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職,以書責諫官,不言,亦貶夷陵。未幾,申公亦罷。後歐 陽公作《文正神道碑》云:呂公復相,公亦再起被用。於 是二公驩然相約,共力國事,天下之人皆以此多之。 文正之子堯夫以為不然,從歐陽公辨,不可則自削 去「驩然共力」等語,歐陽公殊不樂為。蘇明允云:「范公 碑為其子弟擅於石本,改動文字,令人恨之。」《文正墓 誌》則冨公之文也。先是冨公自歐陽公平章,其書略 曰:「大都作文字,其間有干著說善惡可以為勸戒者, 必當明白其詞,善惡煥然,使為惡者稍知戒,為善者 稍知勸,是亦文章之用也。豈當學聖人作《春秋》」,隱奧 微婉,使後人傳之注之,尚未能通,又「疏之疏之尚未 能盡,以至為說、為解、為訓釋、為論議,經千餘年,而學 者至今終不能貫徹曉了。」弼謂:「如《春秋》者,惟聖人可 為,降聖人而下皆不可為,為之亦不復取信於後矣。 學者能約《春秋》大義,立法立例,善則褒之,惡則貶之, 苟有不得已須當避者,稍微其詞可也,不宜使後人 千餘年而不知其意也。若善不能勸,惡不能戒,則是 文字將何用哉?既書之而惡者自不戒,善者自不勸, 則人之罪也。于文何過哉?」弼常病今之人作文字,無 所發明,但依違模稜而已。人之為善固不易,有遭讒 毀者,有被竄斥者,有窮困寒餓者,甚則誅死族滅,而 執筆者但求自便,不與之表顯,誠罪人也。人之為惡 者,必用奸謀巧詐,貨賂朋黨,多方以逃刑戮。況不止 刑戮是逃,以至子子孫孫享其餘廕而不絕,可謂大 幸矣。執筆者又畏之不敢書其惡,則惡者愈惡,而善 人常沮塞不振矣。君子為小人所勝所抑者,不過祿 位耳。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 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不可更 有所畏怯而噤默受不快活也。」向作《希文墓誌》,蓋用 此法,但恨有其意而無其詞,亦自謂希文之善稍彰, 奸人之惡稍暴矣。今永叔亦云:「胸臆有欲道者,誠當 無所避,皎然寫之,洩忠義之憤,不亦快哉!」則似以弼 之說為是也。然弼之說,蓋公是公非,非於惡人有所 加諸也。如《希文墓誌》中所詆奸人,皆指事㨿實,盡是 天下人聞知者,即非刱意為之。彼家數子,皆有權位, 必大起謗議,斷不卹也。初,寶元、慶曆間,范公、冨公、歐 陽公,天下正論所自出。范公薨,冨公、歐陽公相約書 其事矣。歐陽公後復不然,何也?予讀冨公之書至「汗 出」,尚以《春秋》之誅為未快,嗚呼,可畏哉!

韓退之作《王仲舒碑》,又作「誌。」蘇子瞻作《司馬君實行 狀》,又作「碑」,其事同,其詞各異。

予客長安,藍田水壞一墓,得退之自書《薛助教誌》石 校印本,殊不同。印本挾一矢,石本乃指一矢為妙語。 又城中有發地,得小狹青石刻《瘞破硯銘》。長安又得 退之《李元賓墓銘》,段季展書校印本,無友人博陵崔 弘禮賣馬葬國東門之外七里之事。又印本銘云:「已 乎元賓,文高乎當世,行過乎古人,竟何為哉,石本乃 意何為哉」,益歎《石本》之語妙。歐陽公以下好韓氏學 者,皆未見之也。

《揮麈後》錄東坡先生平生為人碑誌絕少,蓋不妄語 可故也。其作《陳公弼希亮傳》,敘其剛方明敏之業,殆 數千言,至比之長孺,非以有心,未易得之。然其後無 聞,心竊疑焉。比閱《孫叔易外制集》,載其所行陳𥳑齋 去非為參知政事,封贈三代告詞,始知迺公弼之孫。 取張巨山所作去非墓碑視之,又知為公弼仲子忱 之孫焉。簡齋「出處氣節,翰墨文章,為中興大臣之冠。 善惡之報,時有後先,其可謂無乎?」

范景仁嘗為司馬文正作墓誌,其中有曰:「在昔熙寧, 陽九數終,謂天不足畏,謂民不足從,謂祖宗不足法。」 乃裒頑鞠凶,託東坡先生書之。公曰:「二丈之文,軾不 當辭,但恐一寫之後,三家俱受禍耳。」卒不為之書。東 坡可謂先見明矣。當時刊之。紹聖之間,治黨求疵,其 罪可勝道哉!

《避暑錄話》:杜牧作《李戡墓誌》,載戡詆元白詩語,所謂 「非莊人雅士所為,淫言媟語入人肌骨」者,元稹所不 論。如樂天諷諫閒適之辭,可概謂淫言媟語耶?戡不 知何人,而牧稱之過甚。古今妄人不自量,好抑揚予 奪,而人輒信之類爾。觀牧詩纖艷淫媟,乃正其所言 而自不知也。《新唐書》取牧語為樂天傳論,以為救失, 不得不然,蓋過矣。牧記戡母夢有偉男子持雙兒授 之云:「予孔丘以是與爾。」及生戡,因字之天授晁無咎 每舉以為獻,曰:「孔夫子乃為人作九子母耶?」此必戡 平日自言者,其詭妄不言可知也。

《演繁露》:「裴子野葬,湘東王為墓誌銘,陳于藏內。邵陵 王又立墓誌,堙於羨道。」道列誌自此始。

《容齋三筆》:碑誌之作,本孝子慈孫,欲以稱揚其父祖 之功德,播之當時而垂之後世,當直存其名字,無所 避隱。然東漢諸銘,載其先代,多只書官,如淳于長《夏 承碑》云,「東萊府君之孫,太尉掾之中子,右中郎將之 弟」,《李翊碑》云,「牂牱太守曾孫,謁者孫、從事君元子」之 類是也。自唐及本朝名人文集所志,往往只稱君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