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5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十一年六月庚申,下詔伐宋,問執行人之罪。時公在 儀真已十五載,以音問久不通,乃於九月甲戌,用蠟 丸帛書,親繫鴈足,祝之北飛。十二月丙辰,伯顏南征 之師,竟渡大江。十二年二月庚午,似道懼,命總管段 佑送公歸國。三月,虞人始獲雁於汴梁金明池。四月, 公至燕都,而七月辛未遂卒,年僅五十三爾。其書中 統十五年,即至元十一年。南北隔絕,但知建元為「中 統」也。十二年正月甲申,宋亡帛書為安豐教授王時 中所得。延祐五年春,集賢學士郭貫出持淮西使節 獲見焉,遂奏於朝,敕中使取之。十一月,太保曲樞、集 賢大學士李邦寧以其書上仁宗詔裝潢成卷,翰林、 集賢文臣各題識之,藏諸東觀。而王約、吳澄、袁桷、蔡 文淵、李源道、鄧文原、虞集皆有所作矣。昔蘇武使匈 奴,匈奴詭稱武死。漢昭帝使使者諭云:「天子射上林, 得鴈,足有帛書,言武牧羝澤中,武因獲還。」此特出一 時假托之辭,非有事實也。今當一介行使不通之際, 鴈乃能遠離矰繳,而將公書至汴,其殆天欲顯公之 忠節耶?會公巳北歸,故獲者不以聞。不然,則是書之 所繫,豈細故也哉?或謂世祖見書有「四十騎留江南, 曾無一人如鴈」之歎,遂興師伐宋。皆好事者傅會之 談,而不知有信史者也。濂修《元史》,既錄詩入公傳,今 復書歲月先後於卷末,以見鴈誠能傳書云。

《尺牘清裁序》
王世貞

夫書者,辭命之流也。昔在《春秋》,游旌接轂,矢揚刃飛 之下,不廢酬往,嫺婉可餐。故草創潤色,既匪一人,謀 野禔邦,以為首務。然而出疆斷割,因變為規,寄文行 人之口,無取載函之筆,離是而還書。郁乎盛矣,用亦 大焉。故檄箭聊城,則百雉自摧;奏章秦庭,則千橐盡 返。少卿紓鬱於毳帳,子長揚泯於蠶宮。良以暢人我 之懷,發今曩之縕。或揚扢沉冥,或掊折疑豫。或誘趨 啟蔽,或釋詛通媾。走儀秦於寸管,組丘倚於尺一。思 則川至泉湧,辯乃雲蒸電㸌,其盛矣哉!然皆舂容大 章,汪洋菀翰。鴈距弱雲,路虞其阻脩;魚腹狹波,臣付 以浮沉。則有黃麻薄蹄,緘蘇固蠟。爛熳數行,遙裔千 里。蓄止寒暄,情專問慰。隻事興端,片「物託緒,毛生為 舌,墨卿代面,醉瀋灕漇,巵言熹微,其造色也,炯兮隋 珠之忽投,其寄悰也,裊兮春絲之不斷。是用河嶽雖 移,漆膠愈結,徘徊吟咀,情事更絕。明月宛其依懷,白 雲停而不飛。斯則晉客元談之委致,齊梁纖語之極 軌也。」西蜀楊用修,少游金馬,晚戍碧雞,傾浮提之玉 壺,然太乙之藜杖。漁𢓃獵稗,積有歲時。爰薈斯篇,凡 十一卷,命曰《尺牘清裁》。或因本寂寥,或刪芟繁積,其 見《文選》諸書者,不復更載。「麗砂的礫,等謝氏之碎金; 元圃崢嶸,掩瑯琊之群玉。」客有齎示,余甚旨之。第惜 其時代名氏,往往紕誤,所漏典籍,亦不為少。乃稍為 訂定,仍加增葺。及自唐氏迄今,詞近雅馴,亦附於後。 更為二十八卷,藏之櫝中。於乎!墳典既遠,清徽多祕, 陳驚座之十吏遞供,劉南昌之百函俱發,流映前史, 以為美談。今皆闕如,況其下者。余既慚半豹,寧免魯 魚。故繇中郎酷私王充之論,亦是卿家子雲覆瓿之 業耳。

《重刻尺牘清裁小序》
前人

楊用修氏所纂《尺牘》僅八卷,余始益之,得二十八卷, 頗行世。世有蔡中郎者,愛之,恨不得為帳中之祕耳。 然余時時覺有挂漏,業已付梓,卒忽不復及。而會歸 自太原,幽憂之暇,稍露隙日。于鱗一旦奄成異代,郵 筒永廢,風流若掃。青燈弔影,不無山陽之慨;散帙曝 晴,更成蜀州之歎。俯仰今昔,責在後死,高文大篇,勒 之琬琰矣。茲欲使間闊寒暄之談,竿尺往復之致,附 托群驥,以成不朽。爰廣昔傳,末及茲士,凡一千七百 五十一條,一十三萬一千三百六十二言,前後得六 十卷。較之余刻,十益其六,比於用修,十益其九,亦云 瀚博矣。嚮所謂《春秋》之世,寄文行人者,惜其婉媺嫺 雅,亦略載之。夫其取指太巧,措法若規,得非盲史為 之潤色邪?先秦兩漢,質不累藻,華不掩情,蓋最稱篤 古矣。東京宛爾,具體《三邦》,亦其濫觴,稍涉繁文,微傷 諂語。晉氏長於吻而短於筆,間獲一二佳者,餘多茂 先不解之恨。齊梁而下,大好纏綿,或涉俳偶,苟從管 斑,可窺豹彩,必取全錦,更傷斐然。隋唐以還,滔滔信 腕,不知所以裁之。邇歲諸賢,稍有名能復古者,亦未 卓然正始。夫文至尺牘,斯稱小道。有物有則,才者難 之,況其他哉?用修初名「赤牘」,無所據,或以古「尺」、「赤」通 用耳。攷唯漢《西嶽石闕銘》內高二丈二赤,然亦僻矣。 且漢所稱尚書下尺一,又天子遺匈奴以尺一牘,匈 奴報以尺二牘,皆尺也。故改從尺牘,復綴數語於末, 以俟夫謀野之士采焉。

《凌元旻赫蹄書序》
前人

王子曰:蓋余嘗為吳興凌大夫敘書牘云,居數歲而 復為大夫。孫元旻序所謂赫蹄書者,何以稱赫蹄也? 按《班史趙后傳》:「篋有裹藥二枚赫蹄。」應劭醳曰:「薄小 紙也。」元旻之為書,大者數百千言矣。稱赫蹄,示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