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6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見此書故也。今游君惓惓於此,以嘉惠後學,其用心 勤矣。是書一出,予知四方之士疾讀而力追之,上下 馳騁,不自踰於法度,如工之有繩尺焉,而場屋之陋 習為之一變矣。凡世之學者本之經史以培其根,參 之賈、班、夏、劉以暢其支,廓之蘇、韓以博其趣,旁求之 歐、蘇諸論以極其變。而其法度一本此書,庶乎華實 相副,彬彬可觀,豈直科舉之文哉!

論部紀事

《後漢書班彪傳》:「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人也。祖況,成帝 時為越騎校尉。父稚,哀帝時為廣平太守。彪性沈重 好古,年二十餘,更始敗,三輔大亂。時隗囂擁眾天水, 彪乃避難從之。囂問彪曰:『往者周亡,戰國並爭,天下 分裂,數世然後定。意者從橫之事,復起於今乎?將承 運迭興,在於一人也?顧生試論之。對曰:『周之廢興,與 漢殊異。昔周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彊大, 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勢數然也。漢承秦制,改立郡 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至於成帝,假借外 家,哀、平短祚,國嗣三絕,故王氏擅朝,因竊位號。危自 上起,傷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後,天下莫不引領而歎。 十餘年間,中外搔擾,遠近俱發,假號雲合,咸稱劉氏, 不謀同辭。方今雄桀帶州域者,皆無七國世業之資, 而百姓謳吟,思仰漢德,已可知矣』』。」囂曰:「生言周、漢之 勢,可也。至於但見愚人習識劉氏姓號之故,而謂漢 家復興,疏矣。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羈之,時人復知 漢乎?」彪既疾囂言,又傷時方艱,乃著《王命論》,以為:「漢 德承堯,有靈命之符;王者興祚,非詐力所致。」欲以感 之,而囂終不寤,遂避地河西。

《劉毅傳》:「毅,北海敬王子也。初封平望侯,永元中,坐事 奪爵。毅少以文辯稱。元初元年,上《漢德論》并《憲論》十 二篇。時劉珍、鄧耽、尹兌、馬融共上書稱其美,安帝嘉 之,賜錢三萬,拜議郎。」

《劉梁傳》:「梁字曼山,一名岑,東平寧陽人也。梁宗室子 孫,而少孤貧,賣書於市以自資。常疾世多利交,以邪 曲相黨,乃著《破群論》。時之覽者以為仲尼作《春秋》,亂 臣知懼,今此論之作,俗士豈不愧心。其文不存,又著 《辯和同》之論。」

《崔寔傳》:「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沈靜,好典籍,父 卒,隱居墓側。服竟,三公並辟,皆不就。桓帝初,詔公卿 郡國舉至孝獨行之士,寔以郡舉,徵詣公車,病不對 策,除為郎。明於政體,吏才有餘,論當世便事數十條, 名曰《政論》。指切時要,言辯而确,當世稱之。仲長統曰: 『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

《王景傳》:「景遷徐州刺史。先是杜陵杜篤奏上論遷都, 欲令車駕遷還長安。耆老聞者,皆動懷土之心,莫不 眷然佇立西望。景以宮廟已立,恐人情疑惑,會時有 神雀諸瑞,乃作《金人論》,頌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 可採。」

《陳忠傳》:「忠為尚書,常侍江京、李閏等皆為列侯,共秉 權任。帝又愛信阿母王聖,封為野王君。忠內懷懼懣 而未敢陳諫,乃作《縉紳先生論》以諷。」

《三國志魏明帝紀》:太和四年二月「戊子,詔太傅、三公 以文帝《典論》,刻石立於廟門之外。」

《王昶傳》:「昶為兗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 關內侯。昶雖有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 法制苛碎,不大釐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 復興,不可得也。乃著《治論》,略依古制而合於時務者 二十餘篇,又著兵書十餘篇,言奇正之用。青龍中奏 之。」

《王基傳》:「基為安豐太守,時曹爽專柄,風化陵遲,基著 《時要論》,以切世事。」

《司馬朗傳》:鍾繇、王粲著論云:「非聖人不能致太平。」朗 以為伊顏之徒雖非聖人,使得數世相承,太平可致。 《杜畿傳》:畿子恕為幽州刺史,徙章武郡,在章武遂著 《體論》八篇,又著《興性論》一篇,蓋興於為己也。杜氏 新書曰:以為人倫之大綱,莫重於君臣;立身之基本, 莫大於言行;安上理民,莫精於政法;勝殘去殺,莫善 於用兵。夫禮也者,萬物之體也。萬物皆得其體,無有 不善,故謂之《體論》。

《蜀書杜義傳》:「義子辰,辰弟雅,清厲有文才,著《恪論》十 五篇。」

《吳志張昭傳》:「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 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 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共論舊君 諱事,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時,汝南應劭議 宜為舊君諱,論者皆互有異同,事在《風俗通》。昭著論 曰:「客有見大國之議,士君子之論,云起元建武已來, 舊君名諱五十六人,以為後生,不得協也。取乎經論, 譬諸行事,義高辭麗,甚可嘉羨。愚意褊淺,竊有疑焉。 蓋乾坤剖分,萬物定形,肇有父子君臣之經。故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