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歸田錄》:夏英公竦父官於河北,景德中,契丹犯河北, 遂歿於陣。後公為舍人,丁母憂,起復,奉使契丹,公辭 不行,其表云:「父歿王事,身丁母憂。義不戴天,難下穹 廬之拜;禮當枕塊,忍聞音樂之聲。」當時以為四六偶 對,最為精切。

《青箱雜記》:楊文公為執政所忌,母病謁告,不俟朝旨, 徑歸韓城,與弟倚居,踰年不調。公有啟謝朝中親友 曰:「介推母子,願歸綿上之田;伯夷兄弟,甘受首陽之 餓。」後除知汝州,而希旨言事者攻擊不已,公又有啟 與親友曰:「已擠溝壑,猶下石而弗休;方困蒺藜,尚關 弓而相射。」

范文正公幼孤,隨母適朱氏,因冒朱姓名說後復本 姓,以啟謝時宰曰:「志在投秦,入境遂稱於張祿;名非 霸越,乘舟乃效於陶朱。」以范睢、范蠡亦嘗改姓名故 也。又偽蜀翰林學士范禹偁亦嘗冒張姓,謝啟云:「昔 年上第,誤摽張祿之名;今日故園,復作范睢之裔。」然 不若文正公之精切。

胡武平嘗奉敕撰《溫成皇后哀冊文》,受旨以溫成嘗 因禁卒竊發捍衛有功,而秉筆者不能文其實。公乃 用西漢「莽何羅觸瑟,馮媛當熊」二事,以狀其意,曰:「在 昔禁闈,誰何弛衛?觸瑟方警,當熊已厲。」覽者無不歎 服。

《東軒筆錄》:曾魯公識度精審,達練治體。當其在中書, 方天下奏報紛紜,雖日月曠久,未嘗有廢亡之者。其 為文章,尤長於四六,雖造次柬牘,亦屬對精切。曾布 為三司使,論市易事被黜,曾公有柬別之,略曰:「塞翁 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為福。」曾赴饒州,道過 金陵,為荊公誦之,亦歎愛不已。

歐陽文忠公年十七,隨州取解,以落官韻而不收。天 聖已後文章多尚四六。是時隨州試《左氏失之誣論》, 文忠論之,條列《左氏》之誣甚悉,句有「石言於宋,神降 於莘。外蛇鬥而內蛇傷,新鬼大而故鬼小。」雖被黜落, 而奇警之句大傳於時。今集中無此論,頃見連庠誦 之耳。

《蘇州府志》:「元少保絳,屢為藩郡帥,時有傳儂智高餘 黨寇二廣者,遂以絳知廣州,而所傳乃妄,因改之越 州。絳謝上表云:『忽聞羽檄之音,謂有龍編之警。橫水 光明之甲,得自虛聲。雲中赤白之囊,偶為危事』。」「橫水 光明之甲,乃唐時誤傳寇至,事見李德裕《獻替記》,人 服其工。絳最長於四六,多取古今傳記佳語為之,神」 宗友愛嘉、岐二王,不許出閣,二王固辭,後因改封。先 召絳,謂之曰:「可於麻詞中令勿更辭。」絳草制,其略云: 「列第環宮,彌聳開元之盛;側門通禁,共承長樂之顏。」 神宗甚愛之,自是二王不復辭。後以藩邸升為順昌 軍節度,作《謝表》云:「燾土立社,是開王者之風;乘龍御 天,厥應聖人之作。按圖雖舊,錫命維新。」又曰:「興言駿 命之慶基,宜申中軍之望。」府謂「文武之德順而聖,唐、 虞之道明而昌。合為嘉名,以侈舊服。」士大夫皆傳誦 之。初,絳知荊南,嘗夢至仙府,與三人連書名,旁有告 之曰:「君三人蓋兄弟也。」既入翰林,為學士韓持國維、 楊元素繪在院書奏,列名三人,偏傍皆從絲。既而持 國、元素皆補外,絳亦尹京兆。後三年,復與元素還職, 而鄧文約、綰相繼為直院,則三人之名又皆從絲,蓋 協夢中兄弟之云。許大夫選嘗作《四翰林》詩記其事, 絳和云:「連名適似三株樹,傳玩驚看五朵雲。」此亦一 時之異也。

《墨莊漫錄》:「孫覿仲益尚書,四六清新,用事切當。宣和 中,與家兄子章同為兵部郎。未幾,子章出知無為軍, 仲益繼遷言官,亦出知和州。時淮南漕以無為歲額 上供米,後時委知州取勘無為當職官吏,仲益得檄, 漫不省也,置而不問,亦不移文。已而米亦辦。子章德 仲益,以啟謝之。仲益答之有云:『苞茅不及,敢加問,楚 之師,輔車相依,自作全虞之計』」,人頗稱賞,以為精切 也。

江彥章四六之工,自少年即妙。崇寧三年霍端友榜, 瓊林苑宴謝頒冰,彥章作《謝表》有云:「使嗽潤而吮清, 得除煩而滌穢。順時致養,俯同豳雅之春開;受命知 榮,固異衛人之夕飲。」又云:「深防履薄之危,不昧至堅 之漸。子孫傳誦,記御林金盌之香;生死不忘,動宮井 玉壺之潔。」

《揮麈餘話》:「王仲薿字豐父,岐公暮子。有風采,善詞翰, 四六尤工,以名士典郡。」

《游宦紀聞》:世南家嘗藏高麗國使人狀數幅,乃宣和 六年九月,其國遣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知樞 密院事上柱國李資德、副使大中大夫尚書禮部侍 郎柱國賜紫金魚袋金富轍至本朝,謝恩進奉,各有 四六,倣中國體。李之詞云:「跂予望之,適江干之彌節。 亦既覯止,幸堂上之披風。況飛五朵之雲,特貺千金 之幣。禮當拜受,心則愧惶。」金之詞云:「穆如清風,幸被 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將意之勤。幸被寬裕而有 容,敢以菲微而廢禮。」所塵名品,別具染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