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5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茲一舉矣。」安石既怒孔文仲,科亦隨罷。陶雖入等,纔 通判蜀州。

《葉祖洽傳》:「祖洽字敦禮,邵武人。熙寧初,策試進士,祖 洽所對專投合用事者,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 惠卿擢為第一,僉書奉國軍判官,判登聞檢院,由國 子丞知湖州,留為校書郎。元祐初,歷職方、兵部員外 郎,加集賢校理,進禮部郎中。給事中趙君錫論其對 策訕及宗廟,祖洽自辨,事下從官定議,蘇軾、劉攽言 『祖洽謂祖宗紀綱法度,因徇苟簡,願朝廷與大臣合 謀而新之。可以為議論乖謬,若謂之訕則不可』。」於是 但出提點淮西刑獄。

《蘇轍傳》:「轍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哲宗起李清臣 為中書舍人,鄧潤甫為尚書左丞。二人久在外,不得 志,稍復言熙豐事,以激怒哲宗意。會廷試進士,清臣 撰策題,即為邪說。轍諫曰:『伏見御試策題,歷詆近歲 行事,有紹復熙寧、元豐之意。臣謂先帝以天縱之才, 行大有為之志,其所設施,度越前古,蓋有百世不可 改者。在位近二十年,而終身不受尊號;裁損宗室,恩 止袒免,減朝廷無窮之費;出賣坊場,顧募衙前,免民 間破家之患;黜罷諸科誦數之學,訓練諸將慵惰之 兵;置寄祿之官,復六曹之舊;嚴重祿之法,禁交謁之 私;行淺攻之策以制西夏;收六色之錢以寬雜役。凡 如此類,皆先帝之睿筭,有利無害。而元祐以來,上下 奉行,未嘗失墜也。至於其他,事有失當,何世無之?父 作之於前,子救之於後,前後相濟,此則聖人之孝也』。」 漢武帝外事四征,內興宮室,財用匱竭,於是修鹽鐵、 榷酤、均輸之政,民不堪命,幾至大亂。昭帝委任霍光, 罷去煩苛,漢室乃定。光武、顯宗以察為明,以讖決事, 上下恐懼,人懷不安。章帝即位,深鑒其失,代之以寬 厚愷悌之政,後世稱焉。本朝真宗右文偃武,號稱太 平,而群臣因其極盛,為《天書》之說。章獻臨御,攬大臣 之議,藏書梓宮,以泯其跡。及仁宗聽政,絕口不言。英 宗自藩邸入繼,大臣創濮廟之議。及先帝嗣位,或請 復舉其事,寢而不答,遂以安靜。夫以漢昭、章之賢,與 吾仁「宗、神宗之聖,豈其薄於孝敬而輕事變易也哉? 臣不勝區區,願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輕事改易。若輕 變九年已行之事,擢任累歲不用之人,人懷私忿而 以先帝為辭,大事去矣。」哲宗覽奏,以為引《漢武方》,先 朝不悅,落職知汝州。

《李清臣傳》:「清臣拜中書侍郎,紹聖元年,廷試進士,清 臣發策曰:『今復詞賦之選而士不知勸,罷常平之官 而農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說紛而役法病,或東或北 之論異而河患滋,賜土以柔遠也而羌夷之患未弭, 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賈之路不通。夫可則因,否則革, 惟當之為貴,聖人亦何有必焉』。」主意皆絀元祐之政, 《策言》悟其指,於是紹述之論大興,國是遂變。

《家愿傳》:「愿字處厚,眉山人。愿弱冠遊京師,以廣文館 進士登第,時紹聖元年也。廷策進士,中書侍郎李清 臣擬進策問,力詆元祐之政,愿答策惟以『守九年之 所已行者為言。時門下侍郎蘇轍嘗上疏辨策問,舉 漢武帝事,觸上怒待罪,愿未及知也。因見轍誦所對, 驚喜曰:『故人子道同志合,猶若是也』』。」楊畏覆考,專主 「熙寧」、元豐,取畢漸為第一,愿遂居下第。轍尋出守汝, 而國論大變矣。

《蔡薿傳》:「薿字文饒,開封人。崇寧五年,以諸生試策,揣 蔡京且復用,即對曰:『熙豐之德業,足以配天,不幸繼 之以元祐。紹聖之讚述,足以永賴,不幸繼之以靖國。 陛下兩下求賢之詔,冀以聞至言,收實用也。而見於 元符之末者,方且幸時變而肆姦言,乘間隙而投異 意,詆誣先烈不以為疑,動搖國是不以為憚。願逆處』」 其未至而絕其原。於是擢為第一,以所對頒天下。 《張九成傳》:九成字子韶,其先開封人,徙居錢塘,游京 師,從楊時學。權貴託人致幣曰:「肯從吾游,當薦之館 閣。」九成笑曰:「王良尚羞與嬖奚乘,吾可為貴游客耶?」 紹興二年,上將策進士,詔考官直言者置高等。九成 對策,略曰:「禍亂之作,天所以開聖人也。願陛下以剛 大為心,無以憂驚自沮。」臣觀金人有必亡之勢,中國 有必興之理。夫好戰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 必亡,金皆有焉。劉豫背叛君親,委身夷狄,黠雛經營, 有同兒戲,何足慮哉!前世中興之主,大抵以剛德為 尚,去讒節慾,遠佞防姦,皆中興之本也。今閭巷之人, 皆知有父兄妻子之樂,「陛下貴為天子,冬不得溫,夏 不得凊,昏無所定,晨無所省,感時遇物,悽惋於心,可 不思所以還二聖之車乎?」又言:「閹寺聞名,國之不祥 也。今此曹名字稍稍有聞,臣之所憂也,當使之安。掃 除之役,凡結交往來者有禁,干預政事者必誅。擢置 首選。」楊時《遺九成書》曰:「廷對自中興以來未之有,非 剛大之」氣不為,得喪回屈不能為也。

《胡銓傳》:「銓字邦衡,廬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 銓因御題問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湯武聽民而 興,桀紂聽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鋒鏑間,外亂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