勉勸學者,所以 示人好惡,改敝就善者也。伏見太學試博士弟子,皆 以意說不修家法,私相容隱,開生姦路。每有策試,輒 興諍訟,論議紛錯,互相是非。孔子稱「述而不作」,又曰 「吾猶及史之闕文。」疾史有所不知而不肯闕也。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