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8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二百一卷目錄

 詩部藝文七

  答章秀才論詩書      明宋濂

  鳳臺詩社序         盧祥

  與王遵巖參政       唐順之

  東川子詩集序        前人

  跋自書康節詩送王龍溪後   前人

  書黃山谷詩後        前人

  劉諸暨杜律心解序     王世貞

  與李于鱗          前人

  詩品總評          前人

  詩賦            袁黃

  詩體明辯序         沈騏

  詩論            鍾惺

  韻詩序           前人

  詩歸序           前人

  風騷旨格跋         毛晉

  司空圖詩品跋        前人

  本事詩跋          前人

  溫公續詩話跋        前人

  六一詩話跋         前人

  石林詩話跋         前人

  中山詩話跋         前人

  竹坡詩話跋         前人

  後山詩話跋         前人

  紫薇詩話跋         前人

  彥周詩話跋         前人

  二老堂詩話跋        前人

  滄浪詩話跋         前人

  范璽卿詩集序       錢謙益

  虞山詩約序         前人

  徐元歎詩序         前人

  曾房仲詩序         前人

  題懷麓堂詩鈔        前人

  讀杜小箋上         前人

文學典第二百一卷

詩部藝文七

《答章秀才論詩書》
宋·濂

濂白秀才:足下承書,知學詩弗倦,且疑歷代詩人皆 不相師,旁引曲證,亹亹數百言,自以為確乎弗拔之 論。濂竊以為世之善論詩者,其有出於足下乎?雖然, 不敢從也。濂非能詩者,自漢、魏以至乎今,諸家之什, 不可謂不攻習也;薦紳先生之前,亦不可謂不磨切 也。揆於足下之論,容或有未盡者,請以所聞質之,可 乎?」《三百篇》勿論已,姑以漢言之,蘇子卿、李少卿非作 者之首乎?觀二子之所著,紆曲凄惋,實宗《國風》與楚 人之辭。二子既沒,繼者絕少。下逮建安、黃初,曹子建 父子起而振之,劉公幹、王仲宣力從而輔翼之。正始 之間,嵇阮又疊作,詩道於是乎大盛,然皆師少卿而 馳騁於《風》《雅》者也。自時厥後,正音衰微,至太康復中 興。陸士衡兄弟則倣子建,潘安仁、張茂先、張景陽則 學仲宣,左太沖、張季鷹則法公幹。獨陶元亮天分之 高,其先雖出於太沖、景陽,究其所自得,直超建安而 上之,高情遠韻,殆猶太羹充鉶,不假鹽醯,而至味自 存者也。元嘉以還,三謝、顏、鮑為之首,三謝亦本子建, 而雜參於郭景純。延「之則祖士衡,明遠則效景陽,而 氣骨淵然,駸駸有《西漢風。餘》或傷於刻鏤,而乏雄渾 之氣,較之太康,則有間矣。永明而下,抑又甚焉。沈休 文拘於聲韻,王元長局於褊迫,江文通過於摹擬,陰 子堅涉於淺易,何仲言流於瑣碎。至於徐孝穆、庾子 山,一以婉麗為宗,詩之變極矣。然而諸人雖或遠式 子建、「越石,近宗靈運、元暉,方之元嘉,則又有不逮者 焉。」唐初,承陳、隋之弊,多尊徐、庾,遂致頹靡不振。張子 壽、蘇廷碩、張道濟相繼而興,各以《風》《雅》為師。而盧昇 之、王子安務欲凌跨三謝,劉希夷、王昌齡、沈雲卿、宋 少連,亦欲蹴駕江、薛,固無不可者。奈何溺於久習,終 不能改其舊,甚至以律法相高,益有四聲八病之嫌 矣。唯陳伯玉痛懲其弊,專師漢、魏,而友景純、淵明,可 謂挺然不群之士,復古之功,於是為大。開元、天寶中, 杜子美復繼出,上薄《風》《雅》,下該沈、宋,才奪蘇、李,氣吞 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真所謂集大成 者,而諸作皆廢矣。並時而作,有李太白,宗《風》《騷》及建 安七子,其格極高,其變化「若神龍之不可羈。有王摩 詰依倣淵明,雖運詞清雅,而萎弱少風骨。」有韋應物 祖襲靈運,能壹寄穠鮮於簡淡之中,淵明以來,蓋一 人而已。他如岑參、高達夫、劉長卿、孟浩然、元次山之 屬,咸以興寄相高,取法建安。至於大曆之際,錢郎遠 師沈、宋,而苗、崔、盧、耿、吉、李諸家,亦皆本伯玉而宗黃 初,詩道於是為最盛。韓、柳起於元和之間,「韓初效建 安,晚自成家,勢若掀雷抉電,撐決於天地之垠。柳斟