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錄

 行狀部總論

  吳訥文章辯體行狀

  徐師曾文體明辯行狀

 行狀部藝文

  跋趙侯彥遠行實      宋朱子

  跋趙朝奉行實        前人

  跋趙中丞行實        前人

  跋侯行實         前人

  跋李參仲行狀        前人

  跋東陽郭德輔行狀      前人

  跋劉子勉行狀        前人

  跋大父承事府君行狀     前人

  書簡修行狀後       周必大

  跋趙善應行實        前人

  跋慈湖先生行述      真德秀

  題黃文獻公所書先府君行實 明宋濂

  跋遯山翁行狀後       前人

  題天台陳獻肅公行狀後    前人

 行狀部紀事

 行狀部雜錄

文學典第一百七十六卷

行狀部總論

吳訥文章辯體

《行狀》

按:行狀者,門生故舊狀,死者行業,上於史官,或求銘 誌於作者之辭也。《文章緣起》云:「始自漢丞相倉曹傳, 胡幹作《楊原伯行狀》,然徒有其名而亡其辭。」蕭氏《文 選》唯載任彥升所作《齊竟陵王行狀》,而辭多矯誕,識 者病之。今采韓、柳所作,載為楷式云。

徐師曾文體明辯

《行狀》

按:劉勰云:「狀者,貌也。體貌本原,取其事實。先賢表諡, 並有行狀,狀之大者也。」漢《丞相倉曹傳》胡幹始作《楊 原伯行狀》,後世因之。蓋具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 壽年之詳,或牒考功、太常使議諡,或牒史館請編錄, 或上作者乞墓誌、碑表之類皆用之。而其文多出於 門生、故吏、親舊之手,以謂非此輩不能知也。其逸事 狀,則但錄其逸者,其所已載,不必詳焉,乃狀之變體 也。

行狀部藝文

《跋趙侯彥遠行實》名善應子直之父也
宋·朱子

《孟子》喜稱柳下惠之為人,以為百世之下聞其風者, 鄙夫寬,薄夫敦,而世或疑之。今得崇道趙侯《行實》之 書而讀之,足以信孟氏之不我欺矣。著作君所以觀 法其親而顯揚之者,深密詳盡,至於如此,豈亦侯之 身教有以發之也歟?抑以是為質,而致知以精之,則 天性人心固有不可泯之義理;以是為始,而力行以 「終之,則由家及國,又有不可窮之事業。」是則熹愚不 肖,於著作君蓋猶不能無惓惓之望也。敢竊識編末, 而歸其書趙氏云。淳熙己亥仲夏丁卯,新安朱熹。

《跋趙朝奉行實》
前人

《詩》曰:「秉心塞淵,騋牝三千。」此見人之所以成其富強 之業者,非必權譎計數之為務,而在於誠實深厚之 中也。今觀此編,則趙侯之行,詩人之言,豈不兩相發 哉!侯之子孫既能修文學以致爵位,又能得當代名 勝之文字,以顯其親而垂無窮,是亦可謂賢矣。予是 以識之。紹興壬子春二月壬寅朱熹書。

《跋趙中丞行寔》
前人

元祐中丞趙公之元孫舉,示予此書一篇。趙公之孝 謹醇篤,雖古人猶難之,三復其書,令人起敬,不勝霜 露風木之悲也。嘗竊妄謂趙氏家法甚似漢萬石君, 而其「講學制事,移孝為忠」之美,則石氏不及遠矣。因 輒私記其語於其後,尚恨所謂《奏議》二十九篇未得 盡見,而《行寔》之記無始終履歷、歲月次第,故於其他 有不得而論也。「紹熙壬子秋九月八日新安朱熹題」

《跋侯行寔》
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