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句分兩截題式》

題本一句而作兩截,須要上下照應有情,而過脈處 更要聯屬縝密。

《前後照應式》

前後照應題式,須於起處先提起下文字面為要。

《兩句作一句式》

此名「串題」,與單題相似,可以互看,但串題最忌中比 有痕,須一氣呵就為妙。

《反題式》

反題正起,正題反起,此舉業至論,而反題比正題更 難,股股要依他口氣道去,便佳。又曰:「反題末處,須要 道正意。」

《袁黃論文》

《作文須一意到底》

凡一股該一意到底,若用兩意,便雜矣。假使一兩句 說完,題目以下便難措手。須洞曉章法,庶不重複。有 推原之法,有襯貼之法,有涵泳之法,有敷衍之法,有 繳足之法,有進步之法。如萬曆甲戌孫會元講《如不 及》末二比云:「方以日進者,自強也;而又以日退者,自 歉也。蓋天下之理,不存則亡,而君子惟勇往以為圖, 則其心自有惕然而靡寧者矣。」首二句已把題目講 完。蓋「天下之理」以下,卻推其自強自歉之故,所謂推 原法也。高南麓云:「精神之奮發,方有事乎日益也;而 日損之懼,已動乎其中,即心之不自足,雖萬理既得 之後,而所以防乎其失者,獨恐恐乎未已也,則夫功 之副其心者,又安得而不力耶?」首四句題目亦說完, 即「其心之不自足」以下,又較上深一層,所謂進一步 法也。支簡亭講云:「方求其未得之理,而又患失其已 得之理,修省者與恐懼者交警而至焉,蓋不至於與 道為一,不已也。其愈精進而愈無暇逸者乎?不諉於 進修之難,而又深慮其保持之難,時敏者與遜志者 相因而至焉,蓋不至」於造道之極不已也。其愈深造 而愈無止息者乎!亦首二句說完題意,以下皆敷衍 法也。末句是涵泳之語,蓋以敷衍而兼涵泳也。孫會 元講云:「敏求不怠,何其心之專也?而作輟是防,則尚 若有不專者在也。」此心之兢業,惟慮道之終非我有, 而不能一日寧矣。前四句講完題目,後三句卻繳足 其意而已。獨陸廬江講云:「功專於企及」,所以防其失 者,非不至也,而終其身皆此企及之念,則常懼道之 與我猶二之焉,而精神與道體俱凝矣。充是心也,必 深造自得,而後無遺歉矣乎!一氣到底,無跡可尋。蓋 此題諸公皆有提有繳,中間只作六比,初二比用流 水法,一比講如不及,一比講恐失之;次二「比對搭講, 每股中上半講如不及,下半講恐失之。故末二比另 須變法,若復從頭講下,又與次二比同格矣。是以諸 公皆用兩意對起,大率文字,若前二比單起,後兩比 須雙起,此自然之文勢也。」陸君舉業熟,變換多,故不 拘常調,而亦不重複大率章法,只是一意說下為妙。 戊辰會試,沈蛟門講,是知也,四比皆不重複。初二比 云:「自見之真,而人情之易欺者不為之欺,則無待乎 外,而聰明之德已完,固心之所以昭融宣朗,而獨得 乎象數之表者也。自信之審,而人心之易蔽者不為 之蔽,則反觀於內,而睿知之德已徹,固知之所以光 明洞達,而冥會夫昭曠之原者也。」「固心之所以」二句, 即衍上「聰明之德」一句一氣接下。且先說自見,次說 自信,極有條理。又前比說心,次比說知,其說知處,又 頂上「心」字來,如蛛絲馬跡,牽連不斷。後二比云,「其任 之為知也,吾不嘉其有遍觀之識,而嘉其有內照之 神。蓋常明常覺之體本如是,而吾能弗之累焉耳矣。」 是雖未嘗博物洽聞以為知,而獨覺之知,非吾心之 真知乎?其辭之為不知也,不足以為有知之累,而適 足以見其大觀之哲。蓋天神天明之體本如是,而吾 能弗之昧焉耳矣。是雖未嘗多聞多識以為知,而獨 得之知非吾心之良知乎?首三句是起,次二句是承, 「是雖」一句是轉,「獨覺之知」二句是合。蓋前面都不說 殺,至末二句合處,方說到題目上。法而不冗,可式也。 總看此四比文字。前二比從心上說到「知」上,「心」字虛 「知」字實,後即承「知」字分作二比,較前又實矣。蓋「知」「不 知」原是題上字眼也。

《立柱之法》

股中立柱,第一忌陳腐,如「窮達」「常變」之類,一見令人 可憎。第二貴切題。講聖人題,用不得明健作柱。講三 代以後題,用不得「皇猷帝載」作柱。其餘如細題,用不 得俗柱,倣此推之。

《吳默論文》

《認題》

有題之皮膚,有題之筋骨。吾舍其皮膚而操其筋骨, 故片言而有餘。不然,費盡心力,只成一篇訓詁。如辛 未會場,先進題從先進字面,此題之皮膚也。而先進 之所以當從,則題之筋骨也。《程講》云:「禮樂所以養德 也,而養德者宜處其實,不宜處其華;所以維風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