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6 (1700-1725).djvu/6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所獲,則分而𢌿其什伍之兵也。蓋利害相及,則戰不

敢潰,而居不敢盜,此乃勾卒嬴越之法。或曰:羸謂衰 羸也,越謂超越也。凡戰罰其衰羸,賞其超越也。然無 勾卒之意,當從前說。

《曹成王碑》,句讀差訛,說不可解,又為人轉易其字,故 愈不可解。僕舊得柴慎微善本,今是正之。一本云,觀 察使殘虛使將國良戎界,良以武岡叛柴本作「初觀 察使虛使將國良戎界」,本無「殘」字,蓋虛使其將國良 往戎界,故良不往,以武岡叛也。又一本云,「披安三縣 詠其州,斬偽刺史。」柴本「詠」字作「訹」,披音鹿非反。蓋言 披剝安州之三縣,故以威名訹懼其州人,使斬其不 當為刺史者。蓋當時刺史李希烈之黨也。

老杜《贈李潮八分歌》云:「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 寂不聞。嶧山之碑野火燒,棗木傳刻肥失真。苦縣光 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嶧山之碑,至於「苦縣光 和」,人多未詳,王內翰亦不解。謹按老子,苦人也,今為 亳州衛真縣。縣有明道宮,宮有漢光和年中所立碑, 蔡邕所書。僕大觀中為永城主簿日,緣檄到縣,得見 之,字畫勁拔,真奇筆也。且杜工部時已非《嶧山》真筆, 況於今乎?然今所傳摹本,亦自奇絕,想見真刻,奇偉 哉!

《避暑錄話》:《唐書·李絳傳》載論罷吐突承璀請撰安南 寺聖德碑事,云憲宗命百牛倒石,此事出《唐舊史》,歐 文忠遂謂古碑先立而後書。余家有李絳論事,載此 甚詳,云承璀先立碑堂并碑石大小准華嶽碑,不言 已立碑也。絳既論,帝報云:已不令建立碑樓,便遣拽 倒。乃記承璀奏樓功績大,請緩拆,帝遣百牛倒之,則 所倒乃碑樓,非碑石也。《新史》乃承《舊史》之誤爾。凡書 要以便事,何為必先立乎?史言帝初怒,絳伏奏愈切 刀悟而集本是奏疏,從中報可,無怒事,尢見其妄? 歐文忠作《范文正神道碑》,累年未成,范丞相兄弟數 趣之,文忠以書報曰:「此文極難作,敵兵尚強,須字字 與之對壘。」蓋是時呂申公客尚眾也。余嘗於范氏家 見此帖,其後碑載初為西帥時,與申公釋憾事,曰:「二 公歡然相約平賊。」丞相得之曰:「無是,吾翁未嘗與呂 公平也。」請文忠易之。文忠怫然曰:「此吾所目擊,公等 少年,何從知之?」丞相即自刊去二十餘字,乃入石。既 以碑獻文忠,文忠卻之曰:「非吾文也。」然碑載章獻太 后朝正事,謂仁宗欲率百官拜殿下,因公爭而止。蘇 明允修《因革禮》,見此禮實嘗行,公亦自知其誤,則銘 誌書事,固不容無誤,前輩所以不輕許人也。范公忠 義,欲以身任社稷,當西方謀帥時,不受命則已,苟任 其責,將相豈可不同心歡然釋憾?乃是美事,亦何傷 乎?然余觀文正奏議,每訴有言,多為中沮,不得行。未 幾,例改授觀察使,韓魏公等皆受,而公獨辭甚力,至 欲自械繫以聽命,蓋疑以俸厚啗之。其後卒以擅答 元昊書罷帥奪官,則申公不為無意也。文忠蓋錄其 本意,而丞相兄弟不得不正其末,兩者自不妨,惜文 忠不能少損益之,解後世之疑,豈碑作於仁宗之末, 猶有諱而不可盡言者,是以難之耶?

《過庭錄》:光祿侍居相府,同晁以道往見東坡。頃有從 官來,東坡揖坐書院中,出見良久,光祿於坡書笈中 見一小策,寫云:「武宗元中岳畫壁,有類韓文《南海碑》, 呵呵。」光祿與晁再三繹之,不曉,坡歸疑不已,晁輒發 問,具告曲折,云:不知何義。坡笑曰:「此戲言耳。」武宗元, 真廟朝比部員外郎也。畫手妙一時。中岳告成,召宗 元圖羽儀於壁,以名手十餘人從行。既至,武獨占東 壁,遣群工居西幕以幃帳。群工規模未定,武乃畫一 長腳幞頭,執撾者在前,諸人愕然,且怪笑之。問曰:「比 部以上命至,乃畫此一人,何耶?」武曰:「非爾所知。」既而 武畫先畢,其間羅列森布,大小臣僚,下至廝役,貴賤 形止,各當其分,幾欲飛動,諸人始大服。《南海碑》首曰: 「海于天地間萬物最鉅」,亦何意哉!其後運思施設,極 盡奇怪,宗元之畫,是以似之也。

巖下,放言華人,發古冢,得碑,皆有刻字曰:「晉升平四 年三月四日,大學博士陳留郡雍丘縣都鄉周闡,字 道舒。妻活,晉潯陽太守鷹揚男諱蟠,字永時。」皆鐫成 文同。此周闡之妻柏逸之女墓也。父晉安成太守鷹 揚男諱蟠者,蓋闡之父,故獨稱諱,但不知妻名活何 義,字畫極分明無訛。其中無它物,惟得銅銚一,三足 螭柄,面闊四寸餘,深半之,製作不甚工,野人來求售。 余適得之,云「上有一石臺,高二尺許,有花文,先為漢 南人取去。升平四年至今紹興十六年,正七百八十 七年,自有道觀之,殆朝暮爾。今吾復居於此,未知後 七百八十七年來者復誰?」亦可以一笑也。

《王氏談錄》:石舍人揚休典宿州,蘄澤岸旁得古碑刻 云:「有周渤海君元孫伯著之碑。」問公:「所謂公者,非宇 文氏乎?」公曰:「然。」

《續湘山野錄》:《韓忠獻公神道碑》,皇帝御製也。中云:「薨 前一夕,有大星殞於園中,櫪馬皆鳴。」又云:「『公奉詔立 皇子,立皇太子,被顧命立英宗為皇帝,立朕以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