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8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二百卷目錄

 詩部藝文六

  賦詩辨          宋王柏

  跋林去華省題詩      劉克莊

  跋表弟方遇詩        前人

  跋趙司令楷詩卷       前人

  跋趙明翁詩槁        前人

  跋南谿詩          前人

  跋真仁夫詩卷        前人

  跋李賈縣尉詩卷       前人

  跋徐寶之貢士詩       前人

  跋仲弟詩          前人

  跋黃慥詩          前人

  跋王元度詩         前人

  跋柯豈文詩         前人

  跋宋吉甫和陶詩       前人

  跋汪薦文卷         前人

  跋裘元量司直詩       前人

  題趙戣詩卷         前人

  跋王元邃詩         前人

  題陳止齋帖         葉適

  蕭燾夫采若集序      文天祥

  羅主簿一鶚詩序       前人

  跋蕭敬夫詩槁        前人

  跋李敬則樵唱槁       前人

  跋劉玉窗詩文        前人

  跋周汝明自鳴集       前人

  跋胡琴窗詩卷        前人

  跋趙靖齋詩卷        前人

  跋王道州仙麓詩卷      前人

  題勿齋曾魯詩槁       前人

  跋惠上人詩卷        前人

  跋道士劉君復詩卷      前人

  杜詩纂例序        元虞集

  題中州詩集後       家鉉翁

文學典第二百卷

詩部藝文六

《賦詩辨》
宋·王柏

「作詩所以言志也,賦詩亦以觀志也,觀其志不若觀 其禮,志無定而禮有則也。」夫歌詠者,發於天機之自 然,而人心不可飾於倉猝之一語,是皆可以觀於志 之所向,而吉凶禍福之占亦因此而定。此《春秋》之時, 所以賦詩於盟會燕享之際,而有不可掩其本心之 情偽者。蓋一吟一詠,聲轉機萌,事形詩中,志形詩外, 真情故態,不能矯誣,自非義理素明於胸中,而有能 勉強不失於金石籩豆之間哉?當是時,惟鄭國七子 六卿之賦為最盛,而趙文子、韓宣子於立談之頃,猶 足以定其終身之所就,亦可以善觀矣。予則謂善觀 樂者,不觀其志而觀其禮。先儒所謂禮先樂後者,蓋 事有序而後能和,此樂之本也。以燕享而及宗廟之 樂,謂之褻可也;以諸侯而奏朝會之樂,謂之僭可也。 雖有事證,恐不得謂之當。然。惟《二南》之樂,得人倫之 正,為教化之先,可以用之鄉人,用之邦國。《小雅》之樂 已不同矣,有天子宴諸侯之樂焉,有上下通用之樂 焉,此則截然而不可亂,舞位且有多少之數,歌詞豈 無異同之分。玩其義,審其音,則樂之本不待索之於 鏗鏘節奏之末而後知昭、懿之後,僭禮已多,況東遷 乎?夫君臣之分,天地之常經也。毀冠裂冕,暴滅宗周, 逆理亂常之事,接武於史,人心之樂,喪壞無餘,烏足 以責之於鐘鼓律呂之中,猶有隆殺等威之別哉?如 晉侯之賦《假樂》,賦《既醉》,齊侯之賦《蓼蕭》,此諸侯僭天 子之樂也。楚令尹之賦《大明》,季武子之賦《綿》,韓宣子 之賦《我將》,此大夫僭天子之樂也。魯曰秉《周禮》,其宴 范宣子也,為之賦《彤弓》,宣子不敢當歸美於文公焉。 其宴甯武子也,亦為賦《彤弓》,賦《湛露》,武子以為肄業 之所及而詭辭焉。禮樂之大分,尚有間存於人心者, 魯之所秉亦微矣,固無望於他國矣。是以晉享穆叔 而奏《肆夏》,奏《文王》,穆叔俱不拜,亦似乎知禮者。其對 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 此果穆叔之言乎,抑傳之果無誤乎?是皆未可知也。 《棠棣》之詩,周公之詩也,《左氏》以為召穆公之作,楚歌 武頌而三章六章,與今詩差互,亦可以知其為楚之 差,毛、鄭之差,左氏之差也。至於魯三家者,嘗以雍徹 矣,非有聖人之明訓,後世亦將以為當然,而反證雍 之可以通用矣。大抵《左氏》之言多失之誣,而《春秋》之 禮亦失之僭,皆不可引為《三百篇》之證。愚故曰:「宴享 而奏宗廟之樂,謂之褻可也;諸侯而用朝會之樂,謂 之僭可也;雖有事證,不得謂之當然。」

《跋林去華省題詩》
劉克莊

古詩有以一句擅名者,「池塘生春草,黃花如散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