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目錄

 經義部藝文

  四書文選序       明王世貞

  新都考卷序        汪道昆

  唐荊川先生文稿序     孫慎行

  正文體議         朱國祚

  正文體議         李廷機

  正文體疏         凌義渠

  周生制義序        葉向高

  王念生使君制藝序     王思任

  文體策           沈承

  文定序上         艾南英

  文定序下          前人

  文待序上          前人

  文待序中          前人

  文待序下          前人

  文待序下          前人

  增補文定待序        前人

  金正希稿序         前人

  房書序           金聲

  任澹公文序         前人

  大乙山房稿序        張采

  明歷科程式序       張自烈

  四書程墨文辯序       前人

  詩經程墨文辯序       前人

文學典第一百八十一卷

經義部藝文

《四書文選序》
明·王世貞

「今諸書生習經術者,不復問詞賦以為何物,而稍名 能詞賦者,一切弁髦時義而麾棄之,以為無當也。」是 皆不然。自隋試進士以明經與詞賦並。至宋熙寧世, 始絀詞賦不用,而所謂明經者,第若射覆取答而已, 其不能彬彬兼質文,固也。明興而始三試士,各以其 日為經書義以觀理為論,以觀識為表,以觀詞為策, 以觀蓄,然其大要重於初日以觀理者,政本也。至於 標題命言,則或全舉而窺其斷,或摘引而窮其藻,上 之所以待下者愈變,而其辭愈益工,蓋至於嘉、隆之 際燦如矣。是故謂唐以詩試士而詩工則省試詩,自 錢起、李肱而外,胡其拙也。謂明以時義試士而不能 古,則濟之應德,其於古文,無幾微間也。凡論而表而 《策》,最近古而易撰。其於經書、義,稍遠古而難工。天下 之為力於論、表、策者十之三,而為力於經書、義者十 恆七,而猶不足。吾鎮鄖所轄且六郡,而諸書生椎其 取科第,不能當吾吳之半。夫時義之為《經》五,而為《書》 四。五經人各治其一,而《四書》則共治之。吾故擇其精 者以梓而示諸書生,夫非欲諸書生剽其語也,將欲 因法而悟其指之所在也。

《新都考卷序》
汪道昆

太守。公故起楚業,已盡得楚材,既從宦東游,則又盡 浙東西士。筮為令,以校士應內史聘,盡南國之良,入 為尚書郎,諸郡國所登,公車所召,咸待命大宗伯。公 以諸郎在事,其視眈眈,自甲至丁,庶幾盡天下士。既 由南宮出守吾郡,將合七校之士而試之,前為期,適 雨雪甚,公遞進遞試,都人士不纊而溫。始事事,輒謝 諸相君,諸令君以下,各歸視事有常,挾日而竣,輒檄 所司第名而進。故事,蒞時試猶尸唐。肆不徑竇則多 門,未發篋書,市人蚤已籍姓名高下,公為之一洗。篋 未發閴而無聞,既發,無不當人人心,都人士乃大服。 公挾筴而示不佞,嘐然以得士足多。不佞謝曰:「新都 阻一隅,鄙南國,都人士守其戶,說難語通。方君侯以 雄風倡之,所不如眾籟者,非夫也。顧君候閱士多矣, 其何以熒其目、望其腹乎?」公曰:「否,否!世所稱天下士, 則吳越先鳴。東吳之士多奇,奇或不法。東越法矣,率 相因無他奇,兩棄所短,兩集所長,是為難耳。都人士 猶之乎諸生也,寧詎輒以天下士命之。至其師心為 奇,恆自內於繩墨;抑或師古為法,又將自外於牝牡 驪黃。藉令成一家言,一鳴驚人矣。諸筴具在,願就而 徵焉。」不佞曰:「幸哉,謹受卒業。不佞蓋嘗聞之矣,入其 國而教可知,公故以《易》鳴,此易教也。《語》曰:『《易》奇而法。 治經藝者,此其原乎?都人士觸類而通之,嚮風而胥 代,夫何有不法?夫何有不奇?及其成功,其斯為天下 士也』。」李令君聞之曰:「善。琯不敏,無能為公役,幸得以 學《易》,從下風」,亟屬梓人,籍是筴以布境內。

《唐荊川先生文稿序》
孫慎行

國家以時義取士,蓋二百五十年,而稱大家宗盟者 四人,震澤王先生、虞山瞿先生是也。吾邑獨得二人, 方山先生、薛若荊翁先生。唐翁舉尤年少,集中《義》半 係仕後,群諸弟子肄業焉,而自為之以式,即世尤爭 傳之。聞方山諸義所傳於世者亦然。蓋學不邃,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