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經傳,性寡欲,不營資產,家貧歲饑,常晏如也。少有俊 才,詞賦甚麗,閑雅自守,不求聞達。時有孝烏,每集其 廬舍,綏謂有反哺之德,以為祥禽,乃作賦美之,文多 不載。又以賦者貴能分賦物理,敷演無方,天地之盛, 可以致思矣,歷觀古人,未之有賦,豈獨以至麗無文, 難以辭贊,不然,何其闕哉?」遂為《天地賦》。綏雅好音律, 嘗當暑承風而嘯,泠然成曲,因為《嘯賦》:

《左思傳》:「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人也。其先齊之公族,有 左右公子,因為氏焉。家世儒學。父雍,起小吏,以能擢 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學鍾胡書及鼓琴並不成。雍謂 友人曰:『思所曉解,不及我少時』。思遂感激勤學,兼善 陰陽之術,貌寢口訥,而詞藻壯麗。不好交遊,惟以閑 居為事。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會妹芬入」 宮,移家京師,乃詣著作郎張載,訪岷卭之事,遂構思 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 所見不博,求為祕書郎。及賦成,時人未之重。思自以 其作,不謝班、張,恐以人廢言。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 造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 吳、蜀而序之曰:「觀中古已來,為賦者多矣,相如、《子虛》, 擅名於前;班固《兩都》,理勝其辭;張衡《二京》,文過其意。 至若此賦,擬議數家,傅辭會義,抑多精致,非夫研覈 者,不能練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統其異。世咸貴遠 而賤近,莫肯用心於明物。斯文吾有異焉,故聊以餘 思,為其引詁」,亦猶胡廣之於《官箴》,蔡雍之於《典引》也。 陳留衛瓘又為《思賦》,作《略解》序曰:「余觀三都之賦,言 不苟華,必經典要,品物殊類,稟之圖籍,辭義瓌瑋,良 可貴也。有晉徵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謐,西州 之逸士,耽籍樂道,高尚其事,覽斯文而慷慨,為之序。 中書著作郎安平張載、中書郎濟南劉逵,並以經學 治博,才章美茂,咸皆悅玩,為之訓詁。其山川土域,草 木鳥」獸,奇怪珍異,僉皆研精所由,紛散其義矣。余嘉 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遺忘,又為之略解,祗增 煩重,覽者闕焉。自是之後,盛重於時,文多不載。司空 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 而更新。」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初, 陸機入洛,欲為此賦,聞思作之,撫掌而笑,與弟雲書 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 及思賦出,機絕嘆,伏以為不能加也,遂輟筆焉。 《曹毗傳》:毗著《揚都賦》,亞於庾闡。

《袁宏傳》:「宏累遷大司馬桓溫府記室,溫重其文筆,專 綜書記。後為《東征賦》,賦末列稱過江諸名德,而獨不 載桓彝。時伏滔先在溫府,又與宏善,苦諫之,宏笑而 不答。溫知之,甚忿而憚宏。一時文宗不欲令人顯問。 後游青山,飲醉,命宏同載,眾為之懼,行數里,問宏云: 『聞君作《東征賦》,多稱先賢,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 公稱謂,非下官敢專,既未遑啟,不敢顯之耳』。」溫疑不 實,乃曰:「君欲為何辭?」宏即答云:「風鑒散朗,或搜或引, 身雖可亡,道不可隕。宣城之節,信義為允也。」溫泫然 而止。宏賦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嘗于曲室抽刃問 宏曰:「家公勳跡如此,君賦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 已盛述尊公,何乃言無?」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斷。功 以濟時,職思靜亂。長沙之勳,為史所贊。」胡奴乃止。從 桓溫北征,作《北征賦》,皆其文之高者。嘗與王珣、伏滔 同在溫坐,溫令滔讀其《北征賦》,至聞所傳於相傳云: 「獲麟於此野,誕靈物以瑞德,奚授體於虞者?疚尼父 之洞泣,似寔慟而非假,豈一性之足傷,乃致傷於天 下。」其本至此便改韻。珣云:「此賦方傳千載,無容率耳。 今於天下之後,移韻徙事,然於寫送之致,似為未盡。」 滔云:「得益寫韻一句,或為小勝。」溫曰:「卿思益之。」宏應 聲答曰:「感不絕於余心,愬流風而獨寫。」珣誦味久之, 謂滔曰:「當今文章之美,故當共推此生。」

《王廙傳》:「廙為寧遠將軍、荊州刺史。及帝即位,廙奏《中 興賦》,上疏曰:臣託備肺腑,幼蒙洪潤,爰自齠齔,至於 弱冠,陛下之所撫育,恩侔於兄弟,義同於交友,思欲 攀龍鱗附鳳翼者有年矣。是以昔忝濮陽,棄官遠跡, 扶侍老母,㩦將細弱,越長江歸陛下者,誠以道之所 存,願託餘庇故也。天誘其願,遇陛下中興,當大明之」 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昔司馬相如不得睹封禪之事,慷慨發憤;況臣情則 骨肉,服膺聖化哉!又臣昔嘗侍坐于先后說,陛下誕 育之日,光明映室,白毫生於額之左,相者謂當王有 四海。又臣以壬申歲見用為鄱陽內史,七月,四星聚 於牽牛。又臣郡有枯樟更生。及臣後還京都,陛下見 臣白兔,命臣作賦。時瑯琊郡又獻甘露,陛下命臣嘗 之。又驃騎將軍導向臣說,晉陵有金鐸之瑞,郭璞云 「必致中興。」璞之爻筮,雖京房、管輅不過也,明天之歷 數在陛下矣。臣少好文學,志在史籍,而飄放遐外,常 與桀寇為對。臣犬馬之年,四十三矣,未能上報天施, 而愆負屢彰。恐先朝露填溝壑,令微情不得上達,謹 竭其頑,獻《中興賦》一篇。雖未足以宣揚盛美,亦是詩 人嗟嘆詠歌之義也。文多不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