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6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不可屈,使當廢興去就,一生一死間,而後見其節。」德 秀以為王者作樂崇德,天人之極致,而辭章不稱,是 無樂也。於是作《破陣樂》辭以訂商、周。迅世史官,述《禮》 《易》《書》《春秋》《詩》為古五說,條貫源流,備古今之變,穎士 尤罪子長不編年而為列傳,後世因之,非典訓也。自 《春秋》三家後,非訓齊生人不錄,然各有病,元病酒,劉 病賞物,蕭病「貶惡太亟,獎能太重。若取其節,皆可為 人師也。」世謂《篤論》。

《林蘊傳》:「蘊字復夢,泉州莆田人。父披,字茂彥,以臨汀 多山鬼淫祠,民厭苦之,撰《無鬼論》。」

《陽城傳》:「德宗召拜右諫議大夫,它諫官論事,苛細紛 紛,帝厭苦而城寢。聞得失且熟,猶未肯言。韓愈作《爭 臣論》譏切之。」

《北夢瑣言》:「唐李太尉德裕,左降至朱崖,著四十九論, 敘平生所知。」

《宋史劉熙古傳》:「熙古字義淳,宋州寧陵人,唐左僕射 仁軌十一世孫。祖寶進,嘗為汝陰令。熙古年十五,通 《易》《詩》《書》;十九,通《春秋》、子、史。避祖諱,不舉進士。後唐長 興中,以《三傳》舉。時翰林學士和凝掌貢舉,熙古獻《春 秋極論》二篇,《演論》三篇,凝甚嘉賞,召與進士試,擢第, 遂館於門下。」

《王易簡傳》:「易簡,晉初賜金紫,判弘文館史館事。晉祖 為治,務求速效,易簡上《漸治論》以諫之。詔書褒答,以 論付史館。」

《劉載傳》:「劉載字德輿,涿州范陽人。漢初倉部員外郎, 賞著五論,曰:為君、為相、為將、去讒、納諫。」頗為文士所 稱。

《五代史王朴傳》:「世宗新即位,銳意征伐,已撓群議,親 敗劉旻於高平,歸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數顧大臣問治道,選文學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 作《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平邊策》,朴在選中。」

《貴耳集》:建陽孟貫獻詩於世宗,遂聯九品,有《藥性論》, 其略曰:性既感攝,體從變通,浮萍作楊花之義子,紅 莧為跛鱉之還丹。吳鹽治饐,秦麝去疳,斷可識矣。 王景文質,興國人,在上庠公私試必魁。一日試《文帝 道德為麗論》,終日閣筆,欲袖卷出,方擬議間,忽有人 曰:「天下之至美,吾心之至樂。」景文得之,一筆而就,果 為魁首。

《宋史王質傳》:「質字景文,其先鄆州人,後徙興國。質博 通經史,善屬文,游太學,與九江王阮齊名。阮每云:『聽 景文論古,如讀酈道元《水經》,名川支川,貫穿周匝,無 有間斷,咳唾皆成珠璣。質與張孝祥父子游,深見器 重。孝祥為中書舍人,將薦質舉制科,會去國,不果。著 論五十篇,言歷代君臣治亂,謂之《朴論》』。」

《陶糓傳》:「糓在周為翰林學士,世宗謂宰相曰:『朕觀歷 代君臣,治平之道,誠為不易。又念唐晉失德之後,亂 臣黠將,僣竊者多。今中原甫定,吳蜀幽并尚未平附, 聲教未能遠被,宜令近臣各為論策,宣導經濟之略』。」 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臣 不易論》《平邊策》以進。其策率以修文德、來遠人為意, 唯穀與竇儀、楊昭儉、王朴以封疆密邇江、淮,當用師 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訓兵講武,思混一天下,及覽 其策,忻然聽納,由是平南之意益堅矣。

《張去華傳》:「去華字信臣。世宗平淮南,去華時年十八, 慨然歎曰:『兵戰未息,民事不修,非馭國持久之術』。因 著《南征賦》《治民論》,獻於行在,召試授御史臺主簿。景 德元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嘗獻《元元論》,大旨以養民 務穡為急,真宗深所嘉賞,命以縑素寫其論為十八 軸,列置龍圖閣之四壁。」

《陳彭年傳》:「彭年,字永年,撫州南城人。父省躬,鹿邑令。 彭年幼好學,母唯一子愛之,禁其夜讀書。彭年篝燈 密室,不令母知。年十三,著《皇綱論》萬餘言,為江左名 輩所賞。唐主李煜聞之,召入宮,令子仲宣與之遊。」 《陳充傳》:「充歷西京留守,充詞學典贍。唐牛僧孺著《善 惡無餘論》,言堯舜之善,伯鯀之惡,俱不能慶殃及其 子」,充因作《論》以反之。

《王安石傳》:「安石未貴時,名震京師。性不好華腴,自奉 至儉,或衣垢不澣,面垢不洗,世多稱其賢。蜀人蘇洵 獨曰:『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作《辯姦論》以刺 之,謂王衍、盧杞合為一人。

《曾鞏傳》:「鞏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 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

《蘇軾傳》:「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 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 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寘第二。」

軾調福昌主簿。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祕閣,試六 論,舊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軾試具草,文義燦然, 隱逸傳。劉易,忻州人,性介烈,博學好古,喜談兵。韓琦 知定州,上其所著《春秋論》,授太學助教。

《李仕衡傳》:「仕衡入為三司使,帝作《寬財利論》以賜之。」 《施昌言傳》:「昌言字正臣,通州靜海人。舉進士高第,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