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錄

 經義部彙考

  宋史神宗本紀 選舉志 附王安石經義式

  明會典科舉

  日知錄科場禁約

大清會典科舉通例

 經義部總論

  茅坤論文一曰認題 二曰布勢 三曰練格 四曰中彀

  沈位論文文要布置 文要開闔 文要照應 文要錯綜 文要清新 文要無

  中生有 文要爾我相形 文要華贍 文要詠嘆 文要模寫 文要圓熟 論股法

  徐常吉論文破承 首二比 三四比 五六比 七八比

  郭子章論文單題式 兩扇題式 三扇題式 四扇題式 長題式 句分兩

  截題式 前後照應式 兩句作一句式 反題式

  袁黃論文作文須一意到底 立柱之法

  吳默論文認題 文貴用虛 作平澹題法

  董其昌論文賓 轉 反 斡 代 翻 脫 擒 離

  王衡論文今文不及先輩 緊

  張位論文作文知忌 新

文學典第一百八十卷

經義部彙考

《宋史》

《神宗本紀》

熙寧四年二月丁巳朔,「罷詩賦,以經義、論策試進士。」

《選舉志》

神宗篤意經學,深憫貢舉之弊,且以西北人材多不 在選,遂議更法。王安石謂:「古之取士,俱本於學,請興 建學校以復古。其明經諸科,欲行廢罷,取明經人數 增進士額。」迺詔曰:「化民成俗,必自庠序;進賢興能,抑 由貢舉。而四方執經藝者專於誦數,趨鄉舉者狃於 文辭,與古所謂三物賓興,九年大成,亦已盩矣。今下 郡國,招徠雋賢,其教育之方,課試之格,令兩制、兩省、 待制以上,御史、三司、三館雜議以聞。」議者多謂變法 便。他日問王安石,對曰:「今人材乏少,且其學術不一, 異論紛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則修學校,欲修 學校則貢舉法不可不變。若謂此科嘗多得人,自緣 仕進別無他路,其間不容無賢。若謂科法已善,則未 也。今以少壯時正當講求天下正理,乃閉門學作詩 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此科法敗壞人才,致不 如古。」既而中書門下又言:「古之取士,皆本學校,道德 一於上,習俗成於下,其人才皆足以有為於世。今欲 追復古制,則患於無漸,宜先除去聲病偶對之文,使 學者得專意經術,以俟朝廷興建學校,然後講求三 代所以教育選舉之法,施於天下,則庶幾可以復古 矣。」於是改法,罷詩賦,帖經、墨義,士各占治《易》《詩》《書》《周 禮》《禮記》一經,兼《論語》《孟子》。每試四場,初大經,次兼經, 大義凡十道。後改論語孟子義各三道次論一首,次策三道,禮部 試即增二道,中書撰《大義式》頒行。試義者,須通經有 文采,乃為中格,不但如明經墨義,粗解章句而已。

《附王安石經義式》

里仁為美

為善必慎其習,故所居必擇其地,美在我耳,人何損 焉?而君子必擇所居之地者,蓋慎其習也。孔子曰:「里 仁為美。」意以此與?一薰一蕕,十年有臭。非以其化之 之故耶?一日暴,十日寒,無復能生之物。傅者寡而咻 者眾,雖日撻,不可為《齊語》。非以其害之之故耶?善不 勝惡,舊矣。為善而不求善之資,在我未保其全,而惡 習固已亂之矣。此擇不處仁,所以謂之不智而里仁 所以為美也。夫苟處仁,則朝夕之所親無非仁也,議 論之所契無非仁也,耳之所聞皆仁人之言,目之所 睹皆仁人之事,相與磨礱,相與漸漬,日加益而不知 矣,不亦美乎!夷之里,貪夫可以廉;惠之里,鄙夫可以 寬。既居仁者之里矣,雖欲不仁,得乎以墨氏而已,有 所不及。以孟氏之家為之數遷,可以餘人而不擇其 地乎?然至賢者不能渝,至潔者不能污。彼誠仁者,性 之而非假也,安之而弗強也,動與仁俱行,靜與仁俱 至,蓋無往而不存,尚何以擇為哉?

五十以學易

有是心,而後可以觀是書。書具一天理,必待天其心 者,始足以契之。不然,非唯齟齬不合,而適以自病。五 十以學《易》,洙泗之教,何其詳而有節,從容而不驟也! 設教之時,自十五至三十至四十,時而不惑,猶未足 以語天命。聖人何吝如此?此非聖人所能吝也。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